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8年3月2日,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eXTP)空间天文台正式启动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背景型号项目研究。作为继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之后的X射线探测器,eXTP有望成为2025-2035年该领域国际领先的X射线空间天文台。eXTP的主要科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一奇二星三  相似文献   

2.
在对欧空局火星快车探测器搭载的MARSIS雷达的浅表层探测数据进行校准过程中,获得了火星电离层的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观测数据。利用该数据,计算火星低纬度地区电离层的峰值电子密度和标高;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低纬度地区,火星冬季电离层的标高和峰值电子密度均较夏季高,即冬季电离层较夏季更显著,且春季电离层的电子密度梯度最大。  相似文献   

3.
《国际太空》2006,(12):32-34
1月号“新地平线”探测器将首探冥王星……(1)日本的“月女神”月球探测器…………(5)美国新一代载人飞船……………………(8)正在研制中的俄罗斯快船号飞船……(15)日本2005-2025年航天新构想………(20)航天飞机的是耶,非耶!……………(29).空间扫描(14、31、32).航天简讯(19)  相似文献   

4.
2013年11月1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采用宇宙神-5(Atlas-5)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变”(MAVEN,音译为“马文”)探测器。目前,探测器太阳翼已成功展开,飞向火星,预计2014年9月到达火星。
  “马文”探测器是全球第一个专门研究火星上层大气的探测器,预计工作时间为1年,探测目的是研究火星上层大气、电离层以及与太阳和太阳风的相互作用;研究长期以来某些从火星大气挥发到太空中的易挥发物质的作用,例如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等,从而研究火星大气、气候、液态水和火星的可居住性等。
  “马文”项目由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管理,整个项目耗资6.71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3月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黎明"(Dawn)小行星探测器抵达谷神星,从而成为首个探测矮行星的探测器、首个探测谷神星的探测器,还成为首个探测两个独立地外天体的探测器。"黎明"于2007年9月27日由德尔他-2火箭发射。该项目由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管理,轨道科学公司(Orbital Sciences Corporation)负责探测器的设计和制造,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负责任务的科学运行。"黎明"项目的总成本预计为4.46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电离层综合探测器数据采集处理单元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离层综合探测器(CDI)是一种面向快速响应航天器平台、用于原位综合探测电离层等离子体及未完全电离中性气体的新概念空间环境探测仪器, 实现了对常规平板朗缪尔探针、阻滞势分析器和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的小型化、一体化设计与集成. 本文基于USB2.0接口和FPGA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技术, 选用高集成度的COTS (Commercial-Off-The-Shelf)器件, 对CDI多通道数据采集处理单元的系统方案和硬件设计进行研究, 并对FPGA的逻辑资源利用情况和Fusion器件内部ADC采样以及FIFO (First Input First Output)读写时序进行了仿真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加拿大地区高纬度电离层观测网的电离层闪烁观测数据,分析了2018年8月26日地磁暴事件引发的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异常变化、TEC变化率指数(ROTI)及电离层相位闪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加拿大地区最大异常值约6 TECU,磁暴引发全球电离层TEC异常峰值高达20 TECU;加拿大地区电离层相...  相似文献   

8.
对流层特大暴雨天气对电离层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气象活动对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利用时序叠加方法,通过对1958-1998年期间发生在武汉的5次特大暴雨天气事件对武汉上空电离层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1)特大暴雨能够引起低电离层,fbEs和,f0Es参量较明显地减小;(2)特大暴雨对电离层F区寻常波描迹的最低虚高h′F和电离层等效峰高hpF的参量也有一定影响,且随着雨量的增大这种影响作用也会增加;(3)特大暴雨对电离层其他参量影响甚弱或没有影响.本文认为,特大暴雨天气事件对电离层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动力过程,特别是特大暴雨激发的或相伴的大气重力波、潮汐波和行星波等长周期大尺度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力线谐波辐射(PLHR)作为一种人为的电离层电磁环境污染源被广泛认可,其对电离层状态的影响亟待研究。基于DEMETER卫星高能粒子探测器(IDP)的数据,采用PLHR事件自轨道和发生前后重访轨道综合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中国电离层中发现的72例PLHR事件发生前后电离层高能电子投掷角、低中高3个能带的电子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LHR发生前极少数事件出现了投掷角增大的现象,且低能带的电子通量倾向于减小的趋势。这可能是PLHR产生的影响,也可能是由于电离层高能电子状态的这种变化导致PLHR更容易被探测到。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两个中纬度台站GPS观测数据提取的GPS卫星硬件延迟,分析了不同太阳活动情况下估算的硬件延迟稳定性和统计特征,结合同期电离层观测数据,研究了电离层状态对硬件延迟估算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太阳活动高年(2001年)GPS观测数据估算的硬件延迟稳定性要低于太阳活动低年GPS观测数据的估算结果,利用2001年GPS数据估算的卫星硬件延迟年标准偏差(RMS)平均值约为1TECU,而2009年GPS数据估算的卫星硬件延迟年标准偏差平均值约为0.8TECU.通过对2001年和2009年北京地区电离层F2层最大电子密度(NmF2)变化性分析,结合GPS硬件延迟估算方法对电离层时空变化条件的要求,认为硬件延迟稳定性与太阳活动强度的联系是由不同太阳活动条件下电离层变化的强度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