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中国一航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外贸交付额达到1.2亿美元,首次突破了1亿美元大关,比去年增长43%,创历史最高水平。西航集团公司在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中强化质量管理,实施精益生产,严格产品  相似文献   

2.
航空新闻     
《航空科学技术》2007,(3):42-43
中国一航加快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近日,中国一航出台一系列举措,旨在振兴航空发动机产业。6月3日上午,"中国一航振兴航空发动机产业领导小组"在北京成立并召开了首次工作会议;下午,"发动机事业部管理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就事业部实体化相关工作进行了研讨部署;紧接着,《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加快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的决定》出台,明确了中国一航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总体思路。"中国一航振兴航空发动机产业领导小组"的成立,是集团公司从战略层面主动谋划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重要消息     
我国自主研制开发的FTC-2000"山鹰"新型高级教练机于2003年12月13日在云贵高原成功地完成了首飞试验。 FTC-2000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立项,集团公司所属的贵航集团开发研制,是充分利用国内成熟高新技术研制开发的我国新一代高级教练机。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航一集团为适应我军航空武器装备发展需要,满足新时期飞行员训练要求,提高训练效益提供了一项重要装备,也是中国航空工业为纪念世界航空百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4.
去年底,东航宣布要整合旗下中货航、上货航和长城航3家货运公司,根据四方股东议定股比,各方对新中货航增资总额为20.5亿元人民币,增资完成后新中货航注册资本30亿元人民币,东航股份从70%降至51%、中远集团占17%、长荣航空占16%、新加坡货航占16%."三合一"之后的新中货航将成为国内最大的航空货运公司.  相似文献   

5.
孙伟 《国际航空》2008,(2):12-13
总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利润超过50亿元,五机定型、五机鉴定、两机首飞、四机立项,三家公司首发上市、六家公司定向增发……这是本刊记者从1月21日召开的中国一航2008年峰会上得到的几组数据,它们反映出中国一航在2007年取得的成绩与进步。在实现2010年跨入世界500强的目标基础上,中国一航总经理林左鸣在会议上提出了又一个雄伟的目标一每年收入增长30%,到2017年,集团公司收入达到1万亿元。  相似文献   

6.
据悉,海航集团、神华集团就合作重组中国新华航空公司的签字仪式前段时间在北京举行。海南航空将以60%的股份控股中国新华航空公司。新组建的中国新华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 18.30亿元,其中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出资9.333亿元,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647亿元,神华集团出资7.32亿元,分别占公司注册资本的51%、9%和40%。 中国新华航空公司原为神华集团全资直属航空运输企业,新华航目前正面临着股本金少、规模小、市场嗅觉弱等一些深层次问题,企业发展步履艰难。去年年底,海航瞄准新华航。海航集团…  相似文献   

7.
《国际航空》2007,(2):12-13
2月6~7日,中国一航2007年度峰会在京召开。中国一航总经理林左鸣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一航要在2007全面推进战略转型,打赢军品、民机、非航空民品和三产各个领域的攻坚战,力争使总收入和利润分别超过1000亿元和40亿元,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集团。有关人才战略、资本运营、民机、科技创新、外贸出口、非航空民品六个专题的研讨会和一航大学成立仪式在峰会期间同时举行。  相似文献   

8.
《航空科学技术》2006,(1):42-43
新年伊始,从中国一航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传来喜人消息:一航沈飞2005年销售收入超过75亿元;一航西航外贸转包生产的年交付额首次突破了8000万美元,实现外贸交付8366万美元,实现外贸创汇8686万美元。  相似文献   

