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前言渐变耦合传输线(即沿传输方向耦合系数呈连续函数变化的耦合传输线)所组成的定向耦合器是六十年代后期随着扫频技术对宽带元件的需求应运而生的。由于它具有非常宽的工作频带,至今仍被广泛应用,而且得到不断的改进、提高。经典的耦合传输线理论是把一个归—化输入电压分解成偶模激励和奇模激励的叠加。它们的特性阻抗分别为Z_(eo)和Z_(ooo)可以证明,当满足下面的条件时,Z_0为各端口输出特性阻抗,各端口达到理想匹配和无限大的方向性,其耦合度随输入信号频率呈色散分布。例如,一段长1的平行耦合传输线的耦合响应为  相似文献   

2.
千兆赫横电磁室(GTEM)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GTEM是几年前才发明的EMC/EMI测量装备,具有很大的重要性。文章重点论述以下几个问题:(1)传统的横电磁传输室(TTC)的缺点;(2)GTEM的原理及可能达到的技术指标;(3)特性阻抗的无穷级数公式;(4)对特性阻抗进行编程计算的方法,以及计算实例。最后,讨论了准静态分析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和定义(每题2分,共10分) 1.测量误差: 2.精密度: 3。正确度: 4.准确度: 5.不确定度: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系统误差大,而随机误差小,表示低,高。 2.不随条件变化,而保持恒定的系统误差,称为_。 3.按误差的性质和特点,误差可分为 、___、_____O 4.正态分布的特点是__、 、O 5.某一电压用普通电压表测量,一测量值为99V,用标准电压表测量为100V,则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为_,相对误差为_,修正值为_。 6.正态分布时,随机误差在士3a内的概率是__ 7。在一般测量中,测量次数通常选择为次。 8.在一般侧量中,标准器与被检…  相似文献   

4.
激光雷达探测系统需求稳定的单光子源作为定标光源,通过输出波长及功率可量化溯源的微弱光量子信号,对探测系统的探测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并对接收与探测系统性能进行评估。针对这一需求设计并研制一种输出激光波长稳定、输出平均光子数从10^(11) s^(-1)量级至10~3 s^(-1)量级的可调谐高稳频微弱激光量子源,并开展了相关测量标定工作。输出的微弱信号光波长稳定在532.269 nm处,功率覆盖79.3 nW至0.34 fW,平均光子数覆盖10^(11) s^(-1)量级至10~3 s^(-1)量级,在10~5 s^(-1)量级的稳定度优于0.6%,能够满足激光雷达系统探测不确定度分析与性能评估等方面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微放电过程中的电子累积效应,探索二次电子累积对微波部件传输特性的影响,提出二次电子累积“等效介质”的理论模型,通过将电子累积等效为“特殊介质”,从介质的角度探索电子累积对传输特性的影响,推导得到不同电子累积密度所形成不同“等效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仿真和计算结果表明,微放电过程中,电子累积密度从0增长至1016/m3数量级时,传输特性基本不发生变化; 但是当电子累积密度达到1017/m3数量级时,阻抗变换器的通带内回波损耗恶化了15dB;随着电子累积密度继续增大,“等效介质”对电磁波的反射迅速增强,微波部件的传输特性急剧恶化;在电子累积密度达到4×1017/m3时,电磁波在阻抗变换器中的传输处于完全截止状态。为了进一步探讨导致传输特性恶化的深层原因,发现在电子累积密度达到4×1017/m3时,在2.5~5GHz的频率范围内,电子累积形成“等效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呈现为负值,电磁波传输截止,“等效介质”表现出单负介电常数超材料的特性,即导致阻抗变换器传输特性恶化的原因是单负介质材料的形成。研究有益于更深入地认识微放电形成过程中的深层物理机理及其对宏观电性能的影响,为寻求更加有效的抑制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单相Z源逆变器控制策略,该策略由Z源网络电压控制环、交流侧电压瞬时控制环和直流侧电压纹波前馈控制环3部分组成.由于Z源阻抗网络存在非最小相位效应,因此在Z源网络电压闭环控制基础上引入了交流侧瞬时控制,使逆变器获得了较快的响应速度.针对负载较重时Z源网络输出电压波动大的问题,通过电压纹波前馈控制修正调制比,有效抑制了直流侧电压纹波对交流侧的影响,提高了输出交流电压的波形质量.仿真及实验结果均证实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冲击波在变密度、运动介质中的传播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得到了点源爆炸波在变密度、运动介质中传播的分析解(ω=2,γ=5/3),讨论了耀斑引起的击波在太阳风中传播的一些特性。发现1AU附近区域恰是击波各种重要效应的过渡区;击波减速等效指数i(D=K(uo,Es)R-i(uo,Es,R))是介质运动速度uo.击波能量Es,和击波传播距离R的函数,通常是小于1/2的,不是自型理论预言的那样简单;太阳风的对流效应使击波可以传播到10-20AU以远,与飞船(先躯者10、11号)新近的观测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截尾回归迭代程序给出源的光度-红移关系曲线.在假定实际源偏离此曲线而服从正态分布情况下,给出每一源的不完备性补偿因子.用经修改的V/V_(max)方法,分析了3CR和4C的光学、射电样本以及3CR的X射线光度样本.在置信度90%的水平,类星体的空间分布与q_0有关.只有q_0=1时,类星体才随红移有明显的宇宙学演化,且这时密度分布规律中的参数γ值为2—6,小于以往V/V_(max)分析所得10—12的γ值.这与用星系际低密度介质说明类星体生成和密度演化的理论解释一致.分析还表明补偿因子法能反映样本在不同波段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高准确度无电阻的带隙基准电压源。该电路采用差分结构的电压传输单元来代替电阻,并且没有使用运算放大器,从而避免了运算放大器所带来的高失调和必须补偿的缺陷。电流源采用共源共栅结构,提高了电源抑制比。增加了启动电路,保证电路可以正常工作。在0.6μm CMOS工艺条件下,电路的各项性能指标采用Sm artSp ice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有效温度系数可以达到6×10-6/℃,电源电压从3.8 V变化到5.5 V时,输出的基准电压波动不到3 mV。  相似文献   

