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许彤 《中国航天》2005,(4):45-45
3月初,我国唯一专门针对“太空垃圾”的观测中心———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研究中心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成立。它将为我国在太空领域建起安全预警系统。空间碎片也称作“太空垃圾”,指的是人类空间活动废弃物,大到废弃卫星和各类航天器的金属部件,小到固体发动机点火  相似文献   

2.
李书成  朱保魁 《航天》2014,(10):54-57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最近提出和制定的“凤凰计划”,旨在将沦为太空垃圾的报废卫星进行回收并再利用,以降低太空开发的成本,但从军事角度讲,“凤凰计划”隐含着美国未来太空战略。  相似文献   

3.
艾薇 《航天员》2009,(2):32-33
不是新问题 就在美、俄卫星相撞事故发生后的3月底至4月初,欧空局主办了第5届欧洲太空碎片会议,这个4年一届的大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太空垃圾”专题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太空机构、政府、私营企业、和学术界的330多名国际专家。在为期4天的讨论中,与会者分享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领域涉及太空碎片测量、环境建模、风险控制、缓解措施和太空政策。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工程》2010,(4):73-73
据人民网2010年7月5日报道,美国空军近日透露将发射一颗“太空监测卫星”,以便做到全天候地将所有在轨运行的人造卫星和太空碎片(垃圾)纳入美军的监控体系。目前,美国空军主要通过一套陆基雷达系统和光学望远镜来监控约1000颗现役人造卫星和2万多块太空垃圾。美联社报道,  相似文献   

5.
米广 《中国航天》1996,(1):9-9,13
危害日益严重的太空垃圾一份由美国航宇局出资、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撰写的报告指出,空间轨道上的人造垃圾虽然目前对卫星的威胁还不大,但却正在变得日益严重,应弓愧全世界的关注。该委员会一位负责人指出,各航天国家应在太空垃圾问题还能控制之时,携手合力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家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的太空监视望远镜(SST)将监控对美国在轨军事卫星造成威胁的太空垃圾、微流星体和纳卫星。这些支持美国遍及全世界的军事任务的卫星会在与太空垃圾、微小行星甚至敌方微卫星的碰撞中成为牺牲品。目前,DARPA已经开始部署新的陆基望远镜,该望远镜能通过广角视野观察小型深空目标,确保卫星安全。  相似文献   

7.
一凡 《航天》2009,(3):4-7
2009年2月9日,美国“铱”通信卫星星座的33号卫星和俄罗斯的报废卫星“宇宙2251”在780千米高度相撞,两星顿时化为两团碎片云,继续在轨道上飞行。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第一次发生正式的卫星相撞,给外层空间的管理和控制提出了新的课题。空间碎片也俗称太空垃圾,本文将同时使用这两个称呼。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工程》2009,18(2):19-19
自从美国和俄罗斯卫星太空相撞后,欧洲航天局2009年2月16日宣布,他们已经决定采取行动,建立自己的太空监控网络,对太空垃圾进行严密监督。目前的太空监控网络是由美国创建的,主要监视绕地轨道上的1.7万个太空碎片。欧洲航天局在此次撞星事件后,向NASA索取了相关材料,并开始完善自己的监控网络——“空间状况感知”系统。该项目已于上月启动。启动阶段的耗资为6400万美元,2011年完成。据欧洲航天局专家介绍,项目最早可望在2017年或2018年完成。除了太空垃圾,他们还打算通过这一系统监视对卫星有致命伤害的太阳耀斑、近地小行星等目标。  相似文献   

9.
沈羡云 《航天》2014,(5):31-35
请看一看下面这张图吧!这是一张通过电脑生成的地球周围太空垃圾图。图中,我们美丽的地球被一层层紧箍咒样的太空垃圾包围着,失去了它往日的风采。多达50万个人造太空垃圾以每秒8.05千米的速度围绕地球运行,它们随时可能撞击飞船,造成船毁人亡,毁坏价值连城的卫星,造成太空垃圾泛滥,更可能威胁到出舱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人类已经把卫星、飞船、空间站、大型天文望远镜等送上了天,而且其数量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长。但同时,据估计,目前约有5500吨的太空垃圾漂浮在地球轨道上,而且情况正在变得越来越糟。不难看出,人类的太空活动越频繁,产生的太空垃圾就越多。为了消除或者防避太空垃圾,各国科学界一直在努力着。  相似文献   

