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铝合金半球形件的深拉伸由于工艺难度大、拉伸压力控制困难,对拉伸设备要求较高,一般采用双动压力机正、反向联合拉伸或两次拉伸工艺成形。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普通设备,用工艺控制方法保证深拉伸零件质量的一次拉伸成形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次电池壳体整体塑压工艺的实施过程、材料性能的选择,系统地论述了一次电池壳体采用整体塑压工艺的可行性。根据产品零件设计的要求,在满足塑料件成型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局部地改变了零件的结构形状,并合理地设计模具结构,经注塑工艺试验,表明一次电池壳体整体塑压工艺达到了产品设计要求,缩短了生产周期,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不锈钢件的拉伸工艺,对零件与模具的润滑及润滑剂的造用作了说明;就三次拉伸模的成型机理作了论述,经过对拉伸工艺的改进,取消了退火工序,只用了三次拉伸工序和液压成形工序就达到了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铝蒙皮反射体是卫星地面通讯站和电视接收站的重要部件。分析和权衡手工成形法的利弊以后指出,由于天线向小而精的方向发展,手工成形法将为拉伸成形法所代替,这种成形法能获得很高的精度,但蒙皮拉伸机造价较高。介绍了两种结构,即台动式蒙皮拉伸机和台钳复动式蒙皮拉伸机,并就后者作了较详细的分析。由于蒙皮框架的刚度是反射体抛物面的精度的重要保证,因此对两种结构形式的工艺性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提出了必要的工装。  相似文献   

5.
7475合金复杂薄壁件的超塑成形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椭球形零件为例,介绍了7475合金复杂薄壁件的超塑成形技术。采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对成形过程实施仿真,从而突破了零件壁厚均匀化、模具的设计、超塑成形工艺参数的优化等技术关键,采用CAD/CAM技术进行模具CAD/CAM设计和制造,实现(产品、工装)设计、工艺、制造三结合,所制造的某型号复杂薄壁件在形状尺寸精度、壁厚机械性能要求等方面均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火箭壳体上使用电火花仿形法钻削盲孔据报道,国外常用电火花仿形穿孔加工法在火箭壳体上钻削孔。工具电极的长度为178mm,钻孔深度为27mm。加工不锈钢零件的长度为200mm,钻孔精度±0.125mm,加工表面粗糙度Ra3.2μm。在机床工作台上一次可...  相似文献   

7.
导弹钣金类结构零件用材特殊,精度要求高,批量小,采用模具粗成形,手工精校形和多次热处理的工艺方法成形。采用模线样板协调体系进行协调互换和零件检测。  相似文献   

8.
每个型号产品上都有为数不多的框形件,裙部、整流罩零件,需要采用旋压成形工艺来生产,昕选用的材料有LY12M、LF6M、12Mn2A等,料厚在1.2~2.0mm范围内。文章着重论述了钢质一号框缘在自己改装设备上,采用旋压成形零件的工艺过程。由于精心施工选用参数合理,制品达到一次检验合格。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钛合金半球类零件超塑成形中壁厚控制试验情况,通过对不等厚板成形、预成形方案的试验均取得改善成形件壁厚分布的效果。并在Φ370mm半球成形中成功地采用真空充氩双向成形试验,得到符合设计要求的半球产品。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航天某型号薄壁弯管成形难度大、尺寸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数控绕弯成形替代拼焊成形,分析数控绕弯工艺特点及参数确定方法。建立模型对成形工艺参数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弯曲速度及芯头直径缩减量对不锈钢管成形影响,并通过试验得到优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弯曲速度为8mm/s、减小芯头缩减量为0.6mm时,成形零件截面畸变不超过4%,最小壁厚0.65mm,弯曲后管材产生形变强化效果,组织更为细密,成行排列的方向性更明显,提高了零件强度。  相似文献   

