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合理选择高速球轴承润滑方案,优化润滑系统参数,针对SKF7210角接触球轴承建立了喷油润滑与环下润滑计算模型,基于VOF数值方法,研究了两种润滑方式下轴承内油气两相流场和内外环温度场。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环下润滑轴承内油气分布较喷油润滑更为均匀;转速增加两种润滑方式润滑效果均下降,但对环下润滑影响更大,当转速超过18kr/min时(Q=3L/min,F=5kN),环下润滑轴承内油体积分数将低于喷射润滑;供油量增加可改善润滑效果,尤其对环下润滑,当转速大于10kr/min时,环下润滑轴承内油体积分数相对喷油润滑将大幅提高;载荷增加会使轴承内油体积分数减小。结论:当转速和载荷较低时,可使用结构简单的喷油润滑;当转速和载荷较高时,使用环下润滑较为有利,但需保证供油量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采用集中冷却环产生准确的外部冷却 位于瑞士Tenniken的刀具夹持系统生产商REGO-FIX公司,给久经市场验证的ER刀具夹持系统又添加了一个新产品——集中冷却环.这个集中冷却环安装在ERC型的螺母上(其中的C表示冷却液,Coolant),可以大大节约生产成本.与外部冷却相比,集中冷却环方式可以使冷却/润滑物质直接作用到切削刃上,从而达到更长的刀具寿命和更快的金属移除率.而且,它还使得采用昂贵的内冷刀具变得不是那么必要.  相似文献   

3.
中介轴承环下流道滑油流动及润滑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冬磊  陈国定  李炎军  张朝阳 《航空学报》2019,40(11):423022-423022
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中介轴承)大多采用环下供油方式进行润滑,滑油在环下供油流道中的流动特性影响着轴承润滑效率,为了改善迄今滑油流动分析与喷射-收纳滑油分析相割裂及未考虑环下供油孔与滚动体相对位置变化所产生滑油输出时变性影响的不足,提出了考虑滑油输出时变性影响的喷油-收油与滑油流动集成分析方法。首先,将进入环下供油流道的滑油分解为直接喷入收油孔的滑油和沉积于收油环壁面上并沿周向流入收油孔的滑油,通过计算这两部分滑油流量获得进入环下供油流道的滑油流量;然后,基于环下供油孔和滚动体相对位置变化规律确定供油孔出口的时变边界条件,将其嵌入滑油流动瞬态分析模型,进行模型求解后得到环下供油流道各出口的滑油流量及轴承润滑效率。所提出的滑油流动分析方法较为系统也更符合工程实际,为中介轴承润滑效率的准确计算提供了技术方法和基础数据,有助于中介轴承润滑系统的精确设计。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温合金GH4169插铣工艺,设计低温微量润滑冷却系统,进行CO2低温微量润滑冷却插铣切削力试验,并与常规乳化液冷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O2低温微量润滑冷却对切削力有显著影响,与常规乳化液冷却条件相比,CO2低温微量润滑冷却大幅地降低了插铣径向切削力和轴向切削力,有助于减缓刀具磨损,有望通过改变冷却条件提升高温合金GH4169插铣刀具寿命。  相似文献   

5.
在普通车床上加工滚花零件,一般是使车头正转。滚花时由于挤压力大,易产生热量。滚花刀滚轮表面和零件表面易存金属粉末,也影响零件表面质量。因此,在滚制过程中必须充分冷却和润滑。但由于零件和滚轮是同时从上往下转动,在冷却润滑时稍不注意毛刷即被挤住。为了改善这种加工条件,可使车头反转,故零件与滚轮转向相反,从下至上,消除了挤住毛刷的现象。这样在滚制过程中可使毛刷直接接触零件表面,进行充分冷却润滑和清除金属末,这不仅保证了零件滚花质量,也大大提  相似文献   

6.
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润滑与冷却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润滑冷却技术中几个环节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润滑油的选用依据,分析了各种供油方式的特点及其供油压力的应用原则,给出了工程设计中滑油流量计算公式的使用方法,并归纳了喷嘴和润滑冷却结构设计中技术细节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用航空》2009,(10):80-80
Aviatechmas航空技术机油公司是专门向航空、液压、发动机、能源和冷却液体润滑油等领域提供油料和润滑材料,公司生产油料和润滑材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8.
多斜孔壁与机加环气膜冷却燃烧室面换热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数值研究了在燃烧室实际工作条件下,多斜孔壁冷却燃烧室和机加环气膜冷却燃烧室的流动、换热特性,比较分析了内、外壁温度场以及冷却流量的变化.研究发现,采用多斜孔壁后,壁面冷却效果得到强化,相比机加环气膜冷却燃烧室,燃烧室前段壁温略有升高,而后段受到气膜冷却效果增强的影响,壁面温度有所降低,壁面温度梯度明显减小.流量系数明显减小,冷却空气量降低23%,用于组织燃烧用气量增加.多斜孔壁冷却技术可以为高温升燃烧室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冷却技术.   相似文献   

