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石陆 《国际太空》2013,(7):15-19
2013年6月26日11:00,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洁、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邓一兵介绍了天宫-1与神舟-10载人飞行任务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为会议实录。  相似文献   

2.
<正>《航天员》杂志于2005年10月创刊,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管、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办,航天英雄杨利伟出任荣誉主编,飞天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刘旺、刘洋、张晓光、王亚平等出任特邀编委,以"普及载人航天知识、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传播载人航天文化"为宗旨,是面向广大青少年及航天爱好者的权威科普期刊,双月刊,大16开,全彩印刷。(定价12元)  相似文献   

3.
晓月 《国际太空》2007,(7):35-35
2007年5月21日,第16届国际宇航科学院“人在太空”学术会议在北京开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做学术报告时说,经过载人航天的实践与发展,中国航天医学工程已逐步形成一套系统较为完整、特色鲜明的科学理论体系和实践技术方法,现已取得六项重要进展。这六大进展分别是: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2月5日上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小客人——浙江省平湖市黄姑中学的优秀学生代表,与他们心目中的偶像——航天英雄杨利伟见面、座谈,接受一次特别的航天精神洗礼。  相似文献   

5.
美国一个10人航天代表团由喷气推进实验室主任刘·阿伦率领,秘密抵达莫斯科,于1986年9月12—13日与苏联就航天合作计划举行了首轮会谈。代表团的成员来自白宫、航宇局、国防部和国务院。会谈是试探性的,但美苏双方讨论了建立长期航天合作的可能性,主要议题为火星探险、天体物理学和载人航天医药等问题。代表团还参加了苏联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航宇局公布的消息,美国航天先驱、前帕萨迪纳喷气推进实验室(JPL)主任、美国航天的领路者威廉·皮克林因病去世,享年93岁。皮克林在1954年至1967年间担任了喷气推进实验室主任。正是在此期间,美国成功地将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一号”送入太空,因此他被尊称为“JP  相似文献   

7.
薛滔 《太空探索》2009,(10):64-64,F0003
8月21日下午,"梦想航天、情系灾区--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活动"闭幕式在位于京城北部的航天城隆重举行. 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活动处副处长李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白延强;英雄航天员聂海胜、景海鹏等出席了闭幕式,并向同学们赠送了航天科普书籍、颁发了体验活动证书.  相似文献   

8.
5月26日上午,来自浙江省平湖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13名成员,来到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参观,并受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亲切接见。杨利伟向大家介绍了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以及航天员训练的基本情况,并鼓励大家要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再发挥余热。  相似文献   

9.
在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之际,由中国宇航学会策划的以“梦想航天”为主题的大型航天科普系列活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拉开了序幕——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何鸿燊航天科技人才培训基金会和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宇航学会联手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了“梦想航天——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航天科普知识展暨航天科普进校园”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空间科学学报》2020,40(1):142-142
中国科学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实验室于2010年11月筹建运行,2013年4月被批准成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现实验室主任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薛永祺院士。  相似文献   

11.
4月中旬,在纪念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50周年的日子里,曾于2005年10月乘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五昼夜的中国航天员、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大队长的费俊龙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就读者关心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彩回答。  相似文献   

12.
第三届中-俄-乌航天科技研讨会在西安召开第三届中─俄─乌航天科技研讨会于1994年9月17至19日在我国西北工业大学校园里举行。270多位代表济济一堂,各抒已见,切磋航天技艺;其中28位来自俄罗斯,17位来自乌克兰,由中国航天总公司科技委主任孙家栋院...  相似文献   

13.
《空间科学学报》2019,39(4):564-564
<正>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态势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于2018年12月正式成立。现任实验室主任为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龚建村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万卫星院士。一、总体定位面向国家安全的战略需求,成为中国空间环境态势感知的新技术研发高地、军民融合应用示范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4.
《宇航计测技术》2012,(1):4-I0001
2011年12月16日,国防科工局科技与质量司组织专家对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3所计量与校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无线电时问频率分室)建设项目进行了现场竣工验收审查。验收委员会主任由国防科工局张建华总工程师担任。  相似文献   

15.
10月8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2周年,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二个"航天日"。在全国人民沉浸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之际,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宇航学会联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国际在线和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京举办了"我与神七同行"全球征集祝福语活动颁奖仪式,答谢广大网民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正>7月2日,由浙江省共青团省委、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在全省11个地区的几千所学校中选拔出的"学科星、学英雄、见行动"优秀少先队员代表和平湖市黄姑中学的"十佳"学生共46人来到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与他们心目中的偶像——航天英雄杨利伟见面、交流,接受了一次特别的"航天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杨利伟说,航天事业是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青少年从小热爱国家、刻苦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让更多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各地载人航天活动的蓬勃开展,航天员已渐渐为广大民众所认识和熟悉,但各国选拔、培训航天员的机构——航天中心的情况却鲜为人知,甚至还带有些神秘色彩。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从本期开始,我刊将分三期分别介绍美国约翰逊航天中心、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和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情况,为大家揭开这层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8.
《空间科学学报》2018,38(4):584-585
正中国科学院复杂航天系统电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是中国科学院2013年批准成立的院级重点实验室。一、总体定位面向复杂航天系统发展趋势和任务需求,致力于系统复杂性和紧耦合特性认知,开展与复杂航天系统紧耦合特性相适应的电子信息系统应用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研平  相似文献   

19.
《空间科学学报》2017,37(4):508-509
<正>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是中国空间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开辟了中国空间天气探测和研究的新方向。实验室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中科院空间天气学院重点实验室,2009年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王赤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万卫星院士。1.总体定位面向空间科学国际前沿和国家对空间天气应用服务的需求,开展日地空间和太阳系空间天气变化过程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 在神七任务中,航天员将首次身穿国产舱外航天服漫步太空。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听他将舱外航天服其中的“玄机”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