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金的宇宙     
刘岩 《飞碟探索》2012,(5):42-43
霍金被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撰写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创造了科普书籍发行的世界纪录。 从20世纪60年代起,霍金就致力于把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奠基理论——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整合到一起,从而为新物理学找到入口。但是,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是否可以走到一起呢?霍金也难以判定。在20世纪90年代,霍金发出这样的感叹: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是水和油一样不相融的。  相似文献   

2.
庾晋 《飞碟探索》2006,(6):32-34
大爆炸理论是关于宇宙形成的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英文说法为“Big Bang”,也称为大爆炸宇宙论。大爆炸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20世纪40年代得到补充和发展,但一直默默无闻。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才开始广泛注意这个理论。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40亿年前,并曾有一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30年代量子物理的意义首次被提出以来。就不断引发争论。时至今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并没有比以前进步多少。在过去几十年里。据说“万物理论”与我们只有一步之遥,弦论却使得这一步难以跨越:纠缠于其涉及的抽象数学问题,其中包含着未被证明以及不能证明的一些论断。  相似文献   

4.
精确的性感     
曾经在一个饭局上遇到一位物理学博士,同桌的一位朋友问了他一个问题,大意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物理学原理是什么。那位博士从相对论讲到量子理论,从宏观宇宙讲到微观光子,一长串闻所未闻的名词和理论从他嘴里连续不断地蹦出来。在那一瞬间,他看上去非常性感,包括他那没有经过任何修正的奇怪表情。  相似文献   

5.
《飞碟探索》2009,(11):F0002-F0002
故事二:外星人绑架 故事:数以百计的人们声称自己曾经被外星人绑架过,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期间。他们被强奸.或被强迫进行实验和移植,以及其他的身体侵犯。一些著名的研究者,包括哈佛的约翰·马克都支持这种言论.并写下了一些关于这些受害者的书。  相似文献   

6.
什么叫量子引力论 量子引力论是将广义相对论与量子理论结合起来的理论,它包括引力场、电磁场和其他所有与基本粒子相关的力场,实际上,量子引力论是把量子场论推广到涉及时空的引力中。量子引力论认为,在小于106厘米的最初宇宙中,引力起支配作用,时空像能量和物质一样,是由颗粒组成的,引力是量子化的,它的量子过程可使时空突然膨胀起来,这样,量子引力论准许时空自发地、没有原因  相似文献   

7.
刘岩 《飞碟探索》2001,(6):14-14
牛顿的划时代巨著《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曾记载了牛顿对万有引力的一段评述:迄今为止,我只是用引力解释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及潮汐现象,引力的本质是什么尚未可知,引力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足够了。在牛顿谢世之后的三个多世纪中,人类从没有停止对引力理论及引力本质的探索。20世纪20年代,爱因斯坦基于物质的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的等效性,建立了文广义相对论,使人类对引力理论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高度。但是,广义相对论对引力的描述仍然是“惟象”的,即引力是由于空间的弯曲造成的。但空间的弯曲为什么会形成引力及引力传播的载…  相似文献   

8.
牛顿对了、爱因斯坦错了吗?如果剖开时空的结构,回头聆听19世纪对于时间的看法,我们得到的是量子重力论。过去数十年来,物理学家一直在为量子力学跟重力理论的结合而奋斗,毕竟自然界中其他作用力的身世早已厘清且各就各位,例如电磁力就可以用光子的量子力学运动来描述。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机器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设计师们对世界反舰导弹的未来发展做了一次系统的评估,得出的站论是,20世纪70-80年代购买第一代反舰导弹的国家,进入90年代后将不得不对这种武器进行更新换代。美国的“捕鲸叉”、法国的“飞鱼”、意大利的“奥托玛特”、俄罗斯的P-15“白蚁”等老一代反舰导弹不仅不能适应未来海战的发展,而且在物理性能上也明显地落后于技术的发展,现代舰载防空兵器的最新发展已使其失去了发挥作用的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徐菁 《国际太空》2004,(6):14-16
20世纪70年代,水手-10探测器曾成功飞越水星,获得了一些关于水星的珍贵资料,激发了人们试图进一步探索水星的兴趣,希望能把探测器送入环水星轨道。但是,当时的科学研究者还不知道如何利用有限的推进能力把探测器送入环水星轨道。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者发现,通过利用多次飞越金星和水星得到的引力辅助,可实现环水星飞行的目的。然而,由于1986年挑战号航天飞机失事,使得美国航宇局  相似文献   

11.
时空错位     
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约克郡的一份报告上有这样的记录:“我记得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上,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在散步。当一路走下去的时候,我发现人们都不见了,只剩下我的妻子和我,一个19世纪装扮的老年妇女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天气也突然转凉了。”  相似文献   

