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高声自远     
元波 《西南航空》2011,(3):I0005-I0006
做文章写诗当然是自己所思所想为最好。可是.世间的事情往往并不能由自己来决定。比如,现在的学生从小就要练习“命题作文”,现在想求得一个职业,也要经过类似命题作文这一关。在中国,古人做官须考功名,今人当公务员必考“申论”。可见,善于“命题作文”.往往成了一个人立世成名致胜的关键。“命题作诗”也是一样.生活中难免不遇到。  相似文献   

2.
薛海鹏 《今日民航》2013,(8):102-103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在被问起自己如何从电影中获得乐趣时,单志单用了这句《中国合伙人》里的经典台词回答了我。作为新生代的青年导演,单志单在自己的电影寻梦路上走过了第一个十年,从介入影视圈起步到现在经历转折,做业界标杆或者旗手从来不是他的目标,他追求的只是用自己独到的方式讲述故事。导演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思维活跃,他们是最渴望、也是最擅长将自己的所想表达出来的人。眼下,单志单正忙于新电影的拍摄工作,在这部有望成为他院线处  相似文献   

3.
春节元素     
《今日民航》2012,(1):24-31
北舞龙龙在中国是极富民族色彩和神秘的神物;当然,这里所指的龙是"中国式龙",而不是原始时代的恐龙。"中国式龙"是否存在或者曾经存在?这是一个"天晓得"的问题,这一种连化石也没有的"动物",现在只能在图画中见到了!但中国人始终相信龙是真的神秘灵物,也深信宇宙间必然有神龙出没于天地火三界。2012年是中国传统的龙年,国外虽不时有灭世之说,但是作为龙的传人,龙年必定是大展宏图、展翅高飞的一年。  相似文献   

4.
毛国聪 《西南航空》2007,118(11):88-88
古人似乎有意把"人"字造得如此简洁,仅仅两画,但唯其如此,才给后人留下许多空间,让我们去描绘,去充实。因此,最重要的是如何注释"人",如何做"人",如何使"人"丰富多彩。西方有个传说,男人与女人最初是合而为一的一个人,上帝思虑到人的孤单寂寞,便一斧头劈下去,分为男人和女人。因此,对于西方人而言,只有男人和女人的完美结合,才算真正的一个人。男人不停地追求自己的另一半——女人,女人也不停地寻觅自己的男一半——男人。但是,上帝的斧头寒光森森,锋利无比,却是  相似文献   

5.
《今日民航》2011,(9):109-109
钻石的昂贵源于产量的稀少,顶级的有色钻更因为存世极少而弥足珍贵。物以稀为贵,再无他处的项目稀缺也往往是造就一个世界级别墅的重要一环。御汤山,集纳高品质别墅的每一个"贵族基因",从极度稀缺的地段、规划、园林、空间、产品等多种元素出发,挥就奢华墅居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6.
"只上天,不入地",这是很多空乘专业学生们的想法,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似乎有着更多的执著。不过,对于这些想要做空乘的孩子们而言,执著往往要意味着更多的挫折。  相似文献   

7.
阿晃 《今日民航》2011,(8):13-13
他们是各国的老大,穿行在各个严肃的场合,一句话、一个决定,往往会影响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走势。那么,除去这些耀眼的光环,他们身上还有哪些轶事呢?美国总统奥巴马现在正为自己婴儿时期的一桩悬案而苦恼。据英国《每日邮报》报  相似文献   

8.
牧牧 《今日民航》2012,(3):29-32,28
坊间一直流传陈道明拥有一架可以在国内任意机场起降的私人飞机,后来甚至传言到了全球所有机场。这一传言陈道明从没承认也从没否认,不过最大的可能性是:面对一向冷面并挑剔媒体的陈道明,没有记者敢当面提出这一问题。所谓的"孤芳自赏"和"冷漠清高",对陈道明来说并不是什么贬义词。但他也觉得冤枉,并不认为自己"各色"。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应该保留自己的一点傲骨,我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为了别人的评价而改变自己是很不明智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9.
徐敬 《今日民航》2010,(6):23-26,22
从王传福、许家印到李锂夫妇,中国首富的位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三度易主;但继2008年后,民营企业家陈光标在2010年再度当选"中国首善"。陈光标经常引用美国大慈善家卡耐基的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面对玉树地震,他再次呼吁中国企业家拿出50%的净利润做慈善。而陈光标自己,从1998年做企业到现在,一直在这样做。  相似文献   