11.
《航天员》2014,(3):36-37
自人类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已有数千颗卫星被送到地球轨道上,它们在探索宇宙奥秘、预报地球气象以及监视敌方动向等重要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可当卫星零部件失效或过了使用年限后,多数国家会“抛弃”它们,从而成为漂浮在太空的垃圾。据了解,美国在太空中存在着数目庞大的废弃卫星,已经构成了名副其实的“太空坟场”,其价值甚至高达300亿美元。为了不浪费这些“太空资产”,美国提出了“僵尸”卫星计划,又称凤凰计划—试图将太空中那些丧失原有功能的卫星变废为宝,像凤凰涅榘一般浴火重生。  相似文献   

12.
《航天》2009,(2):48-51
废弃的卫星、剥落的隔热瓦、燃料舱的残片……这些空间碎片就像地球上的垃圾一样,已经开始威胁到地面上的安全了。多达9000多块太空垃圾正飘浮在地球轨道上,它们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总质量已超过5500吨。  相似文献   

13.
江山 《航天》2012,(4):12-12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下设的瑞士航天中心宣布将发射称为“洁天一号”的卫星来试验地球轨道空间碎片清理技术。发射最早可在2015年进行。卫星呈长方形,长近30厘米,宽和高都是约10厘米。它的试验清理对象将是瑞士两颗已报废的皮型卫星,  相似文献   

14.
陈小春  子衿 《航天员》2009,(2):18-23
自1957年苏联把全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人类在太空中纵横翱游,享尽自由与辉煌的同时,仿佛弹指一挥间,数以亿计的太空垃圾布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愕然也好,惊诧也罢,人类飞天,众多的“冷杀手”已然横空出世,并将越来越多地抢占我们的太空,成为人类开拓太空不可小觑的对手,甚至成为不少事件的主角。可以说,人类征服太空的豪情之下,不经意或率性种下的苦果,必须由自己慢慢消化、解决。  相似文献   

15.
孙宏金 《航天》2011,(2):38-41
目前,人类已将6000多颗航天器送入太空,这些航天器在广泛服务社会的同时,在航天器发射和"寿终正寝"后将变成空间碎片(太空垃圾),这些太空幽灵正在威胁着在轨运行航天器的安全。十多年来,如何清除太空垃圾,如何减缓太空垃圾的威胁,一直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十五"以来,中国政府在发展航天技术的同时,高度重视"太空环保"问题,许多中国航天工作者在为减缓和对付太空垃圾而孜孜不倦地工作,  相似文献   

16.
《航天》2010,(10):32-33
9月26日,首颗“天基太空监视系统”(SBSS)卫星由“米诺陶”4火箭发射升空。这种卫星可以在太空中观察到其他各国侦察卫星的一举一动,也可帮助民用卫星规避太空碎片。这将是太空态势感知的革命。  相似文献   

17.
综合 《航天》2010,(4):35-35
如今,“东方红一号”卫星仍然孤独地在太空中绕着地球飞行。那些曾经为这颗卫星默默奉献的人们很多已经不在,但是历史已经记住了他们。  相似文献   

18.
约书亚 《航天员》2011,(4):42-43
在4月11日至14日召开的航天基金会(Space Foundation)第27次国家太空研讨会上,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司令威廉·谢尔顿(William Shelton)将军表达了他对于不断增长的太空人造垃圾数量的担忧。他指出:“地球轨道上的‘交通流量’在不断上  相似文献   

19.
钱航 《航天员》2013,(4):47-48
6月20日上午10:04至10:55,在指令长聂海胜和摄影师张晓光的协助下,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实验,展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回答了学生们关于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防护、失重对抗和太空景色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 《航天器工程》2012,21(6):124-124
据Spacedaily网2012年10月22日消息,加拿大首颗军用卫星“蓝宝石”(Sapphire)目前正在进行最终试验,计划2012年12月发射。Sapphire卫星是加拿大军队拥有的首颗运行卫星,旨在提高“太空态势感知”能力,还将为美国太空监视网络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