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遗传算法的快速成型分层方向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具有高度的柔性和灵活性,应用前景广泛。快速成型分层方向的选择,对于零件的制作精度、成型时间及制作成本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常见的分层方向算法往往顾此失彼,为了尽可能同时满足这3个单目标模型的最优化,本文提出将均匀设计、正交设计与遗传算法相结合作为求解多目标优化的新方法,可用较少的计算量求得分层方向的最优解。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有效,在迭代次数和所用时间上远远优于目前常用的基本算法。  相似文献   

2.
激光选区烧结粉末包覆设备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高科技技术,在几何图表快速实体化及复杂零部件制造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激光选区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作为快速成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型材料在激光选区烧结工艺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本文在考虑激光选区烧结成型材料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研制了一台SLS粉末包覆设备,并对设备参数的调节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3.
金属零件的一种快速成型制造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属零件的快速制造是快速成型技术的最终目标之一,也是当今快速成型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本文在介绍快速成型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选区激光烧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小功率激光快速成型系统的金属零件成型工艺。这种方法首先烧结金属与有机粘结剂的混合粉末,生成“绿件”,而后除粘、熔渗金属,最终得到致密的金属件。最后,文中给出了加工实例,并对这种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快速成型技术,提出了飞行器风洞模型的快速制造技术方案.通过研究测压风洞模型的尺寸补偿、孔道设计及结构布置规律,发展了孔道一体化测压模型的快速制造技术;发展了结构相似气动弹性模型的设计与制造方法,并通过模态实验校核了精度;通过快速成型技术与电化学沉积技术的结合,发展了金属-树脂复合测力模型的快速制造方法,提高了模型的强度和刚度;论证了该技术在周期和成本等方面的优越性.该技术克服了传统加工的局限,提供轻质风洞模型制造的高精度、短周期、低成本的整体解决方案,为发展新型试验技术等提供基础,这能够提升风洞模型设计与制造的自动化水平,有助于该领域传统技术的革新,对新型飞行器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光固化快速成型的轻质AGARD-B模型气动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金属制风洞模型质量大,设计加工周期长、成本高,为此笔者提出了采用一种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加工轻质风洞模型的方法,并对比分析了引起光固化快速成型的轻质和金属AGARD-B模型气动特性间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在跨声速范围,轻质模型同金属模型的气动特性基本吻合,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的高速风洞模型设计方法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结构电路一体化部件的快速制造,本文提出将增材制造技术与结构电路一体化技术相结合。传统结构电路一体化工艺基于注塑成形技术,成本高、周期长,难以实现快速制造与迭代设计。本文提出基于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技术,开展结构电路一体化的制造工艺研究,该技术具有成型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尝试以激光烧结方式实现成形,随后进行激光活化和化学镀。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在成形件表面快速制造出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镀铜区域。  相似文献   

7.
射流电铸快速成型基础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射流电铸快速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与设备系统组成,并进行了基础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扫描喷射电铸可大大提高电铸的电流密度,实验中可用电流密度高达380A/dm^2,远高于传统电铸电流密度;电铸电流密度和喷嘴扫描速度对铸层表面生长形貌有较大的影响,电流密度低、喷嘴扫描速度快易于获得颗粒细小、表面平整的铸层组织;当喷嘴口径小、喷射距离近时,铸斑尺寸小,定域性好,快速成型零件的尺寸精度高;用自行研制的射流电铸快速成型设备成型了一组具有一定形状的金属铜零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还原铁粉与环氧树脂的混和粉粉末作为间接SLS成型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间接SLS成型金属零件初坯的尺寸精度,并探讨了影响尺寸精度因素。结果表明:粘结剂体积随温度变化特性和其随激光能量密度变化分解程度是引起初坯尺寸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激光扫描间距的选取也会影响初坯X,Y方向的精度;当切片层厚为0.12 mm,扫描间距为0.13,扫描速度为1 900-1 950 mm/s,激光功率为12 W时,初坯的尺寸维持较好。  相似文献   

