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激光偏振干涉相位细分精度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一种偏振干涉光路及相位细分方法通过分析计算和实验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影响精度的因素,误差规律及改善的途径。对这种方法应用于测量空气折射率和小角度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根据计量光栅莫尔条纹信号高精度细分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ADC幅值采样和相位解算的光栅细分方法,并利用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使两路正余弦信号通过正余切变换、幅值采样、固定相位步长细分等处理后输出为两路正交编码信号。仿真实验表明,该细分方法在输入理想信号情况下细分倍数主要与ADC采样精度有关,提高ADC采样位数可有效提高最大细分倍数。通过在两路时变sin/cos信号中添加幅值不等、相位不正交以及高次谐波分量等干扰噪声的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细分精度与信号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使用CCD采集太阳Hα单色象时产生的干涉条纹提出一种用获得标准干涉条纹象,并在采集太阳象过程中实时消除干涉条纹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CCD产生干涉条纹的原因,对采用减法消除干涉条纹方法进行了论述。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计算误差的方法,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光源光谱对干涉式光纤陀螺零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用Y波导集成光学调制器的保偏型干涉式光纤陀螺(IFOG,Interference Fiber Optic Gyroscopes)为研究对象,根据各光学元器件的参数,建立了各器件的琼斯矩阵以及光路传输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光路偏振误差的理论分析.通过推导,得到了保偏型干涉式光纤陀螺的偏振误差表达式.首次借助光源偏振度的改变,分析了不同形状的光源光谱对偏振模式耦合误差引起的陀螺零漂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出,当光源的偏振度在0~3%之间呈线性变化以及光路中其它参数不变时,谱宽较窄的光谱引起的零漂较大,谱宽较宽的光谱引起的零漂较小.仿真结果给光纤陀螺光源光谱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新的莫尔条纹细分方法,详细分析了这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以对莫尔条纹信号40细分的实验为例,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实施步骤以及在电路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莫尔条纹交点跟踪计数细分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对非正交莫尔条纹信号进行计数细分的方法。无需信号正交 ,只要两路信号不完全同相或反相 ,通过动态跟踪两路莫尔条纹信号幅值的交点 ,在交点处切换采用斜率较大的一路信号作为细分信号 ,就可实现准确的计数细分和正确辨向。文中详述了计数细分原理 ,并与典型的正切细分法进行实验比较 ,结果表明该方法完全消除了信号偏离正交态时引入的细分误差 ,使细分准确度更高。该方法突破了传统计数细分方法必须信号正交的限制 ,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8.
干涉条纹瞄准是非接触尺寸测量的一门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瞄准方法,它不仅保持了普通接触式和非接触式瞄准的优点,而且显示出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精度。本文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理论分析和实验总结。另外还就在工具显微镜上运用这种方法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了说明。由于这种瞄准方法的精度高、成本低并且易于掌握它,在提高测量精度方面开始成为引人注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应用于安全防范、石油管道监测的双马赫-曾德型光纤安防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分析.针对现场测试结果,分析了影响系统精度的误差因素,提出影响系统精度和增加误报率主要是由于偏振态变化不一致导致的两路干涉信号幅值波动以及附加相位噪声引入的距离定位误差.并展开对系统偏振衰落形成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定量定性分析,同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仿真计算.最后通过对双马赫-曾德型光纤安防系统样机进行实验,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新型干涉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并列的两个参考镜,将产生的两组干涉条纹复合在同一视场。当测量系统产生的光程改变时,两组干涉条纹相对关系按一定规律变化,借助光电转换和图像分析技术,可用于长度和微小角度测量。介绍了可行性实验和测取的数据及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针对自主研制的星载法布里一珀罗干涉仪(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FPI)样机,介绍了Fabry—Perot(F—P)的测风原理和风速反演算法,阐述了F—P测风干涉数据的自动化处理方法,包括干涉条纹图像滤波、分割、细化和特征数据的提取.滤波包括中值滤波和背景补偿,分割采用区域平均灰度值阈值法,借助数学形态学计算填充和消除二值化条纹的断裂点和毛刺.最后,按照骨架提取思想细化成干涉条纹线条,提取其特征数据.应用VC++编程语言开发软件平台,对上述F—P测风仪数据自动化处理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其可行性高、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2.
无衍射光技术在瞄准系统中的理论与原理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无衍射光技术与传统的莫尔条纹干涉技术相结合,并且应用于光电瞄准系统中,从基本理论和原理实验上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机载瞄准方法,提出了相应的瞄准跟踪技术.该方法根据无衍射光与目标圆环光栅之间迭加产生干涉图形的偏移和变化量,通过调整机载光电系统,达到精密瞄准之目的. 所发展形成的新型瞄准跟踪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瞄准吊舱的动态响应速度、跟踪精度及其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导弹的横向命中率,而且可以增强进攻过程中的精确打击能力,为新型机载武器装备的研究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3.
基于小波变换的干涉SAR图像的降噪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干涉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噪声来源和性质以及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的特点,选择了具有对称性和紧支性的双正交小波变换应用于干涉SAR图像的噪声抑制,提出了基于小波标架表示的干涉SAR相位图像的降噪算法.与传统的低通滤波器及中值滤波器处理的结果对比显示,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处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以提高干涉相位精度的方法是可行的,并且小波变换方法是基于观测数据的自适应算法.   相似文献   

