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袁修干  邱义芬 《航空学报》2002,23(5):411-415
 分析了影响人体热调节的航空航天特异热环境因素,着重讨论了该环境下人体热调节仿真的生物传热学问题。文中给出了人体血液换热、热 /振动复合环境下的生物热方程、着装有主动热控功能的传热边界条件问题等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今后应关注微重力环境对人体热调节影响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舱外航天通风系统传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介绍了舱外航天通风系统的结构、功能,分析了通风气体、液冷通风系统及环境间的换热过程,给出了通风系统传热数学模型。通过舱外航天液冷通风系统与人体的联合热生理实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为舱外航天服通风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航空发动机内部热环境与热沉的有效交互,探究换热元件的流动换热特性。以航空发动机燃油系统回油冷却换热器为例,开展了小管径矩形翅片管式空气-燃油换热器流动换热性能试验研究。试验采用高温燃油与常温空气两股工质在换热器中进行能量交换,探究换热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流动与换热性能,获取矩形翅片管式换热单元管外流动换热经验关联式。结果表明:矩形翅片管式换热单元的表面传热系数约为相同结构参数光滑管束换热单元的44%,且试验结构换热单元阻力系数高于光滑管束单元,在进行翅片管束换热器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翅片对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试验获取的翅片管式换热单元管外努塞尔数经验关联式与阻力系数经验关联式拟合偏差均不超过5%,较为准确地反应了换热单元外侧的流动换热特性。  相似文献   

4.
冷环境中人体热调节的数学模拟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冷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特点, 建立了冷环境中准三维人体热调节系统数学模型, 采用数值方法对人体热调节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计算了不同冷环境条件下人体温度分布及动态响应,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5.
航空发动机热气防冰结构的冲击换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验证冲击换热特性在热气防冰结构中的适用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典型热气防冰系统整流支板中的冲击换热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相应的换热试验简化了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冲击距离、冲击孔直径、冲击孔间距和Re对热气防冰系统冲击结构换热能力的影响,验证了整流支板中冲击换热结构的换热规律与单独冲击换热结构的一致性,并获得了热气防冰系统中其他结构对冲击换热结构换热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减小冲击距、增加孔径、减小孔间距及增大Re都能够增强换热能力。  相似文献   

6.
将求解辐射传递方程的离散坐标法与求解对流换热的控制容积法相结合 ,数值模拟了高温下圆管流动入口段参与性介质的辐射与对流耦合换热。考察了介质光学厚度及管壁温度对温度分布、壁面热流密度及局部努谢尔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温下介质辐射使介质的温度分布和对流换热状况发生较大改变 ,对管内流动入口段的换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加力燃油管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温高压燃气与不同直径燃油管的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平均换热系数、努谢尔特数随燃气温度、速度及管径的变化规律,以及在高温高速燃气条件下外掠单管换热试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8.
沙斌  李鼎 《航空学报》1995,16(1):77-80
通过对血管内血液流动及传热过程的理论分析,建立了血液对流换热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完成了定壁温和定热流两种典型边界条件下血管内血液对流换热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屈服数Y一定时,两种边界条件下的Nu相差约20%。由此得到,尽管血管中血液流动的速度分布相同,但由于壁温沿轴向的变化规律不同,对换热产生了影响。计算结果可用于人体热调节系统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飞机燃油箱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预测飞机燃油箱燃油温度在飞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基于热网络法建立了飞机燃油箱非稳态热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油箱内部的换热问题,同时又考虑了燃油箱壁面与外界环境间的对流换热、辐射换热以及气流的气动加热问题,将燃油箱热分析的边界扩展至燃油箱外。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实现了飞机整个航程内燃油箱系统的热分析研究,并将热分析计算结果与飞行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飞行测试数据吻合良好,最大误差不超过3.2℃。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等离子喷涂ZrO2-8%(质量分数)Y2O3热障涂层系统在对流换热过程中的力学性能,以涡轮机叶片热障涂层为分析对象,结合传热学理论,通过热-结构耦合有限元计算方法对涂层与环境换热过程进行模拟仿真,重点分析换热系数以及升温速率对叶片残余应力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涂层上表面对流换热系数越大,在升温结束时残余应力越大。对流换热系数固定时,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最大残余应力先增大再减小,给出了对流换热系数以及升温速率的合理区域。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相变调温服的热防护性能,介绍了人体热调节模型,利用焓法建立了相变传热数学模型。在整个区域建立统一的能量方程,采用控制容积有限差分法对方程进行隐式离散,用追赶法求解方程组得到各节点的焓值,求出相变材料内表面的温度。通过相变调温服人体热调节模型,计算出人体的动态温度分布及出汗量。计算结果表明,核心温度的变化与试验结果相符,出汗量相差不大,所建相变传热模型合理可靠。通过比较人体穿着相变调温服和未穿该服装时的动态温度分布及出汗量,可以看到穿着相变调温服能显著地减轻人体的热负荷。  相似文献   