9.
用控制体/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树脂传递成型工艺过程中树脂流动和温度变化的数学模型。考虑到热传导效应和树脂放热反应对温度变化的影响,对树脂传递成型工艺过程中树脂流动、温度变化的数值求解方法及相应的精度和收敛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两种不同树脂传递成型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进行了计算,并与相应实验结果作了对比。结果表明,本建立的数学模型能有效地确定树脂传递成型工艺过程中树脂流动和温度变化,且与试验结果吻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电铸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快速成型工艺。在介绍选择性电铸工艺原理与成型设备基础上,本文分析了选择性电铸的分层切片处理特点,提出了一种适于选择性电铸工艺特点的数据处理方法并详细论述了其实现过程。这种算法综合了简单扫描与螺旋线扫描两种扫描线填充算法的优点,采用所提出的扫描线共区判据,将加工层面的所有扫描线划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加工扫描区,相邻扫描线间的进给线为层面边界,不同扫描区之间通过电铸喷嘴的快速移动线相连,有效地满足了选择性电铸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电铸成型是采用离子沉积的方法制造复制件,具有很好的复制精度,因此电铸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受极限电流密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电铸速率一直是制约电铸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许多学者为此做了大量的理论和试验研究,但对如何提高极限电流密度还没有提供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为提高电铸局部电沉积速率,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影响电铸速率的因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铸方法-喷射式电铸,并通过两组试验分析了局部电沉积速率怀电铸液流量的关系以及局部铸速率与喷嘴口径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射式电铸可以大大提高局部极限电流密度,从而使电铸局部电沉积速率有一个较大范围的提高,为将电铸与快速成型结合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复合材料构件成型模具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件成型模具根据其材料可分为金属模和复合材料模,金属模利用数控加工方式制造.复合材料模利用过渡模铺帖成型,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工艺性,其设计过程和方法有别于普通的机械零件成型模具.本文分析了复合材料构件模具结构及现有设计存在的问题,采用数字化设计的方法和流程,解决了成型曲面的可加工性检测、成型曲面的整体偏置以及模具支架的参数化设计等关键技术,开发了相应的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型薄壁件消失模精铸的特点,对消失模的成型工艺进行了大量试验。结果表明,成型工艺与模样密度相互制约,预发泡工艺可影响模样的密度,一定的模样密度又制约了其成型发泡工艺。对不同密度要求的模样,应采用不同的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泡沫夹层结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基础上,探索了一种新型的夹层结构成型工艺。传统工艺需要热压罐、真空袋等外部设备来为成型提供压力,文中提出了利用泡沫本身热膨胀和刚性模具的限制作用,为泡沫夹层结构复合材料提供成型压力。通过对泡沫芯材的模压发泡工艺的控制、监测,分析了夹层结构成型时内部产生压力的大小。同时,对其弯曲强度和剥离强度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控制芯材密度、发泡温度和发泡时间能有效地提高夹层结构的成型压力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平面轮廓边界偏置线的生成策略是螺旋扫描路径规划的关键,也是影响激光快速成型精度和效率的重要因素。文中论述了基于V orono i图理论的螺旋路径规划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继承波阵面传播法思想的多连通域V orono i图算法;在分析内点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概念和两个相关定理,并以这两个定理为基础提出了处理量更小的优化内点查找算法;偏置线生成及螺旋扫描路径的生成等。对于单连通域和多连通域的问题有着一致的处理思路,算法上更易实现,并且对单、多连通域使用统一的数据存储结构,方便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电火花成型机数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结合开放式的运动控制器,开发了基于PC的四轴联动电火花数控系统,本研究通过采用神经模糊控制智能技术,并结合数据库,依据放电间隙状况对电火花成型加工过程进行实时控制,保证加工过程处于优化状态,文中还详细研究了高精度双闭环控制以实现工件的高精度加工。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快速响应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动态试验,着重讨论了在实践中如何选择伪随机二位式最大长度序列(PRBS)参数的问陋,并提出快速响应系统PRBS参数选择的原则,使系统辨识精度提高约15%。  相似文献   

18.
论文深入分析传统的转速测量方法后,提出了高转速多频转速测量算法,实现高转速状态下的快速精确测量,解决了常规转速测量系统无法在较宽范围内取得较高测量精度的问题。利用所提出的软硬件方案,在0~1600r/s的转速范围内,测量精度可达0.1%。  相似文献   

19.
直线电机驱动的凸轮车削伺服刀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车削加工凸轮零件的过程中,刀具要做快速往复运动,其驱动单元应具有较高的速度、加速度与位置精度。本文深入研究了伺服刀架系统的构成;选择了刀架直线驱动元件;建立了直流直线电机的数学模型和控制系统。所建立的伺服刀架系统以直线电机作为刀具的伺服驱动元件,采用上、下位机的控制结构体系与DSP实时伺服控制器,并采用先进的专家PID控制策略,从而满足了凸轮车削对速度、加速度、位置精度与行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时分多址(TDMA)扩频通信系统的同步捕获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实现快速同步则更重要。采用声表面波器件,时间延时门和一致检测窗能十分满意地解决同步的快速捕获,精度达正负半个码元。本文还讨论了两种基本的快速同步捕获的方法,並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