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实时自动化的频率稳定性测量系统。该自动实时测量系统由频差倍增器、HP5345A 计数器和 Apple—ⅡPLUS 型八位微机组成。计算机控制计数器的工作状态,并通过 IEEE—488接口进行数据采集、处理,计算出相对频率起伏的阿仑方差.本系统精度高,工作可靠,使用方便,适用于时间频率的计量测试。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电子计数器时间间隔法测定电秒表的原理、误差及不稳定性,并且介绍了一种简便的门控法。  相似文献   

3.
由于通用电子计数器存在±1量化误差,使得频率和周期测量的精度受到了限制。本文介绍两台通用计数器组成的测量系统的原理、方法及测量结果,并分析了各项误差。该系统在不附加任何测试设备和电路的情况下,减少了±1字的影响,在时基精度足够高时使测频精度比单台计数器提高了2—3个数量级,测频精度可达1×10~(-11)。  相似文献   

4.
较详细地介绍了捷变时间的定义以及6种常用测量方法的原理、数据处理过程、及测量结果等内容。6种方法分别为检相-示波器法、鉴频-示波器法、检相-时间间隔计数器法、鉴频一时间间隔计数器法,HP5372A测频和HP5372A测相。给出了这几种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八年四月十八日至十九日航天部科研生产司和电子部科技司在石家庄就航天部二院二○三所和电子部54所共同进行的“微波晶体管自动测试系统—HP8409B(C)技术改造”召开了部级技术鉴定会。来自24个单位的38名专家、教授参加了技术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认为:微波晶体管自动测试系统的研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独造性,首次在HP 8409B(C)和 HP 11608A 测试夹具上,用自行设计的微带标准件和稍加修改的测试软件,实现了微波晶体管的自动测试,体现了对引进设备的吸收、改造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利用两个地面站的位置是已知的这个事实,美国国家标准局(NBS)提出了一种全球定位系统(GPS)信号在专用存取信道中的特殊应用问题。因此,如果从这两个地面站观察同一卫星,就有很好的时间传递能力。NBS 研制的一种原型接收机的特点是时间传递精度极高,而且成本低。即使不知道通过接收机的绝对时延值,人们也能通过了解两个接收机之间的时延差而进行绝对的时间传递。从接收到的卫星信号所得到的接收机输出端的均方根时间起伏值好达3.5ns,这是由于使用了平均时间为15秒全向天线的缘故。这噪声被表征为白噪声调相,此噪声经过平均可以低于系统噪声,而系统噪声在环境温度为几度范围内大约为1毫微秒。测量 NBS(博尔德市)和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华盛顿特区)之间的时差,得到的天与天之间的时间起伏约为5ns。将软件与接收机组合成全自动的系统,用 Z80A 微处理器来调整接收机锁相环的幅度和调整合成器,对额定的多普勒偏移进行校正。该接收机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利用微处理器来校准0.1ns 的内部时间间隔计数器。用户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本地的秒脉冲信号、一个5MHz 的信号及其本地坐标。  相似文献   

7.
多通道GPS共视法时频传递接收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共视法是国际上流行的远距离时间频率传递技术,核心是共视法接收机。我们成功研制了多通道GPS共视法时频传递接收机系统,硬件部分主要由自主研制的高精度时间间隔计数器和Motorola生产的VPONCORE GPS引擎组成,软件符合时间频率咨询委员会(CCTF)发布的GPS共视法数据处理软件标准化指南的要求,与单通道GPS定时接收机相比,界面更友好,操作更方便,具有很强的分析处理数据功能。经测试证明多通道GPS接收机零基线共钟共视时间比对的不确定度小于4 ns(仰角40°),与国外报道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DMT-1动态调制测试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测试系统是配合半主动寻的制导系统的测试设备。主要用于测量载波随时间变化的调频信号的调制频率、载波频率、最大频偏量和调制信号经调制器后产生的相移等参数,还可对两微波信号混频后的频率进行测量。该系统采用了脉冲计数式鉴频器方案,具有线性鉴频范围大,便于集成化等优点,并解决了小频偏测量和调制器引起调制信号相移的测量。电路设计中采用了高性能低通滤波器设计、高稳定度低织波稳压电源设计、PLD器件和良好的屏蔽等多种措施;在数据处理中采用了多点平滑、分频段定标、计算公式细化等多种技术,使测试准确度达到或超过技术要求的指标。该系统具有电路设计合理、测试及数据处理速度快、使用操作简便、自检定标方便、测试准确度高、工作稳定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搬运钟及其用途搬运钟是用便携式时钟在一个参考点把钟同步好,搬运到需要同步和测试的地方,用时间间隔计数器在各测试点进行测试比对,返回参考点后再和参考钟比对,在闭合时间内可测得搬运期间累积的钟误差。搬  相似文献   

10.
时间继电器延迟时间的高准确度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利用电子计数器在时间继电器延迟时间内对标准频率源的输出信号进行累加计数 ,从而实现时间继电器延迟时间精确测量的方法 ,同时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相似文献   