12.
对民用航空器座舱高低温环境适航符合性开展分析。首先对座舱高低温环境适用的适航条款FAR/CCAR 25.831(g)和FAR/CCAR 25.1309(a)(b)(d)进行解读和分析;进一步得出基于人体核心温度的舱内可接受的高低温环境标准;随后,提出针对座舱高低温环境的适航符合性思路,包括:开展失效状态下座舱高低温环境预测,并以此为输入开展人体核心温度数值模拟计算,然后开展高低温环境下人体生理试验以验证人体核心温度模型数值模拟的准确性,最终依据外界环境温度-人体核心温度-生理指标-安全性指标的等效安全准则来说明对适航条款FAR/CCAR 25.831(g)和FAR/CCAR 25.1309(a)(b)(d)的符合性。  相似文献   

13.
人机系统的计算机动态图形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开发的人-机-环境系统模拟软件MMES的几何建模方法和动态图形显示方法。用实体造型方法建立机器的几何模型,用Bezier曲面表示人体的几何外形。对在整体坐标中测得的人体表面数据进行坐标转换,用各肢体的局部坐标系下的数据表示肢体。将各肢体定义为图形物体,并按一定的次序显示,在SGI工作站上实现了人体系统的动态图形模拟。  相似文献   

14.
NUMERICALSIMULATIONANDINVESTI-GATIONOFHUMANTHERMOREGULATIONINCOLDENVIRONMENTXuXiangdong(NationalInstituteofOccupationalSafety...  相似文献   

15.
曾磊  邱波  李宇  王安龄  桂业伟 《航空学报》2018,39(6):121940-121940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环境测量数据一直是防热设计和考核的基准数据,也是热环境计算方法的考核性数据,其准确性至关重要。针对热流测量中遇到的传感器表面和周边防热材料温度差异而导致的测量数据偏差问题,采用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自研程序开展了详细的气动热环境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温差条件下传感器表面热环境的分布规律,并根据场协同理论分析了局部热流变化的成因机理,研究了影响热流变化幅值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当传感器和其周边材料的温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时,导致该区域近壁面流场中的压力、密度等特征量梯度增大,改变了传感器当地的法向速度和温度分布,造成了局部热流的剧烈变化。②相同来流马赫数和高度下,来流攻角主要影响法向速度的分布,从而影响气动加热量,攻角越大,相同温差下加热量上升的幅度越小;来流总温主要影响法向温度梯度的分布,从而影响气动加热量,来流总温越大在相同温差条件下加热量上升幅度越小。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可加深对传感器局部热环境分布规律的认识,避免对测量热流的误判,提升数据判断和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宇航服作为服装成员中新贵是近几十年出现的 ,它的设计元素、设计法则、设计理念是鲜为人知的。维系生命系统的功能设计、高科技成果综合体现、功能与审美结合是它设计的重要元素与理念。从功能上分 ,有舱内用和舱外活动用宇航服 ;从服装内的压力上分 ,有高压和低压宇航服 ;从结构上分 ,有软式、硬式和软硬结合式宇航服。宇航服的设计能力与制作水平 ,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高科技发展水平和航天事业发展水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服装产业集群属于典型的内生性产业集群,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集群效应尚未充分发挥,主要原因在于集群内的企业“集”而不“群”,配套设施不完善。化解这一矛盾,培育河南服装产业集群优势,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推动,主要包括:(1)做好服务工作,提升集群内服装企业的竞争力。(2)培育行业协会等中间组织,打造河南服装企业整体品牌。(3)制订发展规划,引导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海军舰载机飞行甲板识别服的技术要求、材料颜色、材料功能和款式设计,并对识别服的分类和性能作了介绍。识别服包括导航服、通讯指挥服和机械检修服,颜色各异,性能如阻燃、抗静电、拒油和拒水等各不相同。该服适用于海军舰载机部队,也适用于机场、民航和科学考察等  相似文献   

19.
从预防人为差错的需求入手,以目前航空部门普遍采用的CATIA或DELMIA软件为平台,介绍了在非沉浸式虚拟环境下考虑人为因素的维修性分析与验证基本流程;阐述了虚拟环境中进行可达性与可视性分析、干涉和碰撞分析、维修姿态分析、维修动作体力分析的定性与定量方法。通过实例初步证明了利用虚拟人进行人类工效学模拟与验证是实现飞机维修性并行优化设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