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多模型的低轨星座多目标跟踪传感器资源调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博  安玮  谢恺  周一宇 《航空学报》2010,31(5):946-957
针对低轨星座多目标持续跟踪传感器资源调度问题,首先将目标跟踪任务划分为高精度任务集合和低精度任务集合,并分析了跟踪任务状态转移过程;然后,为两任务集合分别建立了基于动态优先级的优化调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型的实时传感器调度算法。不同场景下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较之以跟踪精度为优化目标和以跟踪精度为门限约束的方法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尤其对于目标分布较为集中的情况,其目标丢失率大大降低,尽管个别目标的跟踪误差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2.
传感器管理在数据融合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机载多传感器系统通常面临着资源受限的状况,如传感器最大跟踪数量小于目标数量,无法保证所有传感器拥有相同精度与参照系等。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战略优先级与精度自适应的效能函数的多传感器管理算法。首先,将空中目标的自身属性部分量化以得到目标战略优先级;再利用目标的跟踪精度、传感器测量精度和期望的跟踪精度之间的关系,定义了精度预提升矩阵和精度缺乏矩阵。再将上述两部分结合构建目标函数,运用整数线性规划的方法进行优化。最后,仿真试验设置了包括三个机载传感器对4个目标的跟踪任务,对比其他文献中的结果,显示出本文算法更为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3.
针对空间探测相控阵雷达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非精确计算模型的观测任务规划算法。首先,建立了目标观测的实时任务模型,并分析了观测任务所占用传感器的资源;其次,基于非精确计算模型,提出一种多任务并行的实时容错调度算法来解决观测任务规划问题,该算法综合考虑相控阵雷达的搜索任务与跟踪任务,来进行系统资源的分配。对于跟踪任务,算法结合目标的过境时间以及当前系统的负载情况,以此来确定雷达对该目标的观测时间段;最后给出了算法的评估方法。利用2886个低轨空间目标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基于非精确计算模型的任务规划算法,可显著提高系统调度成功率以及时间资源利用率.比传统方法更稳健。  相似文献   

4.
刘一鸣  盛文  胡冰  张磊 《航空学报》2020,41(3):323519-323519
针对相控阵雷达多目标跟踪波束调度和波形参数优化控制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的相控阵雷达跟踪波束调度与波形参数优化策略,该方法以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算法为基础来估计目标的状态。首先将本文的序列决策问题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定义了资源的效费比和长期回报率,然后与当前实际跟踪误差综合考虑作为MDP的回报函数,进而给出了调度的优化模型,最后将长时决策问题转化为动态规划算法结构进行求解,并且提出了一种并行混合遗传粒子群优化算法来求解各决策时刻的最优策略。仿真结果表明了长时策略的先进性以及寻优算法的优越性,与传统的短时策略相比,跟踪精度可提高11.17%。  相似文献   

5.
如何有效分配有限的能量和时间资源,从而实现大量密集群目标的跟踪测量,是相控阵雷达资源调度面临的难点问题。在采用基于最小期望时间和时间槽优先占用的自适应资源调度模型的基础上,论述了基于波位动态聚类及分区识别算法的相控阵雷达群目标调度模型,详细描述了群目标调度流程图。群目标调度模型根据距离门宽度、方位俯仰波束宽度、目标速度、航迹预测误差和点迹测量误差等确定群目标的分区位置及大小,自动实现群目标的聚类和跟踪。仿真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适应目标群的动态演化过程,实现群内外所有目标的独立跟踪,有效节约群目标跟踪时的资源开销,并已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张奕群  尹立凡  王硕  孙承钢 《航空学报》2021,42(11):524851-524851
直方图概率多假设跟踪(H-PMHT)方法及其变形泊松分布直方图概率多假设跟踪(P-HPMHT)方法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其量测模型仅考虑了背景杂波而没有考虑传感器噪声,从而导致在低信噪比条件下检测概率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带传感器噪声模型的H-PMHT方法,通过将传感器噪声引入量测模型,从而明显提高了对低信噪比目标的跟踪检测能力。该方法的计算量与目标数保持线性关系,仍然适用于目标数目较多的情况。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误跟踪比率为1‰,信噪比为6 dB时,检测比率可提升近20%,信噪比为3 dB时,可提升近10%。  相似文献   