10.
基于掺铒超荧光光纤光源的高精度光纤陀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高精度光纤陀螺的需求,采用一种在1?550?nm波段长波反射的截止型薄膜滤波器研制出高性能的掺铒超荧光光纤光源,通过仿真确定了滤波器的特征参数,在-40℃~+60℃的温度范围内,光源中心波长稳定性为2.58×10-6℃,输出功率稳定性优于1%.研究了这种光源的强度噪声,并采用一种噪声相减技术对光纤陀螺的噪声进行抑制,光纤陀螺的随机游走系数减小约20%.在此基础上,研制出高精度闭环全保偏光纤陀螺样机.Allan方差分析显示,研制出的样机零漂为0.004?5(°)/h、随机游走系数为0.003?5(°)/h 1 2 、标度因素误差小于11×10-6,已能满足高精度陆用惯性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根据测量所要求的动态范围、线性度、灵敏度 ,通过数值计算得出落管中双波长温度测量中的工作波长及带宽的最佳范围 ,结合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工作波长为 1 4 μm和 1 5 5 μm ,其带宽均为 0 0 3μm。  相似文献   

12.
选用SBDART模式作为大气辐射传输计算模式,通过模拟计算和结果分析探讨无云的晴天、垂直对天顶观测的紫外前向散射反演大气臭氧总量的可行性.计算表明,穿透能力与探测灵敏度之间的复杂联系使得探测波长应随着sΩ0的增大而波长变长,若用波长对探测,则波长对中较短的波长也应随着sΩ0的增大而增大.另外大气的臭氧总量越少,反演结果受下垫面反照率、气压和仪器精度的影响越大,因而反演误差越大.当强度Ii的测量精度为±1%时,下垫面反照率R和气压P0的分辨率分别达到±0.05和±50 hPa,若用单波长探测,则在大气臭氧总量Ω0和s都较小时,反演结果大于5%;若选用波长对进行探测,由于R和P0的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降低,故精度大大提高.Ii,R和P0在上述精度下,选取适当的波长对进行探测,精度至少可达±4%,当臭氧总量高于350 DU时,可达±2%.   相似文献   

13.
VASIMR中螺旋波等离子体源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螺旋波等离子体具有密度高,可控性强且无电极等优点,被应用于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VASIMR,Variable Specific Impulse Magnetoplasma Rocket)中.设计了一个螺旋波等离子体源,并给出了其中2个关键部分——磁场线圈和螺旋波天线的设计.对螺旋波等离子体源进行了初步实验,结果表明,电子密度随射频输入功率的增加几乎呈线性上升,估计电子密度的量级在通入工质后完全可达1011 cm-3.  相似文献   

14.
高阻计、数字源表等仪器在半导体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目前市场上1MΩ-100GΩ高值电阻器准确度(±1. 0x10-3 -±1. 0x10-2)无法满足高阻计、数字源表等仪器电阻参数的溯源需求. 本文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高值电阻器的校准方法,该方法由两个多功能校准源和指零仪组成的比较电桥实现. 根据校准方法组建了1MΩ-100GΩ测量系统,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为3. 0x10-5 -8. 0x10-4,可满足市场上绝大部分高阻测量仪器的校准需求.  相似文献   

15.
参数康面反照率表面辐射收支太阳辐射通最 足够精度理想精度 4%2% 25瓦/米“10瓦/米“0。5%%%%%%1山5 552%%%%%%1 3 10 10 204(可见光)(近紫外)(中紫外)(远紫外)云量候}云反照率云顶温度4K云的总液体水含量50毫克/厘米温度ZKCO:(ppm)10只10一6CH4(ppm)0。15 x 10一“N:0(PPm)0。03 x 10一6H20 20%03 0 .02厘米NO:10%CO 10%HNo:20% 2K10毫克/厘米1K 0。5 x 10一60。05 x 10一6环境}表面反照率4%陆…降水量 {植被覆盖.,{积雪州土壤温度 {表面温度翩海面温度州蒸发 {海洋表面。引海洋表面雀刁二{、、、.‘一二‘ !拇冰很盖 1温度剖面 2…  相似文献   