11.
由于内涵尾喷管属薄壁件,型面贴合度高,材料变薄量不超过0.2mm,为此采用聚氨酯橡胶模胀形工艺,选用15°锥形压边圈,聚氨酯橡胶的硬度为75~90A,成形出了外观质量好、材料变薄量小、符合图纸要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内压承载工况下炭纤维复合材料壳体封头的补强问题,基于网格理论完成了不同封头补强方式的480 mm纤维缠绕壳体的设计;利用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和二次开发语言Python建立了含有补强结构的复合材料壳体的细观仿真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对接头附近的封头环向、纵向补强结构的补强作用规律进行了计算研究;通过壳体产品研制和水压试验研究了不同补强方法的成型工艺性和对内压承载性能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环向补强技术的封头内压下具有更低的纤维方向应变和层间剪切应力;采用环向补强技术的封头内压下具有更大的轴向变形,更小的法向变形,与纵向补强方法结果相反;采用环向补强壳体的封头内压承载性能和稳定性能明显优于纵向补强方法;采用环向补强的复合材料壳体容器特征系数比纵向补强复合材料壳体提高了约5%。  相似文献   

13.
采用喷射成形Al-Zn-Mg-Cu系超高强铝合金制造了T型接头锻件,利用Deform软件对成形过程中的温度场及材料的流动状态进行分析,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获得了合理的锻造工艺与最佳的热处理工艺,分析了成形后零件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预浸法缠绕成型碳纤维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壳体所用的树肥基体及性能,预浸带成型工艺,试验壳体成型工艺参数及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所选用的树脂基体与碳纤维匹配性较好,预浸带的制作工艺和试验壳体的成型工艺参数是合理的,试验结果的理想性说明该工艺路线可行,Х150mm试验壳体和Х480mm试验壳体的PV/W值分别为34.0KM和31.3KM,壳体环向纤维强度转化率分别为82.8%和80.4%,达到了  相似文献   

15.
提出航天铝合金深腔零件整体成形方法,开展预制坯优化设计。对比分析直筒和变径筒两种预制筒坯结构变形规律,数值模拟研究了底部圆角对开口球形件液压成形的影响规律。以直径D=450 mm的球形整体零件为验证对象,进行底部圆角r=60 mm的变径筒形件的液压成形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直筒坯液压成形时,赤道位置发生破裂;变径筒坯液压成形时,当胀形压力为16 MPa即发生贴模;液压成形时,筒端口自适应补料,所以上半球的壁厚分布均匀;随着底部圆角越大,筒底部减薄越小,筒壁厚越均匀;当底部圆角为r=60 mm时,开口球壳赤道位置壁厚减薄最严重,减薄率为11.1%,球底部减薄率为9.8%,开口球壳上半球壁厚差为0.17 mm,下半球壁厚差为0.43 mm。  相似文献   

16.
采用PAMSTAMP数值模拟技术对TC4管件接头热成形的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成形温度、零件结构对成形性能的影响,成形温度越高,零件内圆角越大,零件型面质量越好。通过模拟得出较优的工艺参数,改善了零件的成形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制作工艺,板材滚卷冲压成形—氩弧焊组装工艺,其制成品——壳体的纵缝易产生应力集中而破坏;带材螺旋卷滚成形—氩弧焊组装工艺,其难点在于壳体的焊后热处理变形问题;近期采用板材强力旋压或数控加工成形—真空电子束焊组装工艺加工制作壳体并利用高分辨率微焦点软X射线照相技术解决真空电子束焊焊缝的质量检测问题,导致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制造工艺的重大变革,使壳体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星载红外热像仪防辐射罩为多台阶锥筒形薄壁零件,材料为较软的铅质材料,加工难度较大。为了解决加工成形的难题,对各种加工方法(切削、拉伸、旋压、冷挤压)进行了分析、对比和试验验证,最终采用冷挤压技术解决了防辐射罩加工成形的难题,而且加工成形的防辐射罩满足各项技术要求,加工成品率很高,材料消耗小,成本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一代航空航天飞行器、高铁和新能源汽车向大型化、轻量化、高性能化、长寿命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对高性能复杂整体薄壁构件的需求更为迫切。这类构件突出的制造难题是材料难变形,形状复杂,性能要求高。这些难题互相耦合,使得此类构件制造难度极大,超出现有技术的成形极限,为传统成形技术带来巨大的挑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难题,介绍了几种近年来发展的面向这类结构的成形新技术,包括异形截面管件低压充液压形技术、深腔曲面薄壁构件可控多向加压流体压力成形技术、难变形材料薄壁构件热介质压力成形技术。  相似文献   

20.
返回式卫星回收片盒壳体成形与缺陷消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介绍了返回式卫星回收片盒壳体拉伸成形过程中平板毛坯设计、工艺参数、中间工序热处理工艺规范及产生缺陷的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