9.
丁一璠 《大飞机》2021,(4):67-70
2020年,由于运送防疫物资的需求激增以及客机腹舱供应量的大幅减少,航空货运业务几乎可以用"日进斗金"来形容.以南航为例,2020年,南航货运物流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3.97亿元,同比上升80.29%,实现净利润40.13亿元,同比上升990.49%.而2021年开局,我国航空货运依然延续了上一年度的发展态势,可谓势头强劲.很多业内人士指出,我国航空货运或将迎来最佳发展机遇期.但是,就整体而言,我国航空货运发展水平仍处在较初级阶段.那么,我国航空货运市场发展现状和未来潜力如何,是否已经迎来最佳发展机遇期?本文将作进一步解读.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是西航管理创新的一年,也是西航硕果累累的一年."耕心工程"转职工观念、"尖刀开路"保任务完成、"岗位PK"增企业活力、"合力共振"鼓员工干劲、"和谐惠民"聚万众之心……,一个激情进取、创新求变的西航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近日,本刊记者走访了西航集团公司,采访了中国一航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蔡毅,就西航集团公司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以及产品研发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简讯     
航空装备及先进制造技术国际学术会议在京开幕2007年6月25日,在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指导下,由中国一航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05年6月2日,波音与中国航空第一集团、第二集团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价值高达6亿美元,其中包括:波音与中国一航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最终确定了787复合材料方向舵、737前登机门以及737翼上自动紧急出口门的生产合同;与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下属的哈飞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787翼身整流罩的合同;与中国一航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为787垂直尾翼生产前缘组件的协议备忘录;与波海航空复合材料部件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为777驾驶舱生产内饰面板以及为波音新一代737制造翼身整流罩和尾锥的谅解备忘录。另外,波音公司还…  相似文献   

13.
编者的话     
8月28日,中国第一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一航)在北京宣布,一航旗下的两家民机公司——一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和一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至此,中国一航的民机公司包括西飞国际和中航商飞在内,达到了4家。这是中国一航民机产业重组整合的实质性的一个步骤,说明中国一航要在我国民机发展中占有重要席位的决心。中国一航的民机业务有"新舟"60涡桨支线飞机、运七飞机,以及正在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涡扇支线客机 ARJ21等。目前中国一航民机制造  相似文献   

14.
<正>1月18~19日,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年度峰会在北京召开。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在会上发言,全面总结回顾了2013年的工作,部署了2014年任务。过去的一年,中航工业深入开展"市场效益年"活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89亿元,同比增长16%;利润140亿元,同比增长6%;EVA48亿元,资产总额6760亿元。其中,新型歼击机、大飞机、舰载机、无人机、直升机等领域一批航空装备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多项重大成果获国家奖励;民用产业取得新进展,"新舟"700获得国家立项批复;"新舟"600F货机取得中国民航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蛟龙"600完成全机结构发图;  相似文献   

15.
1月25-26日,中国一航在北京召开了第6次集团工作会议。刘高倬总经理围绕集团2004年的工作,2005年的任务以及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做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04年中国一航实现总收入572亿元,创中国一航组建以来的最好成绩;2005年的目标是实现收入630亿元,2010年计划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  相似文献   

16.
在集团公司总体规划和指导下,中国一航近期将全面推进代码登记制度的实施,组织各单位开展代码登记工作,以统一航空产品研制过程中物资、供应商代码。一航综合所将在近期协助集团公司组织一航代码登记的具体实  相似文献   

17.
一、2002年工作进展 2002年是集团公司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去年年初,党组提出要打好"高新工程"、产品结构调整、集团公司重组上市和企业扭亏脱困四个攻坚战.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据统计,2002年集团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280.5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实现销售收入202.1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实现工业增加值53.8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利润2000万元,利税总额11亿元,实现了三年整体扭亏为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国际航空》2006,(5):1
4月17日,中国一航和中航二集团在人民大会堂共同为中国航空工业创建55周年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几代航空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才使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如今中国航空工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拥有相当科研生产规模,门类齐全的航空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1月17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六西格玛培训中心在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揭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史坚忠出席了揭牌仪式。中航二集团质量监督部部长范岳明宣读了集团公司关于成立“中国航空工业第二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厦门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中国(厦门)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建设工作方案》,立志要把厦门打造成"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目前,厦门已然成为国内最大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2016年,厦门的航空维修业产值为121.06亿元,首次成为超百亿元产业链;2017年,厦门的航空维修业产值更是达到132.6亿元,同比增长9.14%,约占国内1/4,其中超过80%为境外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