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机载火控雷达的性能特点,针对中远距空战面临的电子干扰环境,首先分析和探讨了机载火控雷达的抗干扰技术措施,给出了抗噪声干扰、距离欺骗干扰、速度欺骗干扰、角度欺骗干扰和消极干扰的一些具体方法。然后,从战术使用的角度探讨了机载火控雷达的抗干扰方法,提出了机载火控雷达与欺骗干扰协同、编队协同以及电子防护的战术抗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的应用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热工测量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数字式热工测量仪表在热工测量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式热工测量仪表的应用对整个系统的抗干扰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结合作者十余年的工程经验,对热工测量控制系统中干扰的来源以及抗干扰的措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针对存在建模误差及外部干扰情况下的固体导弹助推段制导控制一体化(IGC)设计问题,给出一类自抗扰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首先考虑质心运动与绕质心运动间的耦合,结合轨迹线性化方法建立了面向控制的固体导弹助推段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模型。采用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实时估计系统建模误差与外部干扰,进而基于反步法结合反馈线性化方法,提出一类考虑质心运动与绕质心运动间的耦合作用的自抗扰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并通过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该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可保证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解决了传统制导控制系统分离设计方法无法保证闭环系统稳定性的问题。最后,数值仿真校验了本文所提的助推段自抗扰制导控制一体化(ADRIGC)设计方法的控制性能及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4.
雷达抗同频干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雷达同频干扰的表征与危害,简单探讨了几种通用的抗干扰措施,分析了雷达抗同频异步干扰的技术方法,探讨了雷达抗同频同步干扰的技术方法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GPS系统具有的抗干扰能力(包括抗宽带阻塞、窄带和单频噪声).针对GPS系统本身的弱点,详细分析了一些可以采用的抗干扰技术,如窄带干扰的删除方法、单频干扰的时域抵消和频域干扰抑制等,为研究GPS抗干扰技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代战争有针对性地对干扰进行研究来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很必要的.本文建立了3种典型的有源压制性干扰的数学模型,并以此作为抗干扰系统模型的干扰输入进行了建模,仿真结果与实际相符,该雷达具有较强的抗有源压制性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典型的电磁干扰环境,并针对典型干扰提出了提高半主动雷达导引头抗干扰性能的有效技术措施.最后给出了连续波半主动导引头抗各种干,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无线电干扰一直是困扰民用航空地空通信系统和导航设备的一个难题,论文通过数学运算和统计学的方法,对深圳机场甚高频通信系统互调干扰和串扰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互调干扰和串扰的定义、产生的机理、危害以及减少互调干扰和串扰的措施,展示了如何在设备、无线电频率启用和调整前期,通过对互调干扰和串扰进行理论分析,从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各频率和设备在不同无线电台站的分布,以便消除潜在的设备间干扰,如互调干扰、串扰等。在未来的民航空管系统、民航机场建设、维护甚高频通信系统和无线电干扰排查等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本文所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武器系统抗干扰性能的重要性出发 ,主要阐述导引头抗干扰仿真试验的必要性 ,分别就导引头抗有源干扰和抗无源干扰试验的情况来说明仿真的必要性 ,同时罗列了导引头可进行仿真抗干扰试验的主要项目。另外也大致给出了导引头仿真抗干扰试验所需要的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模拟设备的基本要求。最后给出了导引头抗干扰仿真试验的示意图  相似文献   

10.
研究模拟雷达抗干扰过程以及分析雷达抗干扰技术,提出了机载火控雷达抗干扰仿真系统设计思路,详细分析了该系统的各模块功能、处理流程和关键技术等。该系统不仅能够运行回波生成模块以及信号处理模块,而且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对各模块进行优化设计。在不同的干扰条件下,采取不同的抗干扰技术,同时在雷达电子对抗过程中,可以实时地采集各关键环节的信号数据。该系统在验证雷达抗干扰技术效果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真空热试验中为了消除焊锡可能带来的温差热电势,文章采用Keithley 2750数据测量系统,通过比较法对焊锡与铜、焊锡与康铜之间的温差热电势进行了测试分析。标准热电偶选择铜-康铜热电偶,测试温度范围为-195~+75℃。测试时,热电偶冷端为冰水混合物,热端为液氮浸泡过的不锈钢圆柱体或热水瓶。为了确保回路中的焊点处于相同的热环境条件,可采用多层隔热组件进行包覆,避免接插件直接接触热沉。  相似文献   

