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介绍了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稳定裕度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稳定裕度,给出了MIMO系统稳定裕度的几种定义并分析了各种定义的优劣,最后指出了MIMO系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航空领域中,广泛采用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中,研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评价了奈奎斯特判据的新发展,使其广泛应用单输入/单输出和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  相似文献   

3.
周金龙  董凌华  杨卫东 《航空学报》2020,41(4):223384-223384
直升机后缘襟翼多采用压电驱动器作为驱动元件,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压电驱动器迟滞会对其振动控制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针对压电驱动器迟滞开展了迟滞建模与抑制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了压电驱动器在不同驱动频率下的迟滞特性,采用Bouc-Wen模型对驱动器迟滞现象进行了建模,并采用粒子群算法(PSO)辨识模型参数,与实际测量迟滞曲线进行了对比,在10~60 Hz范围内所建立的迟滞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描述压电驱动器迟滞现象。建立了基于Bouc-Wen逆模型的前馈补偿控制与PID反馈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实验结果显示该控制策略能够在10~60 Hz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有效抑制该压电驱动器迟滞现象。建立了考虑驱动器迟滞的主动控制后缘襟翼振动控制动力学模型,并对中等速度稳态前飞条件下后缘襟翼振动控制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驱动器迟滞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振动控制性能,而采用复合控制可以提高后缘襟翼旋翼振动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4.
压电驱动器在未来航空、航天结构上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是推动压电驱动器工作的低效率驱动设备和发热问题。因此,基于现阶段振动与结构声主动控制研究工作的需求和用作驱动器的压电材料PZT的逆压电效应特性,对“PP4-100型高电压功率放大器的研制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给出了研制思路,P4-100型高电压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参数和使用说明书(参见附录)。  相似文献   

5.
由于压电驱动器具有迟滞、蠕变等非线性特征,在精密定位中存在较大的位移跟踪误差。本文对此提出了一种逆补偿和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利用逆补偿器作为前馈,使压电陶瓷驱动器的位移跟踪误差得到一定的补偿,再利用迭代学习控制方法进行反馈,进一步减小压电驱动器的位移跟踪误差。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能够将驱动器的输出位移误差由37.26%减小到0.51%以内。  相似文献   

6.
卫星姿态跟踪系统的鲁棒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具有参数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的卫星姿态跟踪控制问题。针对这一类多输入/多输出不确定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个基于不确定项上界的鲁棒输出跟踪控制器设计方法。应用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法和李亚普诺夫方法,设计了一个控制律,它可确保系统输出按指数规律跟踪期望输出。该控制器计算简单,易于实现。仿真结果表明:即使系统存在不确定性,仍可在闭环系统中实现精确的姿态控制。  相似文献   

7.
多输入一多输出频响函数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岳锋  吕民富 《航空学报》1986,7(6):596-603
以有限富氏变换为基础,研究多输入-多输出频响函数估计的一般原理。讨论了各种可能的输入形式,其中确定性信号输入是一种新方法。它在试验时间、数据采集和处理量、识别精度等方面都比目前流行的随机输入要好;硬件配置也较简单,甚至可以只用双通道FFT分析仪来实现。 以上述理论为基础发展了在PDP11/23微机上运行的6输入-多输出频响函数估计程序,可以选择4种工作方式:(1)确定性;(2)周期随机;(3)瞬态随机;(4)连续随机激励。在自由-自由梁和直升机尾桨等实物上的实验应用成功。结果表明,采用确定性输入最好。  相似文献   

8.
郑威  陈怀海 《航空学报》2020,41(2):223000-223000
多输入多输出(MIMO)随机振动试验在产品可靠性验证中扮演重要角色。逆系统方法作为一种时域方法,直接由参考信号(即期望得到的响应信号)生成驱动信号,但容易产生不稳定的结果。本文以系统的有限差分模型为基础,推导了逆多步预测模型,并建立了该逆模型与矩阵幂次算法结合的MIMO随机振动试验方法。通过悬臂梁模型进行双输入双输出仿真试验,验证了逆多步预测模型进行MIMO随机振动试验驱动生成的可行性。在三轴振动台上进一步验证该方法进行MIMO随机振动试验控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压电传感器/驱动器的柔性结构主动振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粘贴有压电传感器/驱动器的柔性梁主动振动控制为例,论述了进行柔性结构传感器/驱动器及控制系统一体化研究的方法。给出了压电传感器的检测方程和驱动器的的驱动方程,以玻璃钢材料的柔性梁为实验对象,并采用自适应滤波技术来实现主动振动控制,控制系统有TMS320C25及486计算机组成的主从机系统来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此种控制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广义预测控制(GPC)方法设计了直升机贴地飞行地形跟踪器.该方法通过最小化预测跟踪误差与预测控制增量的加权二次型性能指标来产生最优控制输入.本文在多输入/多输出飞行轨迹控制系统中采用单输入/单输出(SISO)广义预测算法即可精确跟踪其中一个输出变量.通过简化的直升机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广义预测控制可在纵向平面内精确跟踪预定飞行轨迹.  相似文献   

