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拟与美永久性空间站对接的日本舱(JEM)伸展式实验机构(DTB),经日本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方案论证比较后,现确定采用日产汽车公司的“张力绞合方式”。过去,除日产汽车公司外,三菱电机公司也参加对“DTB”的研究,它采用“全刚性桁架方式”。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对这两种方案作了  相似文献   

2.
空间扫描     
日本三菱重工将为西班牙发射卫星 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将使用H-2A火箭为西班牙卫星有限公司发射1颗卫星,这是日本火箭的首次商业发射。该通信卫星质量约为4t,发射日期在2005年底或2006年初。 美军移动用户目标系统正在招标 美军移动用户目标系统(MUOS)是一种能够改善运动中的美军武装力量地面通信能力的多卫星系统,是一种无防护的窄带卫星通信系统。MUOS系统设计的最后选定时间在2004年,初步作战能力预计在2008年实现,而实现完全作战能力则是在2013年。美国海军空间与作战系统司令部负责这个项目的管理。卫星通信在一体化战场空间中提…  相似文献   

3.
六七十年代,日本空间开发是以官方为主,以政府立法规定的法人(政府法人)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为核心,以科学技术厅航空宇宙研究所和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原东京大学航空宇宙研究所)两家从事航天研究,形成了以NASDA研制应用技术卫星、以宇宙科学研究所研制科学卫星的局面。从事空间开发的主要有六大支柱公司;石川岛播磨重工、三菱电机、三菱重工、日产汽车、东芝、日本电气。 80年代中期,空间微重力环境的利用引起了人们普遍重视。NASDA利用TT-500火箭进行微重力实验(1980~1983年共进行6次实验,除两次回收失败外均获成功),获得了包括镍-碳化钛复合材料、硅-砷-碲非晶体形半导体材料、铅-锡-砷半导体化合  相似文献   

4.
《太空探索》2017,(可如)
正日本下一代运载火箭H-3主承包商三菱重工公司称,H-3可如期在2020年首飞。H-3火箭关键设计评审定于今年秋天进行。2014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向三菱重工签发了H-3火箭研制合同,同时要求把每千克发射价格降低50%。H-3旨在接替日现役主力箭种H-2A和主要用来向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下一代运载火箭H-3主承包商三菱重工公司称,H-3可如期在2020年首飞。H-3火箭关键设计评审定于今年秋天进行。2014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向三菱重工签发了H-3火箭研制合同,同时要求把每千克发射价格降低50%。H-3旨在接替日现役主力箭种H-2A和主要用来向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6.
<正>英国卫星运营商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将成为日本三菱重工公司下一代H-3火箭的首家商业客户。发射定于2022年进行,具体发射哪颗卫星尚未确定。这是国际移动卫星公司第二次与三菱重工开展商业发射服务合作。三菱重工自2014年开始设计H-3火箭,拟用来接替H-2A和H-2B。该公司希望能每年用H-3发射6~10次,目前该公司每年发射3~4次。  相似文献   

7.
日本两家私营通信卫星公司——空间通信公司和日本通信卫星公司,分别于5月6日和8日,与欧洲阿里安空间公司正式签订了利用“阿里安4”型火箭发射4颗国内通信卫星的合同。日本空间通信公司是由三菱商事(投资60%)和三菱电机(40%)合资经营的公司,成立于1985年3月。公司目前已向美国福特宇航公司订购了两颗新的大型通信卫星(SCS-1a 和 SCS-1b),并命名为“超  相似文献   

8.
经过长时间的研讨和论证,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已正式确定在它所研制的、将于1996年与美国空间站对接的日本空间舱(JEM)上采用三项专家系统,即仪器故障诊断、支援生成计划和提供实验方法通知书的专家系统。在整个的调研阶段宇宙开发事业团提供了1亿多日元的经费。现在已选定三菱电机、富士通和日本电气等公司为这三种专家系统样机的研制单位,但最后究竟由哪家公司具体负责飞行样机的研制尚没有最后定论。不过自1988年起宇宙开发事业团就会同具体试制单位对样机进行试运行实验,确认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完备接口,为确定飞行样机指标  相似文献   

9.
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于1989年6月28日发表了空间开发政策大纲,这表明日本在90年代正式向载人空间活动的方向迈进。大纲绘制了种种空间开发活动的蓝图,着重介绍了新增设的空间开发活动系列: (一)载人空间活动使用美国航天飞机进行日本最初的空间材料实验(预定1991年7月进行),并参加自由号国际空间站计划,执行日本独自开发的“日本实验舱”(JEM)这一既定路线。  相似文献   

10.
正由日本电气公司(NEC)为主承包商,采用三菱电机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DS2000平台研制的X频段防卫通信卫星-2(DSN-2,也称煌-2),于北京时间2017年1月24日17:44从种子岛宇宙中心用三菱重工业公司(Mitsubishi Heavy Industry Limited)的H-2A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相似文献   

