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莲 《飞碟探索》2013,(12):F0002-F0002,1
在微博上关注了一位读者,没想到是位年近七旬的老先生,一位UFO发烧友。他给我发了很多条私信,讲他探索UFO现象的经历、对UFO探索行为的思考。最后他说:“UFO探索只是一种流行文化,和科学无关。”  相似文献   

2.
正因为有了UFO,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生气,也更加有希望。《飞碟探索》已经创办25周年了,这意味着中国进行UFO研究的历史也已经经历四分之一个世纪了。回顾世界近60年、中国25年的UFO研究历程,可以自豪地说,UFO探索与研究正处在一个新起点。UFO研究事业是人类迄今  相似文献   

3.
我是美国《科学探索杂志》(JSE)的主编伯哈德海兹·弗·德。该杂志是一个评论性和研究性的刊物,其内容是刊载一些学者的有关奇异现象的调查研究性文章,而这些奇异现象往往还不被目前科学界所接受。UFO现象就属于该杂志的研究刊载范畴,或者更确切地说,UFO现象还处在目前主流科学的研究范畴之外。有没有可能改变这种状况呢?我现在仅借此篇文章对这一问题提供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并希望能在UFO研究者和支持者之间形成一种共识。我自己并非一名UFO研究者,但作为这一非常规性杂志的主编,我已经编辑报道了许多有关UFO的信息并…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最后一年本可在平静中度过。然而在 1999年 12月 2日上海上空发现燕尾形 UFO的报 道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一时间有关 UFO的话题又火了起来。与此同时,全国掀起另一热潮 :各地有关燕尾形 UFO的目击报告、照片及录像纷纷出现,如北京昌平、湖北武汉、河南郑 州、江苏南京、浙江杭州等地。在各种媒体对 UFO的报道“旧酒加新瓶”之后,接着便是由 此产生的副作用:将飞碟等同于 UFO来讲,借以全然否定 UFO的存在。如果这种错误只发生 在普通民众身上尚可原谅,但是这种认识却往往也出现在一些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的人士身 上,这…  相似文献   

5.
有些人不承认 UFO现象的存在,甚至武断地说:“ UFO是伪科学”,这种态度并不可取。确实有人出于各种目的,伪造了一些 UFO现象或目击报告,但我们不能以此来否定那些客观存在的奇异现象。正确的态度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剖析各种 UFO报告,去伪存真,并且尽可能地做出客观的解释。   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 UFO常常笼罩在神秘的迷雾之中,有些甚至匪夷所思,就像魔术一样,目击者被唬得团团转,但一经说破,却发现“不过如此”。   之所以有上述一番话,是因为拜读了 2001年第 3期《飞碟探索》刊登的谢湘雄先生《论 U…  相似文献   

6.
这个标题本是《纽约时报》科学版块针对睡眠麻痹这一鲜为人知的现象设计的大标题。然而遗憾的是,这个标题读起来仿佛是在告诉世界:UFO绑架现象已经被成功地破解了,真相就在那里。 垃圾科学出现于几年前,针对那些古怪的、不相关的并且没有理论依据的假说,用来否认UFO绑架现象。非垃圾科学是指基于科学方法检验的真实的事件,在任何正式假说提出之前需要从积累和研究精确的相关数据开始。在这些前提下,  相似文献   

7.
傅民杰 《飞碟探索》2012,(10):42-43
据悉,美国的“蓝皮书”计划在22年的时间里共收集到1200份有关地外接触事件的报告。“蓝皮书”计划的科学总顾问、美国西北大学的天文学家艾伦·海尼克承认,其中有大约300起UFO现象仍然是未解之谜,有待继续研究。而且,飞碟学家还认为.正因为这300起UFO现象根本无法解释,所以至今还未能全部收入《UFO现象百科全书》和传统的图书编目中。这些图书编目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准备的,用来供美国空军研究部使用。  相似文献   

8.
UFO=飞碟     
UFO现象的产生,给地球人类带来了一个奇妙的话题和无限的遐想:UFO是什么?UFO现象对人类产生了哪些影响?在广漠浩瀚的宇宙中是否有高级生命形式存在?等等。对困扰了人们几十年的UFO现象,广大青少年朋友也很感兴趣,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困惑。为了科学地解释UFO现象,我刊与中国UFO研究会合作,从本期起,开辟了这个“UFO之谜”栏目,邀请有关专家和人员来谈谈UFO这个话题。青少年朋友看过这个栏目后,有什么想法和疑问欢迎来信,我们将在“UFO信箱”中予以解答并和青少年朋友共同探讨感兴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gtyzol 《飞碟探索》2010,(2):44-45
众所周知,UFO这一个宁母组合是不明飞行物的英文缩写,俗称飞碟。人们对UFO的垂青已风靡了半个多世纪,而近日英国国防部突然宣布停止对UFO案件的调查。此言一出,即遭到热议,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为何会出现UFO热?UFO为何有如此让人着迷的魔力?  相似文献   

