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空探索》2010,(6):58-58
<正>北京一六一中培训中心成立于1997年,并从1999年起开始开展全国"少年宇航技师"的培训活动。学生们在这里学习航天基础知识,制作、发射模型火箭,参加航天科普活动,撰写航天科技小论文……十多年来,有数千人参加了培训,其中1000余人获得全国"少年宇航技师"三级证书,400余人获得全国"少年宇航技师"二级证书。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1月12日,欧洲"罗塞塔"探测器向距离地球5.14亿千米的67P/丘尤穆夫-杰拉西门克彗星(简称67P彗星)的彗核投放了所携带的着陆器"菲莱",使它成为世界首个在彗星着陆的探测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彗星"近距离"开展研究,它将开启人们对彗星和宇宙的新认知。尽管"菲莱"着陆不十分完美,因而目前面临着一些困难,但从总体讲是基本成功的,并已获得一些重要  相似文献   

3.
日月 《太空探索》2010,(1):54-55
<正>第7位踏上月面的戴维·斯科特曾被称为"典型的美国大男孩",他长得很阳光帅气,甚至可以说是"模特身材"。斯科特于1932年6月6日出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先后获得了美国军事学院科学学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科学硕士学位;后来还从空军试飞学院毕业。1963年加入美国国家航宇局。  相似文献   

4.
许斌 《太空探索》2010,(8):17-17
<正>2010年6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火箭成功将实践十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总装备部副部长牛红光,国家国防科工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王双林,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副总经理袁家军,总工程师孙为钢等到发射现场指导工作。9时39分,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长二丁火箭拔地而起,托举着被称作太空"明珠"的实践十二号卫星,飞向湛蓝的天穹。10多分钟后,星箭顺利分离,不久卫星太阳帆板顺利展开,标志着这次发射获得了圆满成功。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火箭发射试验队通过"九新"风险分析、"四个确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2月初媒体报道,美国航宇局(NASA)1997年10月15日发射升空、2004年7月1日进入土星轨道的"卡西尼"号探测器,在过去的12年里,为探索土星及其卫星系统,获得了多项成果,做出了引人注目的贡献。按照任务计划,"终场演出"现已进入倒计时,"卡西尼"号的生命正进入到最辉煌的时刻。2016年11月30日,"卡西尼"号  相似文献   

6.
<正>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东方红-1卫星技术总负责人,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纪念东方红-1卫星成功发射45周年之际,本刊特约记者专访了孙家栋院士,让我们跟随他的讲述,一起分享那些鲜为人知的建造"东方红"的日子。  相似文献   

7.
木星和土星探测的未来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苏联先后向火星、金星、木星和土星发射了几十个探测器,并实现了火星和金星的机器人着陆。这些探测器中以探测火星和金星的居多,仅有几个掠过木星和土星,而且未能获得这些巨行星的全貌。1989年和1997年发射的"伽利略"(Galileo)木星探测器和"卡西尼-惠更斯"(CassiniHuygens)土星探测器分别进入了木星和土星轨道,实现了大气就位探测和土卫六表面着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资料,更激发了世界对这2颗巨行星及其卫星的关注。2004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先后发布的深空探索愿景中均规划了木星及土星探测任务。2008年,NASA和ESA组成了木星系探测联合研究组(JSDT),提出了在2020年后实施"木卫二木星系统任务"(EJSM)和"土卫六土星系统任务"(TSSM),美欧将集中资源联合开展木星系和土星系探索任务。2011年,美国选定了"土星海"(TiME)着陆器作为2016年的发现级备选任务。2012年5月,ESA确定了将在2022年发射"木星冰月探测器"(JUICE),将探测木星卫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文清 《飞碟探索》2010,(2):10-11
<正>在2009年冬季,一个砸下两亿美金制作的叫《2012》的灾难大片席卷全球。被影迷戏称患有"世界末日强迫症"的好莱坞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再一次大手笔"毁灭世界"。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航天界有四位威望极高的科学家,被后人誉为"航天四老"。前三位分别是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而第四位就是海防导弹武器系统的总设计师梁守槃。梁守槃出生于1916年,福建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38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硕士,不到一年即获得硕士学位。后为报效国家,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继续学习工作的机会返回祖国。1956年,博学的梁守槃被  相似文献   

10.
《国际太空》2010,(2):26-33
<正>2009年,世界航天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发射了不少新型卫星,载人航天也顺风顺水,美国还一举发射了2个月球探测器。1美国美中不足2009年,美国在多个航天领域都有突出的表现。例如:成功发射了"开普勒"空间望远  相似文献   