11.
8月25日,日本宇宙探索局宣布,因发现H-2A火箭箭上通信与指令数据处理系统存在故障,日本下一颗“情报收集卫星”原定8月28日的发射被无限期推迟。由三菱重工公司建造的火箭是在种子岛航天中心进行发射准备时发现问题的。  相似文献   

12.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从1982年起研制第二代实用通信卫星(CS—3)。预计1988年初和1988年夏将分别用H1火箭发射这两颗卫星。研制通信卫星-3a和b的主要承包商是三菱电气公司,并将采用福特航宇通信公司及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的少量部件。这两颗通信卫星是第一代实用通信卫星(CS-2)的继续。它们将分别定点在东  相似文献   

13.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筑波空间中心与三菱重工业公司共同研讨在轨道上可展开的返回舱(DRV)。这是为向轨道上的空间站和空间平台补给物资及进行微重力实验提供较为经济的方案。舱罩可开启与关闭,是以机械手经轨道作业和大型太阳电池翼确保供电,这是以前的密闭舱难以实现的功能。 DRV是一个重约10t的炮弹型舱,舱内除装有轨道更换单元(ORU)和补给用的推进剂贮箱外,还搭载了太阳电池翼和机械手等。该舱拟用H-Ⅱ火箭发射,可与空间站和空间平台等航天器进行对接。等对接后  相似文献   

14.
熊延龄 《国际太空》1992,(7):10-10,8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向美航宇局(NASA)申请,利用1996年度的航天飞机进行空间站日本舱(JEM)子臂在轨道上的应用验证试验。向NASA支付的金额相当于计划总费用的1/2左右,为40~45亿日元。该验证试验称为JEM飞行论证(JFD),计划经费为80~90亿日元。由承担曝露部分的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和担任JEM机械手的东芝公司进行支援。航天飞机货舱标准台架(MPESS)上搭载子臂模型、轨道更换单元(ORU)、栓牢更换作业用的“作业板”、曝露部分模型,由航天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和一家大运输公司最近联合完成了从海上发射 H2火箭的研究。据研究,设想在150,000~300,000吨级的专用船上建有 H2发射台及整个勤务塔,以便将船载发射设施驶向赤道发射 H2火箭。不言而喻,船载发射台发射费较高,但可从多次发射服务中加以弥补。相比之下,不象种子岛空间中心发射受到限制,因在那  相似文献   

16.
天兵 《太空探索》2006,(11):46-49
2006年9月11日,日本用三菱重工建造的H-2A火箭,从日本南部的种子岛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1颗名叫信息搜集卫星-3A的照相侦察卫星,为日本正在构建的全球情报处理系统送去第3颗卫星,这是自2003年11月H-2A发射2颗照相侦察卫星失败以来,日本火箭太空公司的第4次发射。  相似文献   

17.
天兵 《国际太空》2006,(11):1-6
□□2006年9月11日,日本照相侦察卫星--信息搜集卫星-3a(IGS-3a)由三菱重工公司建造的H-2A-F10火箭成功发射,成为日本正在构建的全球信息处理系统的第3颗在轨运行的卫星.这是自2003年11月H-2A发射第2对照相侦察卫星(见图1)失败以来,日本火箭太空公司(RSC)进行的第4次发射(H-2A火箭在2005年2月26日、2006年1月24日和2月18日进行的3次发射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三菱贸易公司和三菱电气公司正联合成立一家“空间通信公司”以推销美国福特航宇公司在日本建造的通信卫星。资金为三十八万五千美元。三菱贸易公司和三菱电气公司分别承担75%和25%。三菱贸易公司的副董事长広宗皆川将担任这个联合公司的董事长。日本政府已建议购买美国通信卫星以减小两国间贸易不平衡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尚辉 《国际太空》2009,(7):11-15,23
1概述 2008年11月26日,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在爱知县飞鸟村的工厂向媒体展示了新型H-2B运载火箭。该火箭计划于2009年搭载向“国际空间站”希望号日本实验舱输送物资的“H-2转移飞行器”(HTV)无人飞船升空。2009年元旦,在展望2009年日本航天事业时,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理事长立川敬二表示:  相似文献   

20.
日本已明确了在太空站上采用空间操作器。科技厅所属的电子所研制出了操作器需要的驱动系统。它是大型空间操作器的一个关键性组件。驱动系统安装在长10米的机器人臂上,能在真空失重环境下自如运动。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从1985年起同该系统集成装置单位初步设计了空间操作器。日立、日本电气和三菱电气公司也参加这研制工作。日立负责臂端手部分;日本电气公司生产控制计算机;三菱电气公司研制视力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