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科学家2017年10月16日联合宣布,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以及伴随的电磁信号。这一事件正式开启了以多种观测方式为特点的多信使天文学(multi-messenger astronomy)。由4600余位作者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发表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相似文献   

2.
乔辉 《太空探索》2016,(4):18-21
正美国当地时间2月11日上午10点30分(北京时间2月11日23点30分),国家科学基金会召集了来自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以及LIGO科学合作组织的科学家在华盛顿特区国家媒体中心举办新闻发布会。LIGO执行官大卫·雷茨向世界宣布: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已探测到了引力波。我们做到了!顿时现场沸腾。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0月16日,全球多国科学家同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人类首次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及其电磁信号。这是人类首次听到且看到引力波,标志着多信使天文学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引力波是由黑洞、中子星等碰撞产生的一种时空涟漪,通俗来说,就像是将石头丢进水里而产生的波纹。百余年前,著名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4.
自50年前首次进入太空以来,人类已经向外迈出了一大步,而未来10年我们将更进一步。从行星到其他目标,让我们一一数来:水星:美国航宇局信使号探测器于2010年3月18日抵达。金星:欧洲空间局的金星快车正在轨道上研究金星大气;日本2010年发  相似文献   

5.
针对太极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建立了太阳系天体引力摄动对日心编队构型影响的数学模型,利用仿真手段分析了太阳系中行星和月球、矮行星和小行星引力摄动对空间引力波探测日心编队构型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小行星到卫星轨道距离和星等的二重筛选方法,能够快速估计小行星相对加速度的上界.分析了日心编队构型卫星初始相位角变化对太阳系天体引力摄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行星和月球中,地球、金星和木星引力对空间引力波探测编队构型影响较大,行星和月球的引力叠加影响达到-2.78×10-11km·-2.矮行星的引力叠加影响不大于1.25×10-17km·-2,小行星引力的叠加影响不大于1.1180×10-15km·-2.另外,编队卫星受到的太阳系天体引力摄动对编队构型卫星初始相位角的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正由日本国立天文台率领的国际科研团队,对CLASP探空火箭在接近太阳的地方搜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这是人类首次通过观察太阳紫外线极化现象来探索太阳大气的外层磁场。此次探测数据显示,太阳上层色球层和过渡地区的结构比此前预想的更复杂,而CLASP项目中采用的紫外分光法已被证明可行,能用于对这两个区域的磁场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了解太阳大气的活  相似文献   