10.
发端于国外UFO现象,后流传至中国。当时民众对世界范围内的UFO事件也很关注,所以媒体在报道身边的UFO事件之余,还对国外的UFO事件做了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11.
在1952年7月25日,《华盛顿每日新闻》用大幅标题报道了美国政府对6天前在华盛顿上空进行示威飞行的UFO的声明。大意是国防部给防空战斗队的指令是,如果UFO不屈从迫降命令就击落它。该声明是非正式的,也是自事件发生以来政府首次发表的声明。但是它意味着如果外星  相似文献   

12.
《飞碟探索》2005,(4):47-47
为了推动UFO研究事业的发展,世界华人UFO联合会决定在中国大连召开“世界UFO大会”,委托大连市UFO研究会承办。时间定在2005年9月8日-10日。  相似文献   

13.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成立于1958年,主要从事宇宙和航天技术的研究,它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大的宇宙和航天研究组织。在NASA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它几乎始终都走在全世界航空航天技术的前沿,因此它所碰到的不明飞行物的案例也最多。为了科学工作的开展,NASA几乎无法做到对UFO熟视无睹。因为UFO研究对它来说,几乎是工作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钱磊 《飞碟探索》2008,(4):16-17
1952年12月4日,情报咨询委员会接手UFO的调查,罗伯特·埃莫伊作为代理主席向委员会说明了史密斯的要求,即非正式地讨论UFO问题。然后,查德维尔简单回顾了情况并介绍了空军技术情报中心的现行计划。委员会认为国防委员会情报处应该“挑选一些科学家按照相关科学理论检查和评价现有的证据”,并建议由情报管理局负责该项任务,空军情报处处长、少将约翰·桑姆弗德充分配合。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岁末,UFO界风起云生:一方面,国内数名“反伪斗士”集体发难,对UFO现象和UFO研究大加鞭挞;另一方面,UFO“高唱反调”,不仅频频出现.而且屡屡留下“倩影”。  相似文献   

16.
讣告     
中国UFO研究会的缔造者,中国UFO研究事业的开拓者,北京UFO研究会的奠基人,原中国UFO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高原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2002年7月26日14时在北京去世,享年54岁。23年来,中国UFO研究组织的成长壮大,倾注了高原同志的一腔心血;中国UFO研究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高原同志的无私奉献。高原同志英年早逝,是中国UFO研究事业的重大损失,令我等同仁扼腕悲恸。安息吧。高原同志。你未尽的事业,我们一定继承。讣告  相似文献   

17.
晓云 《飞碟探索》2005,(1):37-40
1999年.UFO史上的又一个“飞碟年”。在沉寂了大半年之后,UFO奏响了世纪末的“绝唱”:黄昏时分的上海天空,接连出现了神秘的V形尾迹UFO,上海,出现了世纪末的“UFO热”。  相似文献   

18.
钱磊 《飞碟探索》2008,(3):40-41
有95%的美国人至少听说过或阅读过关于UFO的故事,其中57%的人相信UFO是真实存在的,美国前总统卡特和里根也称亲眼见过UFO。不明飞行物研究者(这是对UFO爱好者创造的新词)和UFO的私人研究机构遍及全美。许多人都相信美国政府,尤其是中央情报局进行着大规模的阴谋活动并掩盖真相。  相似文献   

19.
傅民杰 《飞碟探索》2008,(10):46-47
根据UFO在着陆地点留下的斑痕直径在时间上的变化,便能确定UFO着陆的大约时间。例如,1979年,在苏联伊斯特拉附近森林中的一个林间空地,一个采蘑菇的目击者亲眼目睹了一个UFO着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钱磊 《飞碟探索》2008,(8):32-33
美国空军以另一种形式,卷入UFO调查之中。UFO调查始于二战期间对第八部队战斗机的调查。美国空军也派情报人员去调查早期的许多UFO现象,但并没有认真地对待此事。然而,1947年在空军基地白沙试验场,部队工作人员利用灵敏仪器发现的UFO现象的事件很快引起了美国空军的注意。他们发出密令:所有的UFO报道都要送往代顿市的器材司令部的技术情报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