16.
国外载人航天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莉  宋智 《国际太空》2000,(3):10-12
1 载人航天器发展的统计□□载人航天从 1 961年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上天开始 ,至今已有 3 9年的历史。到2 0 0 0年 2月底为止 ,全世界共进行了 2 2 1次载人飞行 (美国 1 2 8次 ,前苏联 /俄罗斯93次 ) ,共计 81 3人次 (累计 3 90人 ,他们来自 2 9个国家 ,其中女航天员 3 5人 )。最大年龄的航天员 77岁 ,死亡的航天员人数1 4人 (其中美国 1 0人 ,前苏联 4人 )。累计在天上工作约达 3 0万人时 ,航天员在轨道上持续飞行时间最长的记录为 4 3 8天。3 9年来前苏联 /俄罗斯、美国和西欧先后研制和发射入轨的载人航天器如下 :(1 ) 7个卫星式载人飞…  相似文献   

17.
序号航天器名称发射时间序号航天器名称发射时间1东方红 - 1卫星 1970 - 0 4- 2 42 3风云 - 1A卫星 1988- 0 9- 0 72实践 - 1卫星 1971- 0 3- 0 32 4东方红 - 2 A卫星 1988- 12 - 2 23技术试验卫星 1975 - 0 7- 2 6 2 5东方红 - 2 A卫星 1990 - 0 2 - 0 44返回式卫星 1975 - 11- 2 6 2 6~ 2 8风云 - 1B卫星 ,大气- 1、 2卫星 1990 - 0 9- 0 35技术试验卫星 1975 - 12 - 16 2 9返回式卫星 1990 - 10 - 0 56技术试验卫星 1976 - 0 8- 30 30新型返回式卫星 1992 - 0 8- 0 97返回式卫星 1976 - 12 - 0 731返回式卫星 1992 - 10 - 0 68返回式…  相似文献   

18.
《太空探索》2007,(8):26-27
序号运载火箭名称发射日期航天器名称结果地点1长征一号1970.04.24东方红一号科学试验卫星成功酒泉2长征一号1971.03.03实践一号科学试验卫星成功酒泉3长征二号1974.11.05返回式卫星失败酒泉4长征二号1975.11.26第1颗返回式卫星成功酒泉5长征二号1976.12.07第2颗返回式卫星成功酒泉6长征二号1978.01.26第3颗返回式卫星成功酒泉7长征二号丙1982.09.09第4颗返回式卫星成功酒泉8长征二号丙1983.08.19第5颗返回式卫星成功酒泉9长征三号1984.01.29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失败西昌10长征三号1984.04.08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成功西昌11长征二号丙…  相似文献   

19.
    
针对铝合金蒙皮表面涂层修复对基材局部现场氧化处理的需求,研究了膏状氧化材料的调制方法,并探讨了氧化膏在2024-T3铝合金表面的成膜性能。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体视显微镜、点滴、电化学、接触角测试以及拉伸剪切实验考察了氧化膜的形貌和组成、耐蚀性能及粘接性能。实验表明,室温下铝合金表面经氧化膏处理后可快速生成氧化膜,膜层具有一定的微观孔洞结构,主要包含Al、F、Cr、O等元素;膜层耐蚀性与阿洛丁氧化液处理效果相近,与未氧化试样相比腐蚀电压由-0.898 V升至-0.880 V,腐蚀电流密度由2.582×10~(-5)A/cm~2降至3.334×10~(-7)A/cm~2,阻抗值由1.556×10~3Ω/cm~2增至1.347×10~5Ω/cm~2;表面自由能和粘附功分别由32.7 m J/cm~2和36.3 m J提高到55.7 m J/cm~2和109.7 m J,拉伸剪切强度由11.7 MPa提升为15.0 MPa,结果表明氧化膜的形貌和组成有助于获得更好的界面结合力并改善基材的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20.
天兵 《国际太空》2001,(12):5-6
印度近年来一直加紧“极轨卫星运载火箭” (PSL V)和“地球静止卫星运载火箭”(GSL V)的研制工作 ,并取得显著成就。1 PSL V问世1994年 10月 15日 ,印度首次成功地发射了 PSL V,并把重 870 kg的印度遥感卫星 - P2 (IRS- P2 )送入高 82 5 km、倾角98.6°的太阳同步轨道。至此 ,印度继苏、美、法、日、中、英之后第 7个跨入了具有中、大型卫星运载能力的航天大国行列。PSL V为 4级火箭 ,高 44 .2 m,带有 6台捆绑固体助推器 ,第 1级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 ,第 2~ 4级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 ,可将 10 0 0 kg的有效载荷送入 5 0 0~ 90 0 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