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透视宇宙的眼睛——“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方军 《国际太空》2009,(12):13-18
中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简称HXMT)天文卫星将是国际上已知计划中唯一一台既可以实现宽波段、高灵敏度X射线巡天成像,又能够研究黑洞、中子星等高能天体的短时标光变和宽波段能谱的空间X射线天文观测设备。作为我国第1颗天文卫星,HXMT已被明确列入国家《“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和《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HXMT上天后,不仅将使我国的高能天体物理观测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可为提升我国在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能力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1引言 空间高能天文是空间天文中最先发展起来的、至今仍然非常活跃的一门学科。它研究涉及宇宙中最极端的一类天体——致密天体(包括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的形成及其结构,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增长及其与星系的共同增长,高度相对论喷流、高能宇宙线粒子加速、宇宙中最高密度、最强压力、最强磁场、最强引力、最高真空等最极端状态下的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3.
《空间科学学报》2018,38(6):978-979
正天基空间环境探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环境探测研究室,是中国天基空间环境探测领域的开创者和引领者。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孙越强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万卫星院士。一、总体定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展国际一流或世界领先的天基载  相似文献   

4.
正天文观测技术与接收信号的波长密切相关。在可见光波段,哈勃空间望远镜已做出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但在更短波长的X射线高能领域,尚有若干重大科学问题有待突破。这为中国空间天文探测冲击世界领先水平提供了难得机遇。高能天体物理之所以引起  相似文献   

5.
2015年12月17日,举世瞩目的“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顺利升空了。这是我国第一颗天文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其研究成果将可能带来基础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对于促进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16年,我国还将发射3颗科学卫星。那么,我国为什么要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呢?我国空间科学的现状与未来如何?这些都是公众所关心的。为此,《国际太空》杂志记者采访了“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科学卫星工程常务副总指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研究员。  相似文献   

6.
《空间科学学报》2017,37(4):508-509
<正>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是中国空间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开辟了中国空间天气探测和研究的新方向。实验室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中科院空间天气学院重点实验室,2009年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王赤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万卫星院士。1.总体定位面向空间科学国际前沿和国家对空间天气应用服务的需求,开展日地空间和太阳系空间天气变化过程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7.
西游 《国际太空》2016,(1):21-25
2015年12月1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D运载火箭发射自行研制的首颗天文卫星—“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原名“暗物质粒子探测”(DAMPE)卫星],从而拉开了我国空间天文学发展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空间科学学报》2017,37(5):639-639
正作为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和天宫二号伽马暴偏振探测两个重要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双南主要通过天文观测和理论计算来研究中子星、黑洞、星系、星系团以及宇宙演化,同时还在论证中国下一代X射线太空望远镜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上的天文观测项目。1992年张双南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工作。他利用医学成像专业软件处理天体  相似文献   

9.
以载荷为中心的暗物质探测卫星机电热一体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中国第一颗空间高能探测卫星,用于实现5GeV~10TeV大动态范围高能宇宙线(电子、正电子、伽马射线等)能谱测量.卫星有效载荷包括BGO量能器、硅阵列探测器、塑闪阵列探测器和中子探测器,是目前中国发射的载荷比最大的卫星.本文介绍了卫星相关技术方案,包括技术指标、轨道方案、工作模式及系统组成等,突出了其以载荷为中心的机电热一体化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0.
深空天文自主导航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天器地面无线电导航在深空中面临着信息传输时延长、数据传输率低、天体遮挡等问题,难以满足未来深空探测的导航需求。天文自主导航技术利用天文信息为航天器提供导航支持,可有效提高其在深空中的生存能力及任务执行能力,已成为深空导航领域的研究热点。结合国内外深空探测任务及其实际工程需求,首先概述了深空天文自主导航技术发展的现状和特点,进而总结了深空天文自主导航的发展趋势和重点研究内容,最后对深空天文自主导航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帅 《国际太空》2022,(1):21-25
1 任务背景 对于黑洞和中子星等天体的周围区域,直接成像是不可能的,但研究发现,从其周围环境发射的X射线的偏振可以揭示这些天体的一些物理细节.基于这样的科学探测需求,人类在X射线天文观测中专门开辟了X射线偏振探测,但由于X射线偏振探测技术不成熟等原因,此前只开展了非常有限的探测, 1975年发射的美国轨道太阳天文台-8...  相似文献   

