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Micius satellite w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on 16 August 2016, from Jiuquan, China, orbiting at an altitude of about 500 km. The main scientific goals, including satellite-to-ground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satellite-based quantum entanglement distribution, ground-to-satellite quantum teleportation, and satellite relayed intercontinental quantum network, were achieved in 2017.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Micius satellite has become a platform for quantum science experiments at the space scale. Here, we introduce the latest experimental achievements (in 2018-2020) based on the Micius satellite.  相似文献   

2.
    
Quantum Science Satellite is one of the first five space science missions, slated for launch in the framework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Strategic Priority Research Program on space science. The project aims to establish a space platform with long-distance satellite and ground quantum channel, and carry out a series of tests about fundamental quantum principles and protocols in space-based large scale. The satellite will be launched at Jiuquan and on orbit for 2 years. The orbit will be circular and Sun-synchronous with an altitude of 600km. It crosses the descending node at 00:00LT. The satellite is under early prototype development currently.  相似文献   

3.
量子通信是一种无条件安全的信息传输方式. 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纠缠的空间信息系统. 该系统以平流层平台和地球同步卫星为量子中继站, 分发纠缠光子对. 利用量子纠缠在发信者与收信者之间建立通信链路, 使用量子隐形传态进行量子信息传输. 讨论了该空间信息系统的特性, 并对其信息传输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 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安全有效地传输空间信息.  相似文献   

4.
针对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密钥分发实验任务规划约束条件多以及时效性要求高的特点,基于对密钥分发实验过程及约束分析,建立了约束满足规划模型.以完成时限最短为优化目标,综合考虑任务规划所需光学及数传站资源分配,利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解决了实验过程中多要素紧耦合、强时间约束的难题.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及算法有效,能够满足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密钥分发实验星地交互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We proposed a fiber-based quantum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by employing the dispersion cancellation feature of the frequency anti-correlated entangled source under the quantum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It is shown that, the accuracy of the synchronization is mainly dependent on the bandwidth of the frequency entangled biphoton spectrum and on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duced fluctuations in both the reference fiber coiling and the fiber link. With this proposal,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two clocks at a distance of ten kilometers can be implemented with an accuracy below a picosecond.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涉及非静止通信卫星星座干扰的两个特性 ,即非固定且时变特性和集总特性 ,并针对这两个特性 ,提出了进行涉及非静止通信卫星星座的干扰计算的思路和方法。该方法引入时间离散化仿真和等效功率通量密度概念 ,可以解决国内亟待解决的涉及非静止通信卫星星座的干扰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7.
概要介绍了中国移动卫星通信市场的基本需求;提出了建立中国移动通信卫星系统的一些基本设计考虑,包括系统的设计目标及任务、通信体制的选择、轨道的选择、频段的选择等;并摘要介绍了中国及亚太地区区域性移动通信卫星方案的基本性能参数,如卫星EIRP,SFD,G/T值等,并证明了利用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进行手持机通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以A2100平台、EuroStar3000平台和Space-Bus4000平台的星载电子信息系统为例,介绍了国外先进的商用通信卫星平台星载电子系统的特点,从集成度、扩展能力、处理能力等方面分析并对比了中国通信卫星平台与国外的差距,从优化卫星平台电子系统结构、加强公用平台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同步卫星工作寿命必须考虑各种因素,当它接近寿命末期时,尽管星上有效载荷仍能有效工作,但剩余的燃料已无法继续进行南北位置保持,只能进行东西位置保持。这时如果利用该星进行小倾角通信,就能有效地延长卫星工作寿命,节省大笔经费。同时就它给地面卫星通信系统带来的新问题做了深入研究,给出了不同倾角情况下定量分析结果,并针对不同的通信体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返回式卫星的搭载任务—空间生命科学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1987年以来,为充分利用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剩余载荷能力,有计划地以搭载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章简要介绍了在空间生命科学试验方面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静止轨道卫星与地球上移动载体间的数据通信时,要求移动载体在运动中始终保持通信链路信号不中断。从移动载体看卫星的仰角和方位角随移动载体在地球上的位置及其自身的姿态(方位,俯仰,滚动)而变,因此要求载体上天线既具有极宽的辐射方向图特性和良好的圆极化特性。按静止轨道卫星定点位置、载体工作地域、载体运动中姿态角(方位角、俯仰角、滚动角)变化范围,导出移动载体上天线实际需要的工作角域,为载体上天线辐射特性的设计给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空间科学实验地面支持系统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其他空间任务, 空间科学实验具有用户分散、实验进程控制 (遥科学实验)要求实时或准实时、多种类型空间科学数据处理要求等特点. 针对空间科学实验的特点和对地面支持系统的要求, 结合实践八号卫星(SJ-8)、探测双星(TC-1, TC-2) 和神舟系列飞船(SZ) 的空间科学实验地面支持系统的任务完成情况, 以及未来空间科学实验任务的需求, 提出了地面支持系统平台的构架设想. 该系统平台支持空间科学实验的状态监视与控制, 支持遥科学实验, 能够支持空间科学实验数据标准产品的定制处理, 满足空间科学实验多任务的要求, 具有通用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3.
以地震数据卫星传输系统的工程实践为基础,总结了基于卫星,微波和基带信道的高速大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思想,阐明了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给出了卫星、微波和基带一体化传输系统的实现过程及部分运行结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通过地面移动通信和卫星移动通信的比较,指出发展卫星移动通信的必要性;通过对同步轨道和低道卫生移动通信的比较,单一成型波束和多点波束的比较,提出了适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卫星技术水平的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途径:除参加全国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解决部分国际移动通信外,应该走发展同步轨道多点波束的卫星移动通信道路。  相似文献   

15.
面向天文观测的空间科学卫星任务规划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通过对天文观测类卫星的任务规划要素及约束条件进行抽象,建立了面向天文观测的多目标任务规划问题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NSGA-II的多目标观测任务规划算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实验及结果分析.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天文观测类卫星不同规模的任务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发展我国星基定位通信系统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系统的组成,并给出了部分的工作结果,同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种区域性中轨道卫星移动通信星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中轨道卫星移动通信星座 ,它可以提供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通信服务 ,最小观测仰角按 30°设计。该星座由 6颗周期为 12 h、倾角为 2 8.5°的圆轨道卫星组成 ,轨道高度为 2 0 183km,6颗卫星均布在同一条地面轨迹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地球静止卫星在轨东西向保持做了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对反映东西保持漂移环的几个重要参数做了理论和实测结果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用实测星下点统计计算得到的卫星东西漂移加速度和卫星同步半径与理论计算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通信卫星的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估算静止通信卫星各分系统生产成本、整星成本和空间活动总成本的数学模型。为了按分系统估算成本,首先给出了估算各分系统质量的模型。只需已知卫星的初始在轨质量,即可算出卫星平台各分系统、有效载荷的质量和成本、整星成本和空间活动总成本。本文也为通信卫星方案论证工作中的分系统质量分配,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工程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空间探测领域40年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成立的40年,是中国空间探测逐渐走进世界舞台的40年,空间探测极大推动了空间科学和相邻学科的发展,也影响到经济、军事和日常生活诸多方面.本文简要回顾了从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成立的1980年至今,中国空间探测领域的主要发展历程,包括探空火箭、高空气球、科学卫星、月球与行星探测、载人航天空间探测、遥感卫星地面站等主要项目、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对未来若干年空间探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