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 0 0年初的美国第 1 0 6届国会第 2次会议支持成立电子战工作组 ,隶属于众院武装部队委员会和拨款委员会。在给国防部长Cohen的信中 ,谈到工作组成立时说 ,尽管都知道控制电磁频谱对于保障军事优势非常重要 ,但电子战需求常常得不到武装部队和国会的重视。工作组的成立将确保任何倡议都要与更广泛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相一致。美国会筹建电子战工作组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国防战略转型目标将决定美国空军电子战发展的走向 ,美国空军正在实施的电子战计划和开展的“电子战作战缺陷研究”都将围绕“战略转型目标”展开、为了提高美国空军全球作战能力 ,“利用美国的信息优势”增强作战平台的电子战独立作战能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当前,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两个领域内展开了新一轮军备竞赛:一方面,是围绕“星球大战”计划,美国负责国际安全政策的助理国防部长理·珀尔1986年5月12日说,美国“星球大战”体系中的部分系统可能在九十年代部署;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苏军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5月8日强调,美国部署打击性太空武器也夺取不了苏联的军事优势。另一方面,在地球上的战略进攻武器方面,也展开了激烈争夺,并且出现了如下几个引入注目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4.
经美国会批准后,台湾可从美陆军采购9架CH-47SD型Chinook重型运输直升机,包括雷达告警接收机、干扰投放器材和导弹告警接收机。采购费用4.86亿美元,涉及的电子战设备有AN/ALE-47干扰投放系统,AAR-60无源红外导弹告警系统以及新研制出的APR-  相似文献   

5.
在老乌鸦协会技术讨论会26届年会上,美三军高级官员向电子战专家们提出忠告:①为了能在未来冲突中更好地保存自己,避免被敌方检测非常重要。②研制与生产不要同时进行。③自卫电子战原理应用到坦克上。空军中将J·Adams说:空军没有得到等值的电子战设备。在过去8年里空军化了220亿美元(部分原因是研制和生产同时进行),结果某些电子战设备不能达标,这迫使空军修改了它的自卫原则。例如采用隐身技术的部分原因是电子战设备对威胁没有足  相似文献   

6.
如何可靠地量化和预测电子战系统的价值以及它们对军事活动的影响,如何有效地评估电子战活动对付现代威胁的作用,作者认为美国在这方面的能力越来越落后了。因此,军方常常不得不采购那些仍有争议的大型EW计划设备。作者认为“进行某一重要的电子战功能试验的唯一场所应当是模拟实验室,而不是飞行或外场试验”。为此,作者建议建造一座全国性的电子战模拟实验室(或每军种一座),并把它列入国家最优的开发项目计划内。这种实验室要大到足以放下一架飞机或部分武器平台,其心脏是新一代计算机,它能协调和产生复杂的多频谱信号阵列。  相似文献   

7.
“老乌鸦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Old Crows)现已成为一种鲜为人知的电子战行业组织,在美国和全球共拥有17000名成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及以后不长时间,“乌鸦”一直是指那些从事某种神秘和秘密任务的人员,当时英国邱吉尔首相称他们为“渡鸦”。这一用语数年后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且由于他们的努力工作,逐渐形成了电子战军事专业队伍。“老乌鸦”这一形象符号现已成为从事电子战行业超过25年的专业人员代号。对于新一代从事电子战或与电子有关的专业人员来说,这是不  相似文献   

8.
美国防部负责电子战的副处长TongGrieco于 2 0 0 0年 2月在澳大利亚召开的老乌鸦协会年会上 ,介绍了电子战在某一发展时期的重点 ,及未来电子战计划的趋向和变化。电子战使在“沙漠风暴”作战中的多国部队和去年“联盟部队作战”中的北约部队损失减少到最小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也许会在美国产生不那么现实的期盼 :未来的电子战系统将会摆脱以往那种防御形象 ,而以一种更有效攻击性的精确瞄准武器姿态出现。在谈到需要更先进的保护系统时 ,Grieco指出舰船保护是需要特别关照的。例如 ,一艘军舰在检测出并试图同时干扰 6枚…  相似文献   

9.
在“沙漠之狐”行动中,5颗低轨道成像卫星和一颗大型同步轨道信号情报卫星为美国对伊拉克防空压制提供了情报支援。战场上实时侦察和有效的电子干扰导致伊拉克采取的对抗措施,为人们勾划出一幅以电子战为核心的“战场信息战”的雏形。EA-6B电子战飞机与LANTIRN的突出作用进一步揭示电子战系统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沙漠之狐”中及时的毁损评估表明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已从C4I向C4ISR过渡。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美俄电子战靶场发展现状和发展路线,指出了电子战靶场发展趋势,即“三个一体化”:内外场一体化、多靶场联合一体化及“研、试、训”一体化。现代电子战和电子战装备技术系统性、对抗性更强,美俄电子战靶场发展对电子战靶场建设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尽快实现“三个一体化”,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简要分析归纳了美军和俄军在电子战力量建设发展方面的六个特点,即认真总结电子战实战经验与教训、适时推出新的电子战学说和条令、大力研发新型现代化电子战装备、大力加强电子战实战化训练演练、大力加强电子战装备的试验鉴定、积极抢占赛博空间优势和控制权等.简要介绍了美俄之间在“冷战”时期和“冷战”之后进行的电子战角逐.  相似文献   