12.
镍铬-镍硅热电偶特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军 《火箭推进》2010,36(5):63-66
以镍铬-镍硅热电偶在火箭发动机试验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对其特性和影响测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论述。对镍铬-镍硅热电偶在使用中的劣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重复使用后的镍铬-镍硅热电偶的劣化是不可避免的,其劣化程度随封装形式、使用温度、直径及使用时间的不同而异,并根据多次试验数据的积累,总结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热电偶测温系统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往往测量数据与真实值有较大偏差。在不提高系统硬件成本的条件下,为了提高热电偶测温系统的测量精确度,通过分析测量误差的来源,设计了专门的数据处理程序,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确度。  相似文献   

14.
铜-康铜微细热电偶制作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电偶是航天器真空热试验中应用最广泛的温度传感器,它的制作工艺决定了其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文章以铜-康铜微细热电偶的制作工艺为例,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在惰性气体保护条件下利用高压放电技术进行热电偶焊接制作的工艺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品率高的特点,极大提高了热电偶的制作效率,并且解决了热电偶制作过程中因氧化而引入第三种材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宏宇  王辉  石义雷  龙正义  毛春满  李杰 《宇航学报》2020,41(12):1525-1532
针对高超声速稀薄来流条件下的激波干扰气动热测量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长时间、中低热流量值(5~500 kW/m2)的带封装结构的量热计,采用空气隔热设计方式降低其侧向传热,实现了有效一维传热,延长了测试时间;并通过热流传感器标定试验,实现了热流高精度测量。为验证量热计的测量性能,开展了地面标定实验和基于双锥模型的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激波/边界层干扰实验(M10和M12),量热计与同轴热电偶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量热计适用于稀薄来流条件下激波干扰引起的复杂气动热问题的热流测量。相比于同轴热电偶,量热计响应时间较慢,但对于较大热流,由于极大减轻了侧向传热的影响,测量精度较高。同轴热电偶对低量值热流(5~20 kW/m2)的测量性能较好,信噪比(SNR)较高。研究成果为开展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稀薄流激波干扰气动热试验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新一代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总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闽峰 《航天控制》2007,25(4):92-96
介绍了目前各种高速数据总线。主要包括火线、航天光纤数据总线、SpaceWire,光纤通道、FDDI,ATM,以太网等。对比了这些总线的特点和性能,并根据火箭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对这些总线进行筛选。最终确定光纤通道作为新一代火箭控制系统总线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作为提高频谱效率的一种有效方式,已经成为未来无线通信系统实现高速可靠数据传输的突破性技术之一,受到国际众多研究机构的普遍关注。文章通过研究MIMO信道模型、信道容量、卫星信道特征,构建了全新高速数传系统模型,解决了卫星大容量数据实时传输和频带限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针对准光学馈电网络系统对频道分离性能的要求,研究了一种工作于毫米波、亚毫米波的无介质支持的双层金属椭圆孔阵列频率选择表面。其在反射通道中反射54GHz和89GHz 2个信号的电磁波。在透射通道中,对165GHz和183GHz 2个通道的信号是透明的。使用模式匹配法仿真分析并设计频率选择表面,结果表明:当入射角度为18°时,2个反射通道中双极化的插入损耗小于0.1dB,2个透射通道的双极化插入损耗不大于0.6dB,各项指标能满足频率选择表面在通道引入的插入损耗不大于0.8dB的要求。此外,通过蒙特卡罗法分析加工误差对频率选择表面性能的影响,根据指标要求给出加工精度的下限,为实际加工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提出把空间数据系统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面向信道传输,主要解决数据如何在空间链路上有效可靠传输;第二阶段是面向数据源,主要解决如何自适应不同数据源的传输要求。这两个阶段的技术已经成熟并应用。文章预测,空间数据系统将走上第三阶段,即面向数据用户的体制,到那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从空间分布式数据库中获取数据。文章重点阐述了第三阶段的新概念设想,它的第一步是云遥测,然后进一步建成支持交互的空间云数据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一种基于CCSDS AOS的星上数据系统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级在轨系统 (AOS,Advanced Orbiting System)是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Space Data Systems)制定的关于空 -空和空 -地的数据管理系统。文中在详细分析 CCSDS AOS协议的基础上 ,应用这一协议设计了一种星上数据处理系统 ,它的功能是把不同类型、不同速率的数据进行封装 ,形成统一的虚拟信道数据单元 (VCDU ,VirtualCode Data Unit)格式 ,然后通过信息处理模块 ,把各条虚拟信道上 VCDU复接成连续的数据流。在信息处理模块中 ,设计了一种 VCDU转换算法 ,根据各信道的数据流的速率来分配相应的时间。仿真表明 ,这种算法能保证各虚拟信道能高效、公平地共用同一条物理信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