14.
GPS接收机在测量卫星到接收机的传播距离时,通常能得到码相位和载波相位2个基本测量值。虽然载波相位测量值比码相位测量值精度高,但存在整周模糊度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比采用码相位的技术付出的代价高很多。因此,基于相位条纹技术,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码相位测量方法。在传统码跟踪环的基础上,通过提取互功率谱相位条纹的频率,得到高精度的码相位测量值,从而组装出高精度的码伪距。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15 dB的情况下,码相位测量误差均方差约0.37 m,优于传统延迟锁定环在相同条件下约1.82 m的跟踪精度。得到了比传统码跟踪环更高的码相位测量精度的同时,不需要解算载波相位的整周模糊度,对提高GPS定位精度具有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一种采用高双折射纤模间干涉的应变传感器。传感器利用注入结电流直接调频的半导体激光(LD)产生外差干涉,从而实现了干涉相位的线性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干涉相位的分辨力为一个干涉条纹的2.5%,其相应的光纤应变是36×10-6m。  相似文献   

16.
基于偏振约束的立体视频快速运动估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平行双目立体摄像系统的偏振约束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约束的立体视频快速运动估计算法.左通道和右通道分别作为基本层和增强层,对右通道结合视差估计和运动估计得到最优的运动矢量预测值初值,采用不同的运动搜索方法,确定右通道最终运动矢量.若最优的运动矢量预测值是由视差估计得到的左通道运动矢量,则根据偏振约束,左右通道图像对应编码块的运动矢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相等,因而右通道只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小范围的运动估计搜索,从而大大降低了右通道运动估计的计算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采用该算法编码一帧图像的运动估计平均时间分别只有采用全搜索块匹配算法、钻石搜索法和三步搜索法的0.27,0.58和0.67倍,编码速度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电子测量方法,它能提高测量位移用的激光干涉仪的分辨力和可靠性。通过对干涉条纹间隔分区编码,测量位移的分辨力为波长的1/170(对He-Ne激光器约为4nm)。因为避免了在计数过程中由环境噪声而引起的累积误差,所以测量值比使用那些传统的脉冲计数测量法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8.
针对车载自主导航需求,基于卡尔曼滤波器,实现捷联惯导与里程计量测信息的组合导航.推导了里程计误差模型,结合捷联惯组误差模型与捷联系统误差模型,建立了捷联惯导/里程计自主组合导航系统误差状态模型.建立了捷联惯导/里程计组合导航量测模型,阐述了估计误差修正方法.采用仿真计算对此方法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组合导航过程中,初始姿态误差能得到有效估计,姿态误差和位置误差均能控制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应用此组合导航方法相对于传统的航位推算方法能得到更高的导航精度,能有效实现自主高精度定位定向.  相似文献   

19.
提出采用匹配函数描述测试点与仪器端口的匹配程度,用来指导自动测试系统仪器选型和资源配置.匹配函数采用面向信号的方法构建,综合了测点信号属性与仪器性能参数、仪器可靠性、仪器成本、仪器操作复杂度等因素,使得仪器选型和资源配置策略的制定更符合工程需要.给出了资源配置策略和算法,并对资源配置进行了并行测试优化.通过给出一个典型实例,证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测试成本,增强系统可靠性,提高测试效率和吞吐量,并为自动测试系统硬件设计的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在精度因子计算和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定位求解时,传统上采用测量矩阵直接求逆方法来进行.为了克服矩阵求逆带来的计算量大和数值稳定性差的不足,利用测量矩阵的对称正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 UTDU 分解的定位解算和精度因子计算方法.改进方法具有严格的数学理论基础,保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相对直接求逆的传统方法而言,在定位解算时,该方法能降低约 60%的运算量,而在精度因子计算中,约能降低36%的运算量.且改进方法能大大降低求解矩阵的条件数,提高了求解的数值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