12.
天波 《航天电子对抗》1999,(1):60-64,F003
1 美空军的电子战预研项目 空军电子战过去充满了荣耀,EF-111A和F-4G在海湾战争中表现出众,但现在都已退役。这就是美国的“推陈出新”,当时取消的电子战项目还有F-15精确测向计划和EF-111A系统改进计划等。在自卫和支援电子战计划方面走在前头的美空军却在90年代由于削减预算落在海军、陆军的后面。 1997年美空军对所属的实验室(即研究所)进行了调整,把Wright,Rome和Phillips  相似文献   

13.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4):45-45
2007年5月24日,美国军方称,由美国陆海空三军、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国家侦察局、国家航空航天局联合成立了一个“太空作战反应办公室”,办公室设立在新墨西哥州卡特兰空军基地,将负责在必要情况下迅速更换或增加美国的卫星,而且能在需要时协调各方力量,主动实施太空战的攻击行动。  相似文献   

14.
在“沙漠之狐”行动,5颗低轨道成像卫星和一颗大型同步轨道信号情况卫星为美国对伊拉克防空压制提供了情报支援。战场上实时侦察和有效的电子干扰导致伊拉克采取的对抗措施,为人们勾划出一幅以电子战为核心的“战场信息战”的雏形。EA-6B电子战飞机与LANTIRN的突出作用进一步揭示电子战系统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沙漠之狐”中及时的毁损评估表明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已从C^4I向C^4ISR过渡。  相似文献   

15.
张子勤 《中国航天》1993,(12):29-32
由美国国防部陆、海、空三军共同研制和管理的美国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Navstar GPS),已于今年6月26日提前三个月部署完毕,并全面投入使用。 这项计划耗资30多亿美元,由美国三军联合完成,空军作为国防部的代理人全面主管这项计划,并在空军司令部航天分部由陆军、海军、空军、国防部测绘局和美国交通部等部门组成了联合计划办公室,负责系统的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防部决定1996年已使空军的对敌防空抑制(SEAD)武器系统F—4G“野鼬鼠”飞机退役以及1998年前将使EF-111电子战飞机退役以后,海军的EA-6B电子战飞机将作为美军唯一的支援干扰平台,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服役到2015年。  相似文献   

17.
去年几乎被美国国会撤消的多国XIM-116A旋转弹体导弹(RAM)计划,由于最近试验获得成功而又有了转机.RAM导弹计划是美国/欧洲武器发展和生产“双边制”中的一项童要项目,该计划如能得以恢复,将成为美国和欧洲合作与竞争的典范.美国国会明确表示,要尽量避免中断RAM计划.至于RAM导弹的进一步定型,还有待美国防部长和联邦德国国防部长今年6、7月间在RAM导弹生产谅解备忘录上签字后才确定.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认知"概念的提出,"认知无线电"和"认知雷达"逐步被相关领域的专家认可并进行深入研究,雷达、通信设备开始逐步向认知方向发展。为了对抗未来可能出现的这些设备,业内的专家提出了"认知电子战"这个概念。美国DARPA等已经开始对认知电子战进行研究和验证。简述了认知电子战的概念和主要内容,着重介绍美军近年来主要的认知电子战研究项目以及发展认知电子战装备的主要技术难点,最后分析了认知电子战对航天电子对抗技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电子战的本质是对威胁作出反应。电子战接收机用于检测、识别和定位威胁 ,电子战中的干扰则用于减轻这些威胁的有效性。从总体上看威胁 ,可将威胁进行分类 ,受到威胁的平台类别 ,与它们相关的信号 ,及对威胁采取的干扰措施。威胁实际上是一种攻击性设备和系统。从电子战角度 ,通常指与威胁系统相关的信号 ,所以常常把“威胁”确定为某种信号 ,或“犯罪”(sin)。我们常把威胁信号分成雷达和通信两类。其不同点在于雷达信号用于对位置、距离和速度的测量 ,而通信信号则指携带信息从一点到另一点。尽管它们的功能不同 ,但这两类信号却有相似的…  相似文献   

20.
为保持军事优势地位,适应在对抗与拒止环境中作战,美军必须“改变游戏规则”,并发展新的技术和能力。由此,美军提出了“第三次抵消战略”。简述了“第三次抵消战略”的背景及本质,探讨了电子战关键技术的发展,并分析了电子战新的作战概念和电子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