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体火箭推进剂应用广泛,基于一体化包覆纤维缠绕工艺,对药柱缠绕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应力计算。利用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对药柱各节点应力进行分析。基于实际工况列出预紧力、药柱位移速度、药柱旋转速度、纤维带宽四个工艺参数,对缠绕过程进行动态仿真模拟,同时通过静态模拟多层缠绕工况。计算结果表明,单圈缠绕结束后药柱主体应力在0.060~0.120 MPa内,最大应力为0.202 MPa;预紧力和纤维带宽对于缠绕应力的影响较大,预紧力越大,应力越大,而纤维带宽越宽,应力越小,药柱移速和转速对缠绕应力影响较小;多层缠绕时药柱应力大小会随着缠绕层数的增加而上升,上升速度越来越慢,16层时最大应力可达0.338 MPa,研究结果及数据对于带药纤维缠绕工艺具有支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干喷-湿法液晶纺丝技术制得初生PBO纤维,对纺丝原液浓度、纺丝温度、纺丝压力、拉伸比等几个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这些工艺参数对初生PBO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升高,PBO的分子量增大,制得纤维的拉伸强度增大;最佳纺丝温度为160~180℃;纺丝压力提高,有利于纺丝;拉伸比增大,有利于提高纤维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逐步全减细纤维束工艺,并利用该工艺实现了三维六向锥管形预制件的制备。通过分析纤维束的运动走向和位置分布,获得了锥管形预制件的6种单胞;根据不同单胞结构,将预制件分为5个区域,针对5个分区的不同单胞,逐一构建几何模型,从而得到各部分纤维束在单胞中的排列与分布规律,可视化地表征了逐步全减细纤维束预制件的内部细观结构。研究成果为预制件几何尺寸和纤维体积百分含量的计算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三维六向锥管形预制件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热塑性树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它的耐热性和韧性明显优于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具有很广的应用前途,纤维缠绕原地固结工艺是最适于热塑性树脂纤维缠绕的一种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它无需在固化炉或热压罐中固结,在性能和成本上均有较大优点,本文介绍了热塑性树脂的热熔浸渍、混编浸渍、纤维缠绕原地固结工艺和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树脂微观流动行为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树脂在纤维预制体内部的流动特点,在Darcy定律基础上建立了RTM工艺树脂微观浸润过程数学模型,并对浸润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借助无量纲分析,研究了RTM工艺微观浸润过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浸润过程的进行,纤维束内压力逐渐降低;降低树脂粘度和纤维含量,能够提高纤维预制体的浸润速度。浸润过程实验证实了RTM工艺数值模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吸湿性和湿变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吸湿与湿变形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从环境、材料和工艺3个方面,总结了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纤维、树脂基体、纤维-基体界面以及铺层方式对复合材料吸湿性与湿变形的影响,并提出了降低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吸湿率与湿变形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绕燃烧室壳体反向喷管接座孔直接缠绕成形的工艺而提出。主要意图是解决纤维缠绕多开孔容器的留孔问题。途径是在现在的缠绕工艺路线基础之上,在原有芯模上增设小型工艺设施(定位架、金属按嘴、分纱锥帽、扯纱桩等),加之配合扩孔法或缩孔法,就可以实现设计所要求的孔。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1月26日,由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安全战略研究中心和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四届海鹰论坛在北京大观国际召开。本届论坛以"国家安全与航天装备发展"为主题,吸引了200多名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科研人员,共同探讨在当前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我国航天装备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9.
C/SiC纤维增强陶瓷材料型面数控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C/SiC纤维增强陶瓷材料的难加工特性以及在产品中运用的结构特点,通过大量的工艺试验,设计了合理可行的C/SiC纤维增强陶瓷材料型面数控加工工艺,并从工艺系统控制、刀具选择、切削参数计算和走刀路径优化等论述了C/SiC纤维增强陶瓷材料的型面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
普通的纤维缠绕工艺及设备由于不能制造独特的或很复杂的结构而受到限制.因此研究了纤维铺放工艺来满足某些要求,如增减纤维、缠绕凹面、改变尺寸等.这一技术已证明需要的研制费用很大,结果只有两家公司有能力解决纤维铺放的大型复杂部件,他们是赫克力斯公司和锡奥科尔公司.赫克力斯公司是采用自已设计和制造的设备,而锡奥科尔公司使用的则是从 Milacron 公司(俄亥俄州辛辛那提)购买的.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记者肖平报导:卫星通信以其工作距离长、可靠性高、成本低见长。目前,它已承担了70%以上国际间的通信业务,世界上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卫星通信业务。从1972年开始,我国也开始发展卫星通信事业,通过国际通信卫星,我国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000多条直达通信电路。我国曾先后发射了5颗通信卫星,并自行开发了卫星电视单收站2万多个。 1991年5月28~31日在南京召开了由中国通信学会(CIC)和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lsat)主办的“1991环球卫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纤维含量及纤维取向方向、烧蚀时间对纤维/橡胶材料烧蚀率的影响,发现立式制样工艺下材料的烧蚀性能明显好于平行制样工艺,随耐热纤维含量增加,材料的烧蚀率降低。烧蚀过程中,随烧蚀时间延长,材料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1991年11月1日至4日由航天系统工程司生产技术处在长沙068基地召开了航天系统工艺管理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各院、局、基地、总公司。和直属厂、所的总工艺师及技术处处长(或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同志),共计23个单位26名代表。首先有13个单位的代表就“七五”期间工艺管理的经验和体会进行了大会发言,其余单位也在  相似文献   

