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某型尾吊高平尾飞机通过安装失速保护系统改善失速特性,满足了适航条例的要求。介绍了失速保护系统的设计,从保障试飞安全的失速试飞准备工作、失速保护系统研制试飞与失速特性验证试飞三个方面研究了安装失速保护系统飞机的失速试飞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CCAR-25对民用飞机冰污染水平安定面失速的合格审定试飞要求,对冰污染水平安定面失速进行了分析,针对ARJ21-700飞机,分析总结了冰污染水平安定面失速原理、改出方法、与机翼失速的差异、试飞方法和试飞结果分析,对于民用飞机合格审定试飞以及他运输类飞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Y-8飞机平尾积冰导致的飞行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刚  李云 《飞行力学》2011,29(5):84-86
平尾积冰对飞行安全影响重大.通过介绍连续两起平尾积冰导致的Y-8飞机飞行事故,分析了飞机结冰的气象条件,平尾积冰和放襟翼对平尾气动特性的影响,以及平尾积冰失速的改出方法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树有  王启 《飞行力学》1992,10(4):68-75
本文简要介绍了Y—7飞机失速特性适航试飞试验机概况,试飞方法和程序、测试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较详细地介绍了Y—7飞机在巡航、进场和着陆三种构形下,由试飞获得的失速速度和失速特性。  相似文献   

5.
ARJ21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典型T尾布局特点的先进支线飞机。失速和失速特性试飞是ARJ21飞机适航取证试飞最重要的试飞项目之一。高平尾(T尾)布局飞机可能存在深失速运动模态,给飞机的失速特性试飞带来安全风险。本文首先分析了高平尾(T尾)布局飞机的空气动力学特点,剖析了"深失速"现象的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以ARJ21飞机为算例,结合具体的风洞实验数据库,应用工程估算的方法对动导数进行了补充完善,其次建立了适合预测飞机失速和深失速运动方程的空气动力学模型,并对飞机的运动特性特别是深失速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试飞结果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最后选择深失速状态作为失速改出伞设计的临界状态,建立失速改出伞的数学模型,对失速改出伞改出深失速的动态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验证了失速改出伞改出深失速的设计参数,为失速改出伞的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型飞机平尾结冰后的动态响应问题,利用结冰参数建立的平尾结冰参量模型,仿真分析了无操纵情况下平尾结冰对巡航特性的影响,以及平尾结冰后升降舵单位阶跃的纵向操纵响应,并研究了不同平尾结冰严重程度下飞机在进近与着陆过程中的动态响应及平尾失速特性,获得了平尾结冰对飞机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2012年9月14日,ARJ21-700飞机104架机在完成近30个架次相关试飞后,标志着本轮失速特性申请人表明符合性试飞顺利完成。此次失速试飞验证了飞机的失速保护设置并获取了性能参数,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按照CCAR-23部进行合格审定正常类飞机对尾旋试飞的要求,对小型民用飞机尾旋特性试飞方法进行了研究,结合具体型号进行了飞行试验验证,给出了该飞机的尾旋试飞结果。结果证明,该试飞技术适用于小型民用飞机型号合格审定尾旋试飞。  相似文献   

9.
根据Y7-200B飞机失速试飞结果,从飞机的气动设计特点出发,与原型机对比分析了飞机的失速特性。结果表明,Y7-200B飞机的气动设计改进目前还没有达到降低失速速度,提高安全裕度的预期设计目标。主要原因在于气动设计和操纵系统的改进针对性不强,改进措施不协调,为此必须进行综合的分析,系统地采取有效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树有  王启 《飞行力学》1993,11(1):59-60
3.2 失速特性失速特性试飞是在巡航(襟翼收上,起落架收上)、起飞(襟翼15°,起落架收上)和着陆(襟翼38°,起落架放下)三种构形下,后重心28%b_A,飞机质量为21.4~19.7t范围内进行的。慢车直线飞行失速特性试验的发动机油门为17°,扭矩压力为1.9 MPa。带动力直线飞行和转弯飞行失速特性试验的发动机功率为1.6V_(s1)平飞功率,即油门为30°,扭矩压力约为3.0MPa。失速特性试验的后重心改在28%b_A,而不是在设计后重心33%b_A,这是考虑到Y—7  相似文献   