12.
世界航天发射市场陷入了低谷,2001~2003年的低发射记录表明了这种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年发射次数几乎不低于80次,特别是1996~2000年,平均年发射次数达到了82次。而2001年的航天发射次数是60次;2002年为65次;2003年为63次,  相似文献   

13.
王赤 《空间科学学报》2011,31(4):413-428
磁层位于地球空间的最外层, 太阳风与磁层的相互作用是空间天气变化因果链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是揭示地球空间天气基本规律的关键科学课题. 地球空间由于时变、多成分、多自由度的关联相互作用,使得传统的理论分析变得非常困难. 数值模拟作为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手段,对地球空间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国际上磁层的全球MHD数值模拟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最初的研究局限于二维空间. 由于磁层内在的三维特性, 20世纪80年代三维MHD数值模拟工作兴起. 本文简要说明了三维全球磁层MHD (磁流体力学)研究的特点及现状, 给出了三维全球磁层模型的基本框架, 综述了行星际激波与磁层相互作用、大尺度电流体系、重联电压和越极电位、磁层顶K-H不稳定性等方面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的MHD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在苏联辽阔的西伯利亚原野上,经常出现一些绿色的神秘列车,这些列车只有6-8节车厢组成,列车中周的一些车厢像是没有窗口的铁路保温车,然而却比铁路保温车要长大得多,接近了旅客客车车厢的长度,从外形上看,这些车厢采用的是货车的转向架,甚至是采用4轴转向架,可见里面运送的是重量很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对于苏联海军庞大的水下潜艇舰队,美国海军除了建造大量的“洛极矶”,级攻击核潜艇与之抗衡外,美国海军水面舰队的“斯普鲁恩斯”级导弹驱逐舰也是美国海军反潜力量的重要一环,该级舰建造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时大量建造的“桑拿”级与“基林”级船驱逐舰已屈服役年限,但是越战吞掉大量美国国防预算,故美国不可能以一替一的方式购买新舰,故最后以高、低搭配,以“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与“佩里”级护卫舰相互搭配,成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海军舰母战斗群最主要的护航舰种。  相似文献   

16.
对天文界来说,20世纪60年代可说是宇宙学和天文学的大收获时期,不仅观察到了理论预言的中子星、微波背景辐射(它是宇宙创生大爆炸的余晖),而且最重要的是,经科学家的长期努力,终于使大爆炸理论从众多宇宙论中脱颖而出。按照这一理论,140亿年前,空间中的一个极小的点突然大爆发,温度达到无限大,能量和物质井喷而出,空间开始膨胀,之后逐渐冷却到今天的3K,而其可观察的空间跨度约为140亿光年。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一部《来自大西洋底的人》曾带给国人无限遐想:地球有70%被海水覆盖,海洋的深处到底隐藏着什么……  相似文献   

18.
讨论生命存在的条件,最具权威性的应该是生物学家,的确生物学有这方面比较成熟的见解。但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物理学家的发现,生命的存在还受时空维数的制约。物理学家将生命的存在与时空维数相联系,始于相对论诞生之后。闵可夫斯基将时间作为第四维,认为四维时空形式清楚地表达了相对论新时空理论的精髓,打破了人类“三”是最大维数的观念。这种观念的改变又进一步使人们产生疑问:是否有小于四维的现实世界?四维是不是最大的维数?对于第一个问题,物理学家们似乎是胸有成竹的:二维空间或三维时空不足以形成合理的结构,至于一维空…  相似文献   

19.
晓月 《国际太空》2006,(1):19-19
美国SpaceDev公司宣布,将建造一种类似航天飞机的、能把游客和航天员送人轨道的新型太空飞船,取名为“追梦者”,它将在美国航空航天局20世纪80年代设计的HL-20飞船的基础之上开发。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研究强不确定系统“全系数之和等于1”的实现方法,强不确定系统指的是系统的静态增益及其界不完全确知且范围较大.“全系数之和等于1”是吴宏鑫院士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该原理表明,对于未知连续系统,其离散化系统的系数的和在一定条件下是1.该原理的发现对于解决闭环辨识和自适应控制的瓶颈问题具有关键作用.“全系数之和等于1”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的.为了实现系统的“全系数之和等于1”,需要对系统进行一定的变换,以满足所需条件.其中,采用静态增益的标称值的倒数进行输入变换的方法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当系统的不确定性较大时,该变换将带来较大偏差.针对该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明确给出了系统静态增益的不确定性与标称值的比值的关系对于实现“全系数之和等于1”的影响.当不确定性与标称值的比值较小时,可以近似实现“全系数之和等于1”;当比值较大时,进一步给出了通过选取合适的采样周期,近似实现“全系数之和等于1”的方法.本文的研究对于特征模型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