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技术一直是医疗界广泛运用的一项科技,它为人类在疾病的诊断防治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不,它又走向了太空,并且经过在太空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后又重回地面并且发扬光大。太空超声波技术能够让一个有点基础知识的普通人而非专家在远程指导下就能合理应用,所以超声技术有可能出现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哪怕那里没有应用超声技术的专家。而且,太空超声技术还具备了很大的在未来拓展应用的潜力,相信它会在未来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太空探索的频率、复杂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航天工效学的研究和发展对任务成功的影响越来越大。隔绝、幽闭、枯燥的工作环境以及对航天员高效能的工作要求,使得航天员在太空的压力更大,同时风险也更大。随着任务时间的延长,对乘员技术援助和故障诊断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种工作条件也要求人机协同工作更安全高效。减少压力即减少风险,减少风险即提高安全性,采用这种方法加强任务策划无疑能够进一步提高航天员的效率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长期空间飞行会对航天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开展航天员生命保障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核磁共振技术是疾病检查诊断的重要手段,同样在航天员生命保障医疗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以及航天员选拔、训练和航天员医监医保的相关知识,探究了超导核磁共振技术在航天员生命保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刘瑞江 《航天员》2009,(4):46-47
航天员在太空探索途中,失重的宇宙环境会带给他们很大的不便和问题。对于对抗失重环境技术的研究,一直是致力于天际探索的科学隶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虽然研究一直在继续,但理想的效果仍然很难出现。而人工重力,也许会彻底改变周面,为长期的太空征程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5.
《航天员》2007,(1)
进入太空是每位航天员的梦想,但并不是所有的航天员都能够如愿以偿,因为发射次数和运载人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很多航天员甚至一生都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航天员非常珍惜每次飞行机会。在飞行任务期间,大部分航天员都喜欢在工作之余写太空日记,记录自己的工作、生活、感受和经历等。有些航天员一直珍藏着自己的太空日记,没有向公众展示,有些航天员则建立博客,在博客上写太空日记,让"粉丝"们能在第一时间分享他们的太空体验。华裔航天员卢杰博士,在执行国际空间站第7长期考察团任务期间,写了很多精彩的太空日记。我们刊载其部分,让读者体验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以下是他的日记内容:  相似文献   

6.
钱航 《航天员》2014,(4):62-64
航天员在太空种植植物,目前已成为他们在密闭的空间站内,调节身心的有效方式。不过随着未来太空技术的发展,太空种植将成为太空中的一种潮流产业,而那时如果还让身兼科研重任的航天员米负责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沈羡云 《航天员》2012,(3):72-73
什么是航天员的心理障碍呢?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任务时。长期处在与世隔绝的太空中,长期的精神紧张、密闭狭小的座舱、静寂无声的太空环境、规定好的交际方式、与地面有限的联系及失重所造成的不适感,使航天员产生了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感到忧虑、厌倦、抑郁、思念亲人、人际之间关系紧张等,我们把航天员们在太空中产生的这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称之为航天员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8.
沈羡云 《航天员》2012,(2):68-69
我们知道,飞上太空的航天员们都是经过千挑万选、层层选拔才选出来的,而且在几年的训练过程中,每年都要进行各项大、小身体检查,身体不健康或有潜在性疾病的预备航天员就会被淘汰。那么,在如此严格的选拔要求下脱颖而出的航天员们,为什么在太空飞行中还会出现功能紊乱、患病等情况,甚至有些航天员因疾病严重而中断飞行任务返回地球治疗呢?  相似文献   

9.
可乐星战     
航天飞机在进入太空飞行后不久,各种与航天或航天员相关的太空微重力研究便应运而生,航天员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自然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保持航天员良好的工作状态,NASA在分析航天员对太空生活及食品的反馈后认为,如果能够像  相似文献   

10.
沈羡云  唐承革 《中国航天》2006,(9):38-39,43
人在离开地球重力环境进入太空后,身体会出现大量适应失重环境的变化。研究者们为减少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理改变,维持他们像在地球那样的健康状态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太空中,航天员进行自行车功量计及其他的运动对于防止失重引起的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等变化是有帮助的。想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