11.
JL8飞机失速尾旋飞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JL8飞机失速尾旋试飞状态、试飞试验和试飞结果。试飞结果表明,JL8飞机具有良好的大迎角特性及低速和高速失速特性。其正飞尾旋获得了三种模态,即“落叶飘”型非定常尾旋、非定常陡振荡尾旋和左均匀平尾旋;倒飞尾旋呈不稳定型态。而且各种尾旋都能成功地改出。另外,还评价了误操纵对失速和尾旋的影响。可供飞机大迎角和失速、尾旋特性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一架三角翼战斗机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利用风洞大迎角静、动态试验数据及旋转开平试验数据,开展收音机大迎角全局稳定性分析、六自由度计算及地面飞行模拟试验等预先研究。利用投放模型进行了自由飞快行旋试验以及最终完成的全尺寸飞机的失速/过失速/尾旋验证试飞,对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J7L飞机大迎角/失速/尾旋试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启  李树有  张培田  吴菊英 《飞行力学》2001,19(4):58-61,66
介绍了J7L飞机大迎角/失速/尾旋试飞的目的,简要说明了大迎角/尾旋试飞前的预先研究工作,并结合具体的试飞结果曲线对J7L飞机失速/尾旋特性及改出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常规布局飞机的大迎角/失速/尾旋试飞,为新机试飞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南航非定常风洞内,对三角翼模型在定常和非定常自由来流中做俯仰运动的动态气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模糊逻辑建模方法,对实验获得的非定常气动力数据进行了建模,并将非定常气动力模型应用于过失速机动中70°迎角定直飞行的仿真计算,分析了含自由来流非定常变化影响的非定常气动力数据对过失速机动飞行特性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考虑自由来流非定常变化的非定常气动力对飞机飞行过程中运动参数的变化和控制律设计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新一代战斗机的设计、研制中,深入研究飞机的非定常气动特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对几种典型的小型无人机回收方式进行了比较,针对小型电动无人机翼载荷较小的特点,深失速回收方式具有明显优势,并给出了具体的深失速回收方案.通过分析大迎角情况下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推导了在深失速情况下无人机的状态方程,建立了无人机深失速回收仿真模型,并以某型近程电动无人机为对象,在Matlab/Simulink中对深失速模...  相似文献   

16.
非定常机匣处理扩大压气机稳定裕度实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非定常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种通过改变斜槽和气室来调节壁面阻抗边界条件的非定常处理机匣,并对其开展扩大轴流风扇/压气机旋转失速稳定性的实验研究.研究工作包括:对非定常处理机匣进行流量-压比特性实验,研究其扩稳效果;对处理机匣的结构参数(斜槽、气室)进行可调节特性实验;对机匣处理的效率特性进行实验评估.结果表明:这种非定常机匣处理在三台低速风扇/压气机实验台上,通过调节机匣参数,不仅能够实现在不同的工作转速下对压气机稳定裕度有显著效果,而且效率没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7.
面向先进战斗机研制的风洞模型飞行试验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岑飞  聂博文  刘志涛  郭林亮  孙海生  李清 《航空学报》2020,41(6):523444-523444
高机动性先进战斗机气动布局与飞控系统设计面临愈加严峻的流动/运动/控制耦合问题,大迎角飞行以及推力矢量等高新技术应用也使其在研制过程中面临更高的技术风险,风洞模型飞行试验是实现飞行器气动/飞行/控制一体化研究、降低研制技术风险的重要手段。介绍了低速风洞模型飞行试验技术原理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对试验技术主要特点及其在支撑先进战斗机研制中的作用、应用范围、应用阶段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了分析,为试验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发展和应用低速风洞模型飞行试验技术,有利于充分挖掘战斗机的气动性能与控制性能,降低试飞风险,是新一代战斗机研制、新技术工程化应用的重要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18.
宋庆国 《飞行力学》2001,19(1):70-74
从试飞员的角度出发,讨论了《CCAR-25部》中有关纵向动稳定性的要求,提出了求解纵向短周期运动重阻尼的计算方法,论述了民机纵向动稳定性试飞的激励方法和试验程序,给出了短周期阻尼比的试飞员评定方法以及试飞过程中的驾驶技术要点和应注意事项。可供从事民机飞行试验的技术人员和试飞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綦蕾  李志平  杨东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8):1724-1734
将气动热力基础理论与适航领域工程问题有机结合,对典型的喘振和失速影响因素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发展了一套多影响因素作用下航空发动机稳定裕度快速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以JT9D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喘振和失速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对风扇部件稳定裕度影响权重最大的是进气畸变,对增压级和高压压气机影响权重最大的是寿命期内结构衰变。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喘振和失速适航条款符合性验证活动的关键要素,完善了条款适航符合性验证流程,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民用发动机适航审定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