7.
孟迪  张群  罗迎  陈怡君 《航空学报》2018,39(2):321492-321492
相控阵雷达可以同时担负搜索、跟踪、识别与成像等多种雷达任务。为了提高雷达对战场环境的感知能力并减轻雷达资源分配的冲突,提出一种微动目标跟踪成像一体化的雷达资源优化调度算法。该算法建立了包含微动目标成像任务的雷达优化调度模型并利用启发式算法求解,利用跟踪脉冲与调度剩余的空闲时间资源,动态地构造感知矩阵并采用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对微动目标进行特征提取并成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实现稀疏孔径条件下的微动目标成像,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雷达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低轨星座传感器调度问题,首先分析了影响传感器调度的因素,其次定义了传感器与目标的配对效能,以系统的总配对效能最大化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多目标传感器调度的模型。典型场景下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性能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田泰方  张群  陈怡君  孟迪  何其芳 《航空学报》2018,39(12):322313-322313
动态孔径分割技术为相控阵雷达针对不同任务灵活分配孔径资源提供了可能,而传统的资源调度方法仅基于单一孔径条件研究了时间资源的优化分配问题。针对雷达搜索、跟踪与成像任务的自适应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孔径二维资源管理的雷达资源调度算法。该算法建立了雷达孔径分割条件下的二维资源调度模型,确立了能量资源约束条件;利用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孔径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技术,使雷达在完成目标搜索和跟踪任务的同时实现对目标的成像;定义了调度算法性能的评价指标。在仿真实验中将该算法与另外2种算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算法在高度成功率、二维资源利用率与任务并行度这3种性能指标上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一种对多传感器异步数据的融合处理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传感器异步采样时刻情况下 ,对机动目标的跟踪滤波算法进行了探讨 ,基于细分时间片的方法 ,提出了一种将多传感器数据组合成类似于单传感器数据的异步数据处理方法 ,运用于目标点迹航迹的合成。通过对多传感器数据的利用 ,增大对目标观测的数据流数据率 ,来提高跟踪精度。仿真实验显示 ,各通道的均方根误差均相对减小 ,表明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朱美印  王曦  张松  但志宏  裴希同  缪柯强  姜震 《推进技术》2019,40(11):2587-2597
针对高空台飞行环境模拟系统的温度和压力在整个工作包线内的鲁棒性能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MI极点配置的PI增益调度控制设计方法。在考虑变比热容腔微分方程、管道热传导、调节阀流量特性、液压伺服动态、传感器增益对飞行环境模拟系统造成的建模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准确的飞行环境模拟系统非线性模型;对非线性模型进行了线性化,并根据线性模型推导了基于LMI极点配置的PI控制器设计算法;在飞行环境模拟系统的工作包线内选取了36个稳态点设计了基于LMI极点配置的PI增益调度控制器;设计了两种飞行环境模拟试验来验证设计的PI增益调度控制器的鲁棒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飞行环境模拟系统温度的稳态误差和动态误差均小于0.1%,压力的稳态误差小于0.5%,动态误差小于0.7%。  相似文献   