11.
平衡截断方法在气动伺服弹性系统模型降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纲  杨超 《航空学报》2001,22(2):168-170
研究了平衡截断方法在多输入/多输出气动伺服弹性系统模型降阶中的应用。简要分析了气动伺服弹性系统模型建立的一般过程,详细讨论了平衡截断方法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其中的一种算法。以机翼气动伺服弹性系统为对象,比较了降阶前后模型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黑文静  安刚  林皓  高飞 《航空学报》2008,29(3):651-656
 通过对硬式空中加油技术的研究,建立了硬式加油伸缩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该伸缩杆系统为一个多输入-多输出(MIMO)、耦合、非线性系统。这样解耦控制就成为系统设计的关键。当系统满足可解耦条件时,采用一种基于输入-输出(I/O)非线性反馈线性化的微分几何方法,输出与等效新输入之间呈现线性微分方程关系,选择合适的反馈形式可使伸缩杆的姿态控制解耦。解耦后,伸缩杆就可分解为俯仰和滚转方向两个相互独立的单输入-单输出(SISO)线性子系统。在MATLAB中建立了伸缩杆及其解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解耦方法很好地消除了系统间的耦合作用,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舰载飞机着舰精确轨迹跟踪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着舰运动及H∞控制方法概念对用H∞控制方法设计舰载飞机自动着舰导引系统进行了研究;并按着舰导引系统的性能要求,确定了H∞控制综合模型的结构,给出了权阵的选取准则。以AD-4飞机为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动着舰导引系统能满足着舰要求,并有效地提高了导引系统着舰轨迹跟踪精度及抗气流扰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个低成本的GPWS汉语语音模拟装置,使之按照同样的规律,输出汉语语音信息。模拟装置逻辑处理单元选用了国产BASIC语言单片机PS1008;语音部分采用新型语音芯片ISD1420。经过与某型飞机的机载GPWS系统对比发现,模拟装置的语音更清晰易辩,静噪更小。此模拟装置可以根据需要,录制与输出其他语种的语言。  相似文献   

15.
Calculation of optimum gain for minimum distortion due to A/D (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 requires the estimation of the input signal strength. To use a common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or both the I/Q (in-phase and quadrature) signals, it is efficient to estimate the input signal strength using the quantized A/D output from both channels. Assuming a Gaussian inp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σ of the input of the A/D converter and E(|x|+|y|) and E(max(|x|,|y|)+1/2 min (|x|,|y|)) for t quantized I/Q output x and y is derived. Numerical results obtained using the derived expression and the statistical data obtained through simulation show excellent agreement. It is concluded that, because of its simplicity, the cubic equation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uld be useful  相似文献   

16.
多输入气动伺服弹性系统抗阵风不灵敏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超  邹丛青 《航空学报》2000,21(6):496-499
针对飞机多输入 /多输出气动伺服弹性系统的抗阵风不灵敏性进行理论分析与计算验证。对于耦合的多回路飞行控制系统 ,建立弹性结构、非定常气动力和控制系统构成的气动伺服弹性分析模型 ,根据现代控制理论中的鲁棒分析技术 ,以系统回差矩阵的奇异值理论为基础 ,应用系统抗干扰不灵敏性的判据 ,确定气动伺服弹性系统对阵风外干扰保持不灵敏性的能力。以某型飞机横侧向耦合控制系统为对象 ,采用 Dryden谱形式的大气紊流模型作为外部阵风干扰 ,对系统的不灵敏性及阵风响应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7.
The Fourier theory of jumps (FTJ) is demonstrated as an aid in deriving closed-form analytical equations for converter switching harmonics. The switching waveforms analyzed are the input current and output voltage and current of a three-phase, ac-dc, step-down, dead-band pulsewidth modulated (PWM), unity power factor converter. The input current closed-form harmonic equation is derived for two parallel-connected, interleaved-PWM converters supplying the same load and sharing a common input filter. The equations are compared with PSpiceTM simulations and pract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8.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output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and the input SNR is presented for the bandpass self-biased third-law amplifier with saturation, when the input is composed of sinusoidal carrier and zero-mean stationary narrowband Gaussian noise. It is found tha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output SNR at low input SNR's can be achieved by the self-biased third-law amplifier with saturation operated in class A.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also verified experimentally.  相似文献   

19.
低功耗数字气压计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低功耗数字气压计的软硬件实现方法。通过气压传感器获得与大气压相对应的模拟电压值,并经过A/D变换输入到单片机进行处理,从而实时显示相应的气压值。通过休眠或掉电的方式降低了仪器的耗电量,使用一支高容量锂/亚硫酰氯电池供电可以连续使用8年以上。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a frequency-controlled series-resonant dc-dc converter that consists of a Class-D zero-voltage-switching (ZVS) series-resonant inverter and a center-tapped synchronous rectifier. If the dc output voltage is low,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nverter is dominated by the efficiency of the rectifier. Low on-resistance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MOSFETs) are used in the rectifier instead of diodes because the forward voltage drop across the rectifying device is low, resulting in a high efficiency. The dc output voltage is regulated against variations in the load resistance and the dc input voltage by varying the operating frequency.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a converter with a dc input voltage of 150 V, an output voltage of 5 V, and a dc load resistance ranging from 0.5 to 5.5 R. The measured efficiency was 86% for a 50 W output and 89% for a 25 W output.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