9.
针对液氧/煤油补燃发动机液膜冷却过程,建立了超临界条件下的液膜冷却模型,分析了冷却环带喷注结构对局部流动和冷却效果的影响.在超临界条件下,煤油和周围燃气为同种流体,用同一组方程来描述其流动与传热过程,对3种典型冷却环喷注结构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冷却环带的出口角度、台阶结构和喷射角对局部流动和传热有显著影响,出口角度小于90°的台阶式结构可减小局部回流从而有利于推力室的热防护.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金城集团近几年建成的 7条柔性生产线 ,并对柔性生产线有关机械手、智能传输、冷却润滑与排屑等技术进行了探讨 ,还就柔性生产线与刚性生产线的优劣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外环非定常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对叶片高速旋转作用下某航空发动 机高压涡轮外环的非定常气膜冷却过程进行了3维数值模拟。应用滑移网格技术实现了涡轮叶片与涡轮外环壁面之间的相对运 动以及转子与静子之间干涉作用的模拟;分析了叶片的旋转作用、吹风比、气膜射流方向、气膜轴向射流角度等因素对高压涡轮外 环非定常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高吹风比下应防止叶片前缘上游气膜孔冷却裕度不足现象的发生;逆向排布的 气膜孔更适合在高吹风比下使用;当气膜入射角由45°减小为30°时,外环面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时均值增大18.54%,显著提高了涡 轮外环冷却的冷气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环下润滑结构内部流动并优化收油叶片结构,根据环下润滑结构内部高转速、强旋流的流动特点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原始结构的油气两相流动并总结了滑油的损失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收油叶片的优化改进结构,详细讨论了不同收油叶片结构对环下润滑内部流动和收油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原始结构中滑油冲击主轴产生的碰撞飞溅和在离心作用下沿收油叶片被向外甩出均是引起收油效率下降的原因;优化收油叶片结构后的气流速度在叶尖附近的最大增加幅度不超过4m/s;收油叶片叶根拐角处采用圆弧过渡且叶根延伸后的收油效率仅在低转速范围内略高于原始结构的收油效率,收油效率最大提升了1.03%;在此基础上增加阶梯结构并进一步延伸叶根后可在全部转速范围内提升收油效率,相对原始结构的收油效率最大可提升接近5.0%。  相似文献   

13.
环控试验会排出大量的高温气体,高温气体可通过喷水冷却到合适的温度后排出室外,高温气体喷水冷却过程不仅包含了气、液两相耦合流动,而且存在水的蒸发相变.以国内某环控试验室高温气体喷水冷却系统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欧拉-拉格朗日多相流模型的高温气体喷水冷却过程数值仿真方法,并在STAR-CCM+上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方法对于高温气体喷水冷却过程数值仿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厂1662型丝杆车床加工一级丝杆,原采用豆油为主的油剂润滑冷却,虽然能满足润滑冷却的效果,但是,豆油易氧化和聚合,生成弹性的固体膜紧紧粘附在机床表面和丝杆、螺母、导轨上,这样使生产工人维护操作困难,劳动强度大。经多次试验,采用87%的变压器油,添加氯化石蜡10%和油酸3%,充分搅拌制成的润滑冷却剂效果较好,加工光洁度可达▽ 7~▽8。克服了使用豆油的缺点,基本满足生产需要,并为国家节约了食用油。  相似文献   

15.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和钛合金组成的叠层结构由于其优良的机械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延长刀具寿命,本文在CFRP/钛合金叠层低频振动钻削试验中采用中心吹气、微量润滑技术(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MQL)、水基冷却液和液氮冷却方法,研究冷却润滑方式对钻削温度、轴向力与刀具磨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中心吹气时加工温度最高,使用液氮时加工温度最低,液氮冷却时轴向力最大,而使用水基冷却液时轴向力最小。水基冷却液对延长刀具寿命的效果最好,达到了66个孔,而液氮冷却时最差,只有12个孔。刀具主要的磨损形式为粘结磨损和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16.
钛合金BT20的立铣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钛合金铣削工艺因其切削速度低 ,不能满足数控铣削的工艺要求。采用优化几何参数的硬质合金涂层刀具、大功率数控机床、大流量全冷式切削油进行冷却和润滑 ,可以实现高速铣削钛合金  相似文献   

17.
徐从儒 《航空发动机》1999,(4):12-16,38
总结了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轴承的工作特点,论述了轴承组件设计中轴承结构选择,布局和安装及轴承润滑与冷却的技术考虑。  相似文献   

18.
通过CFD(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研究了调节喷入轴承腔内的混合油流量对腔内压力、气液两相分布规律的影响以及油气比的变化对轴承润滑冷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油流量增大时,油气比增大,但轴承腔内压力分布规律基本不变,滚珠和保持架上受力不均效果增加;气液两相在轴承腔上游分布不均匀,滚珠位置对分布有影响;滚珠和保持架上油膜厚度分布不均,混合油流量的增加并不代表润滑效果的提升;混合油的冷却作用大于空气,油气比增大时可以增强轴承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19.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尾喷管在装机时发生了诸如气动、燃烧、冷却和结构等一系列问题。为此,进行了气动热力分析和结构可行性分析;借助喷管与机后体一体化设计技术,进行了新的流路设计、内流和外流冷却系统设计,改进了快卸环设计和多项结构设计,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最终取得了良好的装机效果,获得了使用部门的好评。  相似文献   

20.
基于某教练机某设备的通风冷却要求,开展利用座舱排气对某设备进行通风冷却的技术研究.通过对该型飞机座舱排气供某设备通风冷却系统的地面模拟试验研究分析,探讨座舱排气冷却电子设备技术在环控系统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