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12,21(3):10+34+47+60+95+112+130-132
我国首个字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据《中国航天报》2012年5月11日报道,我国首个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日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通过科技部验收,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了一个宇航动力学领域基础理论、前沿技术及实践应用的公共科研平台,促进了关键技术的突破,为我国航天重大工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实验室自2009年立项建设以来,重点开展了航天器测量与轨道动力学、航天器轨道姿态最优控制、航天器空间飞行环境监测及预警、航天器飞行任务计划与资源调度等4个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航天员》2013,(1):8-9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12年12月10日报道,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英贤研究团队协同香港中文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等相关研究单位,通过近四年的反复实验,发现和阐释了~个同时参与造成失重和增龄性成骨能力降低的小核酸的功能,并且研制出了针对该小核酸开发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卫星应用》2016,(4):93
实验室简介: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三研究所建立,已于2015年8月获得科技部正式批复,成为第100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国内军工企业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附近,在长沙、南京设立分实验室,协同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定位:面向我国未来空间基础设施天地一体化运行服务的新手段、新途径、新模式和新装备,开展应用基础理  相似文献   

4.
正航天化学动力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联合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实验室。实验室主要聚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推进协同创新,打造引领本技术领域发展的国家科技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目前设有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相关的三个研究方向,涉及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  相似文献   

5.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11,(1)
中国CHINA航天员作业能力项目启动经科技部批准立项,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近日在中国航天员中心启动。该项目旨在针对未来航天员长期空间驻留关键技术,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当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突破天地往返和出舱活  相似文献   

6.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11,(1):6-13
中国CHINA航天员作业能力项目启动经科技部批准立项,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近日在中国航天员中心启动。该项目旨在针对未来航天员长期空间驻留关键技术,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当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突破天地往返和出舱活  相似文献   

7.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06,(3)
中国我国航天代表团出访比、荷、德2006年5月28日至6月6日,应比利时联邦科技部邀请,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航天员费俊龙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国际合作部一行组成代表团,赴比利时、荷兰、德国3国进行了参观访问。代表团先后访问了欧空局航天研究和技术中心、欧洲航天员中心、德国航天医学研究所等机构。比利时联邦科技部研究和应用部负责人Fonteyn博士介绍  相似文献   

8.
航讯 《航天》2011,(3):5-5
经科技部批准立项,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近日在中国航天员中心启动。该项目旨在针对未来航天员长期空间驻留关键技术,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由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QI重点专项"遥感卫星地面系统运行标准出口转化应用"顺利通过中国标准化院组织的2018年年度验收审查。本项目属于中国标准化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我国五大领域装备与工程标准海外转化应用研究"子课题,项目研究周期为2016年至2019年。本次审查包括技术审查和财务审查。项目组通过学习与总结课题年度审  相似文献   

10.
中国     
《航天员》2011,(1):6-6
航天员作业能力项目启动 经科技部批准立项,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近日在中国航天员中心启动。该项目旨在针对未来航天员长期空间驻留关键技术,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技术沙龙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6):544+577+624
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国家实验室开展学术交流为贯彻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11月23日,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分实验室(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进行了一次学术交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下简称国家实验室)是科技部2003年批准筹建的5  相似文献   

12.
空间微波实验室投入运行8月28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建的空间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该实验室是由国防科工委批准,由国家投资建设的承担空间微波技术领域基础研究的高水平专业研究实验室。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空间微波通信转发技术、微波遥感技术...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5):547-547
由科技部支持的国家863计划"绕月探测工程科学数据应用与研究"重点项目9月28日通过验收。我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嫦娥一号"任务至此才算圆满完成,该卫星获取的数据足够让科学家研究10年。  相似文献   

14.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实现多项“首次”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6年9月15日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我国首个具备补加功能的载人航天科学实验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基础上研制的航天器,外形相同,但却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实现航天员30天中期驻留、首次应用推进剂补加技术、提前验证空间站技术,并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包括释放伴随小卫星,完成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的对接。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实验室是指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导下,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为重点,引领国民经济相关行业技术领域整体突破,实现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综合型国家研究实验基地。以专利和论文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成果,是国家实验室的重要产出形式。在现有对国家实验室的评价体系中,论文已经成为公认的评价研究成果,但作为重要研究产出的包括专利等在内的知识产权,相比于论文来说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尚未体现出来。美国国家实验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已经相当成熟,在实验室知识产权管理上的许多做法值得借鉴。本文主要选取美国典型的国家实验室,分析研究其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目的是为我国国家实验室知识产权管理提供参考,同时对于完善航天科技领域实验室知识产权管理,实现研发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用相关矩阵分析法,结合专家调查和层次分析法,阐述了7类25项航天基础制造技术对提高我国新一代航天型号性能及增强航天制造能力的相对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和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技术为航天关键基础制造技术,提出了应优先重点发展航天基础制造技术项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正>由863-704主题专家组主办、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的"在轨服务和碎片清理研讨会"于2015年7月20-22日在陕西西安召开,来自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及航天科研部门等70多家单位约300名专家、科研人员参加了次会议。  相似文献   

18.
正9月15日22时,搭载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一、推动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按照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规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及空间应用",将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复杂国际形势与国内薄弱的工业基础,"十一五"以来我国通过"核高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持续投入,已在核心电子器件、基础软件产品、配套成套工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作为航天装备主要研制单位,积极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主动推动国产核心器件与操作系统软件的应用验证与型号应用,为国产关键软硬件研制平台...  相似文献   

20.
正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唯一的固体火箭推进领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四十一所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建设,1995年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实验室以固体火箭发动机和特种航天推进动力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引领性、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性重大核心技术的预先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实验室已形成了五大研究方向,建成了固体推进领域六大一流实验研究平台,培养了以侯晓院士为代表的大批杰出人才,部分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建设一流平台、从事一流科研、产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