14.
第十八届ICT国际年会于1987年7月1日至3日在西德卡尔斯鲁厄市召开,本届会议代表共有三百余名。参加会议的有西德、美国、中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挪威、印度、巴西、埃及、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有九名代表(中国台北三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三维机织工艺结合树脂传递模塑(RTM)技术制备了两种碳-芳纶混杂正交三向复合材料,即z向纱均采用芳纶纤维,经纬纱分别为炭纤维和经纬纱间隔排列炭纤维和芳纶纤维的混杂正交三向复合材料,以恒定应力幅值、应力比和频率,开展了复合材料经向拉伸疲劳性能试验,通过与炭纤维复合材料的对比,分析了碳-芳纶混杂方式对复合材料拉伸疲劳性能(疲劳寿命、疲劳破坏特征和疲劳后强度/刚度)的影响。当z向纱选用芳纶纤维,面内经纬纱为炭纤维的混杂复合材料经向拉伸疲劳寿命表现出正混杂效应;当进一步混入芳纶纤维,面内经纬纱为炭纤维和芳纶纤维间隔排列正交三向复合材料疲劳寿命表现为负混杂效应,对疲劳刚度损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见,炭纤维正交三向复合材料中引入芳纶纤维,对其复合材料拉伸疲劳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设计纤维混杂方式和混杂比例可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6.
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PBO)纤维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4,6-二氨基间苯二酚(DAR)与对苯二甲酸(TPA)缩聚的方法制备PBO聚合物溶液,在180~200℃使聚合物形成液晶态,利用干喷湿纺制法制备纤维。采用DSC、Raman及XRD等方法对纤维进行表征。制备的纤维与商品纤维相比,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热性能,但表面形貌和强度有差异;两种纤维具有6个相同的主要Raman光谱带,但制备纤维的峰面积较小。制备的PBO纤维热降解温度达650℃,热牵伸处理可使纤维的模量提高至240~300 GPa。  相似文献   

17.
《宇航日刊》1983年6月15日报导: 美国航宇局的兰利研究中心正在研究一种被称作反压挤拔(Pultrusion)的实验性复合材料工艺。这种工艺可以用于在航天轨道上制造玻璃纤维增强的聚合物结构。它比钢轻,但比钢更结实。反压挤拔实验性工艺正被用于制造风洞的试验部件,如翼梁、机翼蒙皮和桁条以及一根长一千米的凯芙拉纤维增强的缆  相似文献   

18.
金属基复合材料是适应航天技术发展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材料。复合材料的显著特性是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及材料制造与构件制造的统一性。金属基复合材料是按其组分、形态可分为纤维增强、粒子增强、弥散强化、包层金属板等。其成型工艺包括液态法及固态法。中间产品预复合丝的制造方法有电镀法、化学镀、化学气相沉积与振动强化浸渗法等。预复合带的制造有胶接无纬带、喷溅带、离子喷溅带、双箔无纬带等工艺。非连续纤维增强金属的成型包括挤压铸造、机械搅拌一半固态铸造和粉末冶金等。定向凝固共晶复合材料又称自生长材料,通过控制冷凝方向可使共晶或接近共晶的合金中生长出沿冷凝方向整齐排列的纤维或片层.综上所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已成为航天工艺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宇航学会(CSA)、美国宇航学会(AAS)和日本火箭学会(JRS)联合发起和组织的“太平洋地区国际航天科学技术进展及其应用讨论会”(PISSTA)经过一年多的筹备,1987年6月8日至10日在北京科学会堂顺利召开了。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外专家共计200人,其中包括14个国家的100位国外来宾。他们中有美国国家航宇局(NASA)的副局长P.  相似文献   

20.
航天工业部“材料及工艺专业发展规划”综合汇总会于一九八三年七月二十三日至八月八日在哈尔滨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部科技委员会材料工艺专业组成员,各院、局、基地主管工艺工作的领导,哈工大有关的专家与教授,各专题规划组的代表,部机关工作人员共一百二十五人.会议分三个阶段进行.在准备阶段中,代表们认真地阅读了各基层单位的规划稿;听取了哈工大老师们作的工艺动态专题报告;听取了各院、局、基地的技术状况的报告;讨论了“综合汇总应遵循的原则”,统一了思想,明确认识会议的目的是制订部级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