11.
在通信系统中,数字信号的传输漂移是衡量数据传输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对数字信号漂移量的准确测量是非常重要的。介绍了数字通信信号漂移的定义、测量原理和目前国内外测量数字通信信号漂移指标的主要方法,示波器法和专用漂移测量仪表法适用于测量准确度要求不高的工程测量,而时间间隔测量法和频偏测量法适用于建立测量标准。最后简介了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建立的数字通信信号漂移测量仪检定装置。  相似文献   

12.
利用蓝宝石晶体在低温下具有低损耗的特点,设计并研制了本征模式为WGH12,0,0的蓝宝石微波腔。当温度稳定在6.4K时,其Q值能够达到4.0×108。以此微波腔为基础,形成正反馈振荡回路,并根据POUND电路原理对环路中振荡信号的相位进行控制,提高整机稳定度指标。为满足频率互比测试的需求,采用共用一个低温装置的方案,构建了两台低温蓝宝石微波源,一路输出频率为9.204GHz,另一路输出频率为9.205GHz,两路信号混频,并用时间间隔计数器测量差频信号的频率。经计算,低温蓝宝石微波频率源的秒级频率稳定度达到了3.28×10-15。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双混频时差系统时间间隔分辨力的两种校准方法——频偏法和时差拟合法。给出了校准方法的理论推导,两种方法均基于时间差的测量,通过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可得到准确度较高的时间间隔分辨力。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测量双混频时差系统的时间间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高功率微波测试方法的固有缺陷,介绍了一种基于微波光子学的高功率微波测试方法。基于这种方法设计了一套光电式高功率微波测试系统,这套测试系统具备低扰动、瞬时动态范围大、抗干扰能力强且能同时采集高功率微波时/频域信号特征等优点。使用高功率微波脉冲信号对这套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测得的数据完整的表现了高微波脉冲时/频域的信号特征,验证了这套测试系统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进行雷达截面(RCS)测量时,主要问题是需要消除测量数据中非期望信号的影响.为此,提出了一种使用 HP8409C 自动网络分析仪测量目标 RCS 的方法,介绍了测试系统的设置和工作原理,以及借助仪器校准功能和所扩展的时域能力完成非期望信号的消除处理.说明 RCS非暗室测量的可行性,简述了 HP8409C 的扫频测量、校准步骤以及外场测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美国国家标准局正在研制一种用来测量受相位噪声污染的周期信号频率的新型仪器。这种频率计利用标准逻辑电路按简单算法以平均重迭的时间间隔为原理。由于在平均过程中改善了信号-噪声比,使受白相噪声污染的信号的单次测量标准偏差与τ~(-1.5)成正比(其中τ为测量时间)。相反,使用标准频率计数器来测量其相应的不确定度在白相噪声区域与τ~(-1)成正比。因此,在该频率计的许多可能应用场合,和采用目前现有仪器以同样时间间隔进行测量比较起来,可将污染噪声所造成的测量不确定度降低几个量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全微计算机化的两坐标数显与数据处理系统。系统实现了机、光、电的一体化。在坐标信号的提取与读出过程中,用计算法和CRT显示代替了传统的电子细分和可逆计数器;12种基本测量软件及其35种组合软件、6种专用测量软件可以实现工件二维坐标的绝大部份测量任务,在少数情况下也可由用户编程,实现某些特殊的测量功能。  相似文献   

18.
将 CF—920小型 FFT 分析仪与微型计算机通过 GP—IB 接口进行联机工作,是一种充分发挥设备效率,扩充设备功能的有效办法。简述了GP—IB 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工作方式;介绍了 CF—920所具有的 GP—IB 接口功能及其用途;讨论了将 CF—920与HP—85B 微机联机进行时间记录数据相互传输的步骤;对联机实施中的一些具体接口操作命令给出了程序框图。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几种脉冲幅度的测量方法和它们的优缺点,可以根据测试的实际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测量方法。文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高速数据采集技术测量脉冲幅度的设想,给出了系统基本组成及测量原理、数据计算方法和软件设计思路,该方法可以解决高速、高精度、窄脉冲的实时测量问题。该测试系统组成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脉冲信号周期、脉宽和测试精度灵活选择不同的数据采集卡,满足测试要求,并达到最高性价比。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卫星内高速数据通信现有的点对点LVDS线缆通信带来的线缆束缚、布局困难、成本增加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脉冲超宽带的星载高速无线数据网络设计方案,介绍了脉冲超宽带收发机、高速无线网络协议和无线网络节点软硬件设计的关键技术.发射机采用阶跃恢复二级管(SRD)产生皮秒级脉冲信号;超宽带脉冲接收采用幅度检测方法;无线高速网络协议设计参考美国军用数据总线标准MIL-STD-1553B协议,采用时分制指令响应机制,对1553B标准的许多指标进行扩展以适应UWB无线信道和高速传输特点,并通过FPGA成功实现.测试显示,地面演示系统应用层数据传输误码率小于10-9,表明了基于脉冲超宽带的星载高速数据网络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