7.
8.
在21世纪,太阳系空间探索将以更大的规模、深度和广度展开,同时太阳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将提到议事日程上。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太阳系探测的发展趋势,认为从月球到火星是未来太阳系探测的主线,太阳系探测将从普查性探测向重点天体探测转变,从技术实现为主向科学牵引转变,国际合作成为太阳系探测的必然趋势。归纳了太阳系探测的关键科学问题,认为太阳系与行星系统的起源和演化是探测的终极科学目标,寻找地外生命和宜居环境是探测的主要驱动力,预防太阳活动和小天体撞击对地球的灾害性影响是探测的现实意义。在探月工程取得进展之后,中国应以月球和火星探测为主线,以火星探测为切入点,有序开展火星、小行星、太阳、金星、木星系统等太阳系探测任务,牵引航天技术进步,推动行星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2月2日01:30:00:34,我国用长征-3B/G(长征-3B改进型)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嫦娥-3落月探测器。这是我国探月工程二期-落月探测的最关键一步。它于12月14日在月面着陆,首次实现了我国对地球以外天体的软着陆及巡视勘察任务,这也是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后世界上重返月球的第1个软着陆的探测器,并使我国成为世界第3个掌握落月探测技术的国家。12月13日,月球车与嫦娥-3着陆器分离,踏上月面。同日,着陆器与月球车互拍,它标志着嫦娥-3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1.
空间引力波探测将为人类探索宇宙打开中低频段(0.1 m Hz~1 Hz)引力波观测的新窗口,这个频段的引力波事件被认为具有更重要的天文学、宇宙学以及物理学意义。其典型的波源包括超大和中等质量黑洞双星的并合、极端和中等质量比黑洞双星的绕转、银河系内数以百万计的致密双星系统以及随机引力波背景等,为研究宇宙起源与演化、黑洞形成与结构、引力和时空本质、暗能量和暗物质属性等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手段。21世纪以来,欧美联合的LISA计划成功发射了技术验证卫星LISA探路者,目前LISA计划已进入工程实施阶段,中国太极计划和天琴计划也相继发射了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和天琴一号,标志着空间引力波探测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主要概述近年来国内外发展态势,详细凝炼空间引力波探测与研究的科学目标和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系统优化引力波天文学、引力波物理学以及引力波宇宙学等相关学科布局,重点阐述推进空间引力波探测与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我国“风云一号(B)”气象卫星于1990年9月3日发射入轨,该星载有粒子成分监测器,用来探测空间粒子辐射环境,其中包括测量太阳耀斑时产生的太阳质子事件及其重粒子丰度;银河宇宙线异常成分与强度;内辐射带磁异常区的粒子通量及重粒子成分,“风云一号(B)”卫星运行半年来,我们已获取了上述有关的粒子辐射资料,在卫星上获得这些资料在我国尚属首次,本文主要分析观测到的太阳质子事件。  相似文献   

13.
小行星也是太阳系家族中一类成员。通过小行星探测,可以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情况,认识小行星的构成和运行情况,为开发小行星资源或防范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提供基础信息。本期特制作"小行星探测专题",对近期人类小行星探测的进展及成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探测活动进行展望,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4.
15.
NASA网站2020年1月9日报道,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和一种新型观测技术,发现暗物质能够形成比此前已知小得多的团块,证实了被广泛认可的冷暗物质(CDM)理论的基本预言之一。暗物质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形式,其占据了宇宙大部分质量,并基于此形成星系的骨架。可以通过测量暗物质的引力如何影响恒星和星系来间接探测其存在。由于嵌入小型暗物质团块内的恒星数量很少,因此通过搜寻恒星来探测最小暗物质团块的形成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6.
17.
去年12月,伽利略号探测器传回首批数据,标志着人类对行星探测已进入新阶段。在此之际,发表这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三、令人生畏的金星探测除了美国水手-2、5、10外,曾探测过金星的主要是表2中列出的前苏联金星-1~16探测器和维加-1、2探测器,以及美国的先驱者-金星-1、2和最新型金星探测器麦哲伦号。此外,前苏联还做过许多次探测,但均以失败告终。金星像一个吃人...  相似文献   

19.
美国ELSET数据库提供的TLE数据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数据,在热层大气密度反演、弹道系数估计、碰撞预警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受空间环境扰动、空间事件以及TLE产生过程等共同影响,ELSET数据库包含大量亟待清理的异常值和识别的空间事件,例如发布错误的TLE、轨道根数异常和Bstar异常。现有方法在清理异常轨道根数时缺乏统一性,需要使用不同的技术,清理流程较为繁杂,并且仅适用于特定轨道区域的少数目标。为克服现有方法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基于期望最大算法的滑动窗口–多项式拟合预报方法,对含有轨道机动的碎片以及受空间环境影响的碎片进行异常值与空间事件探测。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灵活处理不同空间环境下的异常值与空间事件探测,具有普适性,适用于所有轨道碎片。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科学家首次在反物质原子上观察到类似指纹的特殊光谱线。虽然目前仅能观察到一些反物质光谱线,但研究人员仍然表示,特殊光谱线的详细信息将揭开反物质研究的新篇章。来自全球17个研究机构的50位物理学家相信,这项发现将有助于洞悉宇宙的神秘面纱。研究负责人、加拿大西蒙弗雷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