11.
<正>由中国宇航学会和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亚洲地区"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活动,于7月4日~8日在北京举行答辩终评暨颁奖会,至此,历时一年多的竞赛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颁奖会上,第二届亚洲地区"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组委会主席、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托管人ArtDula先生和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分别为获得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2月26日,在中国空间法学会与北京理工大学空间法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美国航天管理体制与航天法"主题报告会上,美国著名空间法专家、美国密西西比大学法学院荣誉教授、《空间法学报》荣誉主编、国际空间法学会理事琼安·艾琳·盖博瑞诺维奇女士获得"国际贡献奖",她也成为此奖项的首位获得者。"国际贡献奖"由中国空间法学会设立,专门用以表彰、鼓励对中国空间法学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海外空间法律政策领域知名专家。  相似文献   

13.
蒋迅 《太空探索》2013,(8):46-51
没有新思想就没有新奇迹。美航宇局之所以能在航天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它重视创新技术的研究。为此,航宇局批准设立了一个"创新先进概念计划"(NIAC),专门资助那些对空间研究和探索具有革命性影响力的新概念。这些项目里有一期和二期两类。对二类的资助额会比一期项目多很多,但必须是以一期项目的成果为基础。2012年8月,美航宇局的这个计划宣布了其2012年的奖项,其中有18个新的一期项目和10个二期研究奖项。这一次,每个一期项目获得10万美元资助,每个二期项目获得50万美元。时间是一年。一年后,他们必须向该局提供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14.
大家还记得2006年那两位在"神箭神舟"杯中国航天50周年知识大赛个人赛中获得二等奖的"老"航天迷——白石和孙思豹吗?时隔近一年,2007年10月23日,  相似文献   

15.
《太空探索》2014,(3):38-41
<正>当"机遇"号发射上天的时候,美国航宇局希望"机遇"号到了火星后能够在着陆场附近转90个火星日,拍拍这颗红色星球的全景高清照片,玩玩沙子石头什么的。至于其他,那就算意外的礼物。没想到,自2004年1月25日安全着陆火星表面后,十年过去了,历经千辛万苦,"机遇"号还在火星溜达着。  相似文献   

16.
<正>波兰国防部在一份声明中称其与洛?马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约2.5亿美元合同,波兰将获得AGM-158联合防区外空对地导弹来装备其48架F-16战斗机。波兰成为继澳大利亚和芬兰之后获得该武器的三个非美国国家。导弹将于2016年至2019年年间输送至波兰军队。根据该计划,波兰  相似文献   

17.
<正>3月下旬,在2015年国际宇航联合会(IAF)春季会议上,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荣获首届IAF"杰出贡献奖"。载誉归来后,本刊记者对杨俊华进行了专访。记者:杨秘书长,恭喜您获得IAF首届"杰出贡献奖"。请您介绍一个这个奖项设立的背景和颁奖的情况。杨俊华:"杰出服务奖"是IAF为了表彰为宇航事业和IAF进步做出贡献的人士而设立的,首届奖项共授予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首辆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自2013年9月25日开始,共收到作品193087件。最后,在位列前三的玉兔号、探索号、揽月号中,得票649956张的玉兔号成功获得第一名,最终嫦娥三号的月球车以"玉兔"号命名。如今,这只名叫"玉兔"的月球车终于掀开了神秘的面纱,它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  相似文献   

19.
正在2019年8月的小卫星大会上,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阿里安航天公司分别提出利用猎鹰9火箭和阿里安6火箭提供"拼车"式发射服务,前者面向太阳同步轨道(SSO)卫星,发射价格低至100万美元;后者针对地球同步轨道(GEO)小卫星,能够直接将小卫星送入GEO轨道。随后,俄罗斯负责运营联盟号2火箭的GK发射服务在9月份也提出,利用联盟号2火箭提供太阳同步轨道拼车发射服务。到2020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6月18日宣布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其拼车发射服务已经获得100多个微小卫星的发射订单。欧洲阿里安航天公司在9月初完成织女星火箭的首次专门的拼车发射服务,成功发射了21家用户的53个小卫星。  相似文献   

20.
<正>12月31日中国"风云"气象卫星的成功发射,为2014年全球航天发射活动画上句号。2014年共进行航天器发射活动92次,发射航天器数量293个,发射次数和发射航天器数量都超过2013年,尤其在发射航天器数量方面,刷新了2013年创下的214个的历史最高记录。1 2014年发射航天器数据统计2014年,全球共完成92次发射任务,其中88次发射成功,2次部分失败,2次发射失败。全年发射航天器293个,入轨航天器262个(含发射部分失败的3个),因发射故障导致31个航天器损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