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宇航计测技术》2007,27(1):62-62
2007年2月8日,计量与校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在北京召开2007年工作会暨学术委员会筹备会。参加会议的有国防科工委科技与质量司岳峰处长、中核集团公司科技与国际合作部孙礼亚副主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质量部许建荣总师、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冷毅勋处长和重点实验室各分室所在依托单位的领导以及有关专家40余人。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总结实验室2006年建设与运行工作;提出2007年重点工作安排;成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筹备会,推举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人选,讨论重点实验室“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2.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08,34(6):F0002-F0002
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专题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8日在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厅召开。会议由重点实验室和《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编辑部共同主办。除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到会外,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的28位代表应邀参会。  相似文献   

3.
建成了数字化设计制造、先进加工技术、板料成形技术、机械学和机器人技术以及表面工程五个研究中心。部分方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空间机器人实验平台属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开辟了生物制造与微米/纳米制造技术;表面工程研究中心是全国高等院校中唯一同时具有大功率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等离子喷涂及激光等设备的实验室。建设期间合作完成的“中华Ⅰ型数控基本系统及其典型系统的开发研究”、“大中型注塑件/模具设计、制造集成系统”、“北京柔性制造实验中心系统”的研制和“某发动机热能静压FGH95粉末涡轮盘研制与应用研究”等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摘自《北航》报第567期  相似文献   

4.
《宇航计测技术》2010,(5):78-78
2010年9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宇航学会计量与测试专业委员会、URSI中国国家委员会电磁计量专业委员会、计量与校准技术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宇航计测技术》编辑部联合主办的“2010国防计量与测试学术交流会”在武汉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5.
前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35(2):前插1-前插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成立于1998年4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具实力的学院之一.学院学科覆盖了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下设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和材料加工工程等二级学科.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形与控制和工业设计等4个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6.
《空间科学学报》2017,37(4):508-509
<正>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是中国空间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开辟了中国空间天气探测和研究的新方向。实验室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中科院空间天气学院重点实验室,2009年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王赤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万卫星院士。1.总体定位面向空间科学国际前沿和国家对空间天气应用服务的需求,开展日地空间和太阳系空间天气变化过程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7.
《宇航计测技术》2020,(1):11-11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创新驱动、质量强国等国家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十三五"国防军工计量发展指导意见,抓住国际单位制变革新机遇,深入研究量子化、太赫兹等计量测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推进高端测量仪器自主研发,加强计量与测试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展示军工计量与测试技术的研究成果,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与质量司指导,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计量与校准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宇航学会计量与测试专业委员会、URS1中国国家委员会电磁计量专业委员会、《宇航计测技术》编辑部联合主办的“2020国防计量与测试学术交流会”将于2020年9月在北京市召开。  相似文献   

8.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09,35(2):F0003-F0003
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将于2009年7月召开,地点待定,主题为“深空探测航天器自主控制技术”。研讨会由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编辑部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9.
《宇航计测技术》2010,30(3):F0002-F0002
为促进计量与测试领域的交流和沟通,加强计量与测试领域的合作,由中国宇航学会计量与测试专业委员会、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北京电子学会电子测量技术专业委员会、URSI中国国家委员会电磁计量专业委员会、计量与校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湖北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宇航计测技术》编辑部联合举办的“2010年计量与测试学术交流会”将于2010年9月在湖北省召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16年8月31日,中国小卫星技术与标准化论坛在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航天技术及应用标准化协会(筹)主办,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承办。本次论坛以“标准引领小卫星产业健康发展”为主题,旨在推动我国小卫星技术及应用的发展,鼓励创新思维,活跃学术气氛,加强标准化在小卫星设计、制造与应用领域的引领及带领作用,推动小卫星产业自主化、体系化、多元化和商业化发展。论坛由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国航天技术及应用标准化协会(筹)秘书长魏永刚和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兼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任金仲和共同主持。  相似文献   

11.
《空间科学学报》2018,38(6):978-979
正天基空间环境探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环境探测研究室,是中国天基空间环境探测领域的开创者和引领者。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孙越强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万卫星院士。一、总体定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展国际一流或世界领先的天基载  相似文献   

12.
《国际太空》2016,(4):84
实验室简介: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三研究所建立,已于2015年8月获得科技部正式批复,成为第100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国内军工企业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附近,在长沙、南京设立分实验室,协同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定位:面向我国未来空间基础设施天地一体化运行服务的新手段、新途径、新模式和新装备,开展应用基础理  相似文献   

13.
《空间科学学报》2020,40(1):142-142
中国科学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实验室于2010年11月筹建运行,2013年4月被批准成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现实验室主任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薛永祺院士。  相似文献   

14.
6月10日,美国的德尔它2火箭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将“水瓶座”海洋观测卫星送入太空。“水瓶座”卫星由美国航宇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和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联合制造,是美国航宇局和阿根廷航天局的合作项目。它在美被称作“水瓶座”,在阿根廷则被称为“SACD(科学应用卫星D),携带高灵敏度照相机、微波辐射计等探测设备,  相似文献   

15.
小号 《国际太空》2007,(12):21-21
“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于2007年11月8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揭牌成立。该实验室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与英国卢瑟福一阿普尔顿实验室共同组建。双方将通过该联合实验室,在日地环境、微纳卫星分布式组网探测、深空探测及有效载荷技术等领域开展重点合作。  相似文献   

16.
建设了先进惯性器件与系统实验室和集成光学与微机械实验室,提高了本学科在先进惯性技术、光电精密测试技术等方面的学术水平,拓展了学科的研究范围。建设期间,部分研究成果如光纤陀螺及其相关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型号研制;“二氧化碳分压传感器”作为飞船重要部件随“神舟”号发射成功;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重点项目“空间站用控制力矩陀螺研制”,参加了“863十五年成就展”。“二氧化碳分压传感器”1997年获国家科技发明四等奖,“GPS导航技术在农业飞防中的应用研究”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摘自《北航》报第567期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空间电子产品制造中心(简称制造中心)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航天有效载荷单机的产品实现任务,包括结构件设计及加工、表面处理、电子装联、调试、测试及试验等。2013年以来,制造中心提出了"主动工作、精益制造、追求卓越"的管理方针,将研究管理之道、提升管理水平正式列入中心重点工作,开启了制造中心管理提升之路。2015-2016年是制造中心的管理提升年,在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和诗道芬联合咨询团队帮助下,制造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宇航学会计量与测试专业委员会、国防科工委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和计量与校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的"2007计量与测试学术交流会"将于9月5日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经过近二个月的审稿工作,学术交流会组委会已完成《2007计量与测试学术交流会文集》的全部审稿工作。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软件应用与系统学科 新建了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新技术实验室和先进网络技术实验室,前者于2000年申报并获批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过“211工程”的建设,计算机软件应用与系统学科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具备了较强的科研能力,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在内的一大批科研项目,人均科研经费数量居全国高校同类学科前茅。 航空宇航推进技术学科 建设了一体化发动机设计和发动机状态监视、诊断、控制实验室,改造了发动机结构强度振动实验室、热动力实验室及火箭发动机实验室,完善了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间,承担了一批重点项目。多项成果应用于型号研制。“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1997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带弯扭扰流片的压力机处理机匣”1999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摘自《北航》报第567期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9月9日~11日,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与质量司指导,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中国宇航学会计量与测试专业委员会、URSI中国国家委员会电磁计量专业委员会、计量与校准技术重点实验室、《宇航计测技术》编辑部主办,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联合承办的"2015国防无线电电学计量与测试学术交流会"在陕西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