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网络信息行业发展高峰时期下,民航空管系统与网络信息行业进行有机结合,将传统的空管系统运行管理方式进行变革,形成未来新型空管系统运行架构。本文分析“四强空管”的背景,介绍协同空管的重要性,提炼美国下一代航空运输系统和欧洲单一天空计划的精华部分,并提出未来空管系统发展在协同空管方面上的策略及其实施技术,以满足未来空管系统协同决策、互联互通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航空管运行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未来的航空运输也将发展很快,到2015年我国的运输飞机总数将达到1000架,空中交通管理任务将更加艰巨。如何乘民航空管深化改革的东风,在确立民航总局空管运行管理框架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民航空管运行做强、做大,最大限度地发挥空管运行系统在航空运输市场中的引导、监督、协调作用,逐步形成国家统一的空管运行体系,与国际接轨,是新年伊始摆在我们空管运行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赵涛 《民航管理》2023,(6):38-41
<正>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安全运行,而安全运行离不开安全文化提供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障。日前,民航局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建设,是推动民航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机场作为民航运输体系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李钢  郑毅 《大飞机》2021,(7):24-28
中国民航空管改革的总目标是建设"四强空管(强安全、强效率、强智慧、强协同)",智慧空管是四强空管中重要的一环,可以分为"智慧运行、智慧服务、智慧设施、智慧管理"四个层面.近年来,民航局和空管局对智慧空管进行了顶层设计,在推动和建设智慧空管的实际工作中,也取得了大量成果.  相似文献   

5.
<正>2007年空管系统一体化改革完成后,空管系统导航业务实现了业务和人财物的一体化管理,这也为空管系统导航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体系和制度上的保障。空管系统三级管理体系的确立以及“三定”方案的落实,为空管系统导航业务统一运行模式、规范化和标准化运行、联网运行监控、整合零备件管理和调配、优化维护和维修人员分类分级、细化技术和管理人员分工协作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与此同时,空管一体化后导航业务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  相似文献   

6.
武晓川 《民航学报》2022,(S1):170-172
空管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智慧化建设和QSMS体系关注的对象都是管理和运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安全水平和工作效率,所以在工作思路和管理方法上必然存在许多相通之处。可以借鉴和参考QSMS的理念和方法,推进空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智慧化。  相似文献   

7.
<正>民航空管系统围绕民航新时期“一二三三四”总体工作思路和“四强空管”建设目标,正在全力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化空管体系建设。作为提供设备保障和技术支撑的通信导航监视工作(以下简称“通导”),以正确的指导思想作保证,以先进的工作理念为指引,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更好服务行业安全运行为导向,  相似文献   

8.
民航空管系统不仅仅是管制部门,而是机关职能部门、管制部门、技术保障部门的综合体,其党组织、行政组织、群众组织三位一体。空管系统多年的情况表明,党员队伍是空管安全、改革、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党员队伍的资源是空管系统最主要的人力资源。因此,党员素质的高低,对实现空管日常运行保障、加强空管文化建设、提高空管服务质量、推动空管技术革新、创建和谐空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空管安全文化是推动空中交通管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实现持续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空管系统越来越重视空管安全文化建设,多措并举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提高管制员安全认知和自觉性。但是,各管制单位建设形式参差不齐,且缺乏系统有效的建设路径。本文旨在探究将当代民航精神融入空管安全文化建设,分析当代民航精神融入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基于当代民航精神的空管安全文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0.
建设现代化的民航空管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后,形成了新的管理和运行格局,空管的管理职能、范围、对象和方式发生了相应变化。面对全球空管一体化的进程与实现民航强国的目标,面对快速增长的我国航空运输市场,空管系统要在加快空管设施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注重建设现代化的空管文化,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新的凝聚力。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后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我国民航空管系统的发展也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国内飞行量继续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11.
按照《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和《空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在总局领导的亲切关心下,在总局有关司局指导支持下,在总局空管局和各地区管理局的密切配合下,在空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民航空管一体化改革已经圆满完成,实现了空管系统一体化管理和运行。这是民航空管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全面推进空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正>加强人才建设是民航空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空管系统对于管制员队伍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数量提升,也要求综合素质提升。然而我国当前对管制员的选拔和培训缺乏一套科学的筛选和评价标准,管理和决策处于较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空管系统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7年4月,民航空管系统一体化改革工作拉开了序幕,根据民航总局的空中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政事分开、垂直管理、高效运行的民航空管运行体系,实现资源的更有效配置。经过精心筹备,至2007年9月改革顺利交接完成。一个集中统一、分级管理、高效运行的空管系统管理架构已初步搭建起来,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后,空管行业的管理职能、范围、对象和方式发生了相应变化。面对全球空管一体化的进程与实现民航强国的目标,面对快速增长的我国航空运输市场,空管系统不但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转换观念,创新机制,完善服务,加快空管现代化发展进程,而且必须把建设空管行业文化作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和有力保障。一、民航空管行业文化的现状文化对个体、群体和社会等不同层面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就个体而言,文化具有塑造个人人格,实现社会化的功能;就群体而言,文化起着目标、规范、意见和行为整合的作用;就整个社会而言,文化具有…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国内外空管应急策略的现状,论述了制定空管应急策略的系统性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国内现状提出了适合我国的空管应急策略建议,希望能为我国空管应急体系的发展贡献力量。随着我国航空运输事业的持续、高速发展,空管运行保障对空管部门装备的现代通信、导航、监视设施和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而2003年以来发生的SARS重大传染病疫情,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用航空》2009,(2):33-33
1月16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关于欧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使用数据链接技术的新规则,以使地面空管人员和飞行器驾驶员之间更好地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实现欧盟空管系统的现代化。欧盟委员会指出,数据链接技术是地面空管人员和飞行员之间通信的一场革命,对欧洲天空中实现统一的交通管制系统现代化至关重要。数据链接技术可以允许地空之问传输书面信息,是对地空间语音通信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正>多机场协同放行系统是CDM念的一种产物,本文针对当前空管界的这一热点问题,从航班运行的实际运行体制着手,系统全面地分析影响航班放行的因素条体,构建算法模型,提出解算思路,对多机场协同放行系统的建设具有实际的指导参考意义,以有效减少航班延误。  相似文献   

18.
钟涛 《民航管理》2022,(11):12-14
<正>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为空管直属企业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空管直属企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着力点、切入点和落脚点是聚焦五大关键因素持续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郭金亮 《民航管理》2022,(10):61-64
<正>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安全底线是民航业的生命线。空管自动化系统是空管运行的核心系统之一,其稳定性及可用性与空管运行安全高度关联。目前,全国大部分空管运行现场都配置了主备两套空管自动化系统。两套系统之间应该是互为备份的关系,但大部分现场的备用系统因各种原因,长期处于“备而不用”  相似文献   

20.
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对空管安全运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考虑影响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的各种因素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引入云模型理论对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实现定量评价;基于空管安全运行管理的特点,构建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排队理论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赋值,以克服主观因素对权重赋值的影响;通过逆向云发生器计算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评价指标的云数字特征,得到安全运行保障能力的评价云。通过实例应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云模型能够对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进行整体准确评价,并能找出影响保障能力的主要环节,有助于空管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