12.
宋凝芳  杨艳强 《航空学报》2020,41(8):623674-623674
为了降低弹载星惯组合(Stellar-INS)飞行中段对调姿观星的要求,提高星惯组合姿态精度,提出了大视场(LFOV)星惯组合深度融合导航方法。小视场(NFOV)星敏感器输出星矢量为主,大视场星敏感器可同时输出姿态和星矢量信息,分别推导了基于星敏感器输出姿态和星矢量信息的观测方程,分析了星矢量和姿态观测方法之间的关联性。建立了包含星惯安装误差、陀螺误差以及初始平台误差角的星惯组合全误差项模型,基于线性卡尔曼滤波给出了深度融合导航方法。开展了数学仿真验证,分析了不同调姿观星路径约束下,大/小视场星惯组合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大视场星惯组合深度融合导航方法不仅可以降低调姿观星约束要求,还可以实现组合姿态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13.
鲍悦  陈俊宇  施天玥  毛新华 《航空学报》2021,42(6):324502-324502
高分宽幅(HRWS)数字波束形成(DBF)合成孔径雷达(SAR)利用多通道空间采样代替部分时域采样,可以有效缓解SAR成像时高分辨率与宽测绘带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军用和民用价值。现有常规DBF-SAR成像算法都假设雷达传感器相对位置精确已知,实际应用中受传感器位置测量误差影响,由位置不精确导致的相位误差会严重影响DBF-SAR高精度成像能力。在极坐标格式算法(PFA)框架下,推导了DBF-SAR成像处理后,残留相位误差的解析模型,分析了该误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依据推导的先验相位误差解析结构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对比度最优化准则的自聚焦算法。新算法通过引入先验相位结构信息,极大降低了待估参数的空间维数,可以同时改善自聚焦算法的参数估计精度和计算效率。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A satellite schedulability prediction algorithm for EO SP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ith notably few exceptions, the existing satellite mission operations cannot provide the ability of schedulability prediction, including the latest satellite planning service (SPS) standard-Sensor Planning Service Interface Standard 2.0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 Tasking Extension (EO SPS) approved by 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 (OGC). The requestor can do nothing but waiting for the results of time consuming batch scheduling. It is often too late to adjust the request when receiving scheduling failures. A supervised learning algorithm based on robust decision tree and bagg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 (Bagging SVM)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above. The Bagging SVM is appli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lassification and robust decision tree is utilized to reduce the error mean and error variation. The simulations and analysis show that a prediction action can be accomplished in near real-time with high accuracy. This means the decision makers can maximize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ful scheduling through changing request parameters or take action to accommodate the scheduling failures in time.  相似文献   

15.
无源定位中,由于观测站安放在运动平台等原因造成的观测站位置误差会影响无源定位精度性能。另外到达时间差(简称时差)(TDOA)的转发式测量需要将不同观测站截获到的辐射源信号都转发到同一位置,如主观测站。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基于约束总体最小二乘(CTLS)的无源定位算法。首先将转发式时差的非线性定位方程转化为不需要中间变量的直接线性方程,再基于CTLS算法依次转化为约束优化问题和无约束优化问题,最后推导给出定位近似闭式解。仿真实验表明在观测站误差较大时,该算法与其他算法相比定位精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Theerorbetweenactualandnominalflightpathsoftheantennaphasecenter(APC)isde-finedastheplatformmotioneror.Uncompen-satedAPCmotio...  相似文献   

17.
在基于双电流阈值的位置估计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电流传感器故障和估计误差补偿的位置估计容错技术。通过双电流阈值与脉冲电流峰值比较估计位置检索脉冲信号,利用开关磁阻电机相与相之间的独立性,利用正常相的电磁信息间接估计传感器故障相的转子位置信号。通过仿真计算得到转速对位置估计误差的影响,并提出了位置误差补偿措施。在一台12/8结构样机中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提高了无位置传感器技术的容错性,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线性二次高斯/回路传递复现(LQG/LTR)增益调度技术设计地空导弹增益调度自动驾驶仪。为消除传统"试错"设计过程在系统中所引起的人为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极点配置的目标回路设计方法。此方法提供了由体现性能指标要求的期望极点构造矩阵微分Riccati方程(MDRE)的具体算法。同时,还证明了引入积分环节扩展被控对象动力学,能够有效抑制LQG/LTR增益调度控制器的快模态,从而为LQG/LTR增益调度技术的工程应用扫清了一个障碍。采用所提出的方法设计了地空导弹LQG/LTR增益调度自动驾驶仪。设计及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的快模态得到了明显抑制,同时,在飞行马赫数和高度变化的情况下,自动驾驶仪具有稳定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