12.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2015年12月发射的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空间天文实验卫星,主要包括塑闪阵列探测器、硅阵列探测器、BGO量能器与中子探测器四个探测器.BGO量能器是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核心探测器,主要任务是精密测量高能宇宙线粒子的能量,并通过比较簇射沉积能量的空间分布,进行粒子种类鉴别.本文结合BGO量能器工作原理,分析了BGO量能器热控设计需求与约束,进行了单机热控设计.根据热控设计方案,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开展了单机飞行件的真空热平衡试验.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热控设计方案合理有效,能够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13.
短消息     
正1月25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航天员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1月30日,我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正式交付,投入使用。"慧眼"卫星工程是研究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前沿问题的自主创新重大空间科学项目,该星的投入使用使我国高能天文研究进入空间观测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1月30日,中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正式交付,投入使用。慧眼卫星工程是研究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前沿问题的自主创新重大空间科学项目,该星的投入使用使中国高能天文研究进入空间观测的新阶段,对提高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慧眼于2017年6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圆满完成卫星平台、有  相似文献   

15.
大量的天文观测证据表明,暗物质不但存在,而且主导宇宙的物质分布。但是目前人类对于暗物质粒子的性质还几乎一无所知,关键就在于还没有探测到暗物质粒子,这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重大缺憾之一。现代物理学理论的有些模型预言了种类繁多的候选暗物质粒子,但是无法明确说明哪种粒子就是暗物质粒子,所以最终探测到并且测量暗物质粒子的性质将能够对于基础物理学理论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天文-C”卫星继“天鹅”和“天马”两颗探测X线天文卫星之后,“天文-C”卫星装载了更高性能的X线望远镜,以研究银河系以外的X线天体。这架望远镜由宇宙科学研究所和英国的莱斯特大学共同研制,比“天马”卫星的望远镜口径几乎大一位数。“天文-C”卫星是一颗重400公斤的三轴稳定卫星。Exos_D探测卫星为了研究引起极光带电粒子的加速机理,这颗卫星装载电场、磁场、等离子波动及  相似文献   

17.
9月20日,美国航宇局的HEAO-3科学卫星(高能天文观测卫星)在肯尼迪空间中心成功地用宇宙神-人马座运载火箭发射入轨。这是高能天文观测卫星系列中的最后一颗星。 HEAO-3的任务与它的两个先驱星稍有不同。HEAO-3和HEAO-2用以测量X-射线和寻找X-射线源,而HEAO-3将用来探测X-射线  相似文献   

18.
太空探索     
正空间包括地球空间、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人类探索的足迹遍布陆地、海洋之后,又开始向着茫茫太空进军。空间探测针对的目标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监测地球上的地理和气象活动,二是监测近地空间环境,三是宇宙深空天体的天文观测。  相似文献   

19.
美国航宇局于七十年代末期射发了一个高能天文观测台(HEAO)卫星系列,共三颗卫星,用于研究象x射线和宇宙线这样的高能辐射。据NAS人官员们说,这三颗卫星的工作都“很出色”,在几年内发同了重要的数据。 HEAO-1卫星于1977年8月发射,工作了17个月,于1979年1月再入地球大气层。虽然它在1978年2月卫星设计寿命内就完成了初步探测任务,但是直到1979年1月卫星耗尽控制系统气体之前,仍在继续对太空进行探测。在整整十七个月的探测期间,它绘制了整个太空的x射线源,使已知的天体x射线源从350个增加到1500  相似文献   

20.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3,(10):12-13
中国有望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刘振兴院士透露,目前该中心正在制定火星探测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有望发射自己的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进行探测。正在制定中的空间科学研究中长期规划包括空间物理、空间天文、行星探测研究和空间生命科学等多项内容,其中火星探测规划被列为“行星探测研究”的主要内容。预计不久后,包括火星探测计划在内的空间科学研究中长期规划将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刘振兴院士说,中国应从现在开始进行火星探测计划的预研。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已将“地球空间环境与火星空间环境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