10.
夏至 《西南航空》2013,179(1):88-90
郭伟生于1960,土生土长的成都人。郭伟常称自己过的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的乐观生活",即使被称为"著名艺术家",在他看来,艺术不能是成功学的验证。绘画是爱好、是生活,应当被严谨对待,满足了对艺术的向往,所以也值得一如既往头也不回。郭伟的工作室位于成都蓝顶艺术区,这里是成都最大的艺术家聚居地。和别处的艺术区不同,虽然已是冬日,一幢幢的"工作室",外面还是郁郁葱葱。若是夏天的时候,向窗外望去是一片浓郁的荷塘。艺术家的工作室都由自己设计,内部装饰颇具个人风格。对比这里的其它工作室,郭伟的这一幢要朴素得多,就是纯粹的画室。  相似文献   

11.
甘晓 《今日民航》2013,(8):101-101
"酸碱性"体质学说:最近几年,每当有名人罹患癌症去世,一些保健品厂商便大肆鼓吹自己的产品能够"排酸",预防癌症。这里的"排酸"基于人体体质"酸碱性"的学说。但在听说"酸碱性"体质理论后,大部分科学家认为这个理论"就像一个到处都是漏洞的谎言一样,一个谎言需要另外一个更大的谎言来补上窟窿"。  相似文献   

12.
元波 《西南航空》2013,(9):60-61
多年前读到过议论香菱学诗的文章,联想到现在某些"行政作为"、"企业行为"甚至文化教育单位屡屡"出事",让人匪夷所思,于是借香菱学诗也来说说这些"事儿"。让那些人学学香菱吧。香菱何许人也?在《红楼梦》中,她的命运让人一洒同情之泪。本是姑苏乡宦  相似文献   

13.
董明  胡同 《今日民航》2010,(10):104-107
尔可以叫俺"胡同",也可以叫俺掌柜的实在要叫mm也行,不过俺的气质还挺中性的古城旅游者一枚摄影、绿植、小动物爱好者一名手艺人一个馋猫一只厨子、演员、卧底、神经病,那都是俺毕生目标--将精品宅人进行到底一个宅在北京的长沙妹子,平日对生活有着许多想法,因此让自己"忙碌"不堪。爱下厨,没事就喜欢研究创新各种美食;爱手工,DIY制作了许多精美的布艺和软陶;爱摄影,其实拍照才是她真正的老本行;而手工皂,正是"胡同"目前的狂恋进行曲。  相似文献   

14.
来信     
《今日民航》2013,(7):19
温暖的碎时光看杂志是我在机场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每回在机场候机,我不愿上网,也不想闲逛,就是爱翻阅各种报刊杂志。最早看见《今日民航》杂志是去年春季的时候,现在我还记得当时封面上的一个标题,叫"飞机上的浪漫往事",那会儿正好是情人节前后,这一下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仔细阅读了里边的文章,感觉做的真的很棒。作为普通  相似文献   

15.
孙昊牧 《今日民航》2010,(8):27-30,26
很多女性都曾羡慕过希拉里,她的容貌,她的气质,她的丈夫,她的权力,但是在经历过1998年的"莱温斯基案"之后,所有女性都舒了一口气。"还好,我不是希拉里"。虽然她拥有了其他人全部的梦想,但也同时拥有了一个曾经对她不忠的"丈夫",这才是致命的!但是10年之后,希拉里凭着自己的魅力与实力站在了美国国务卿的舞台上,带着和睦的家庭,以政坛铁娘子的形象叱咤风云。当今世界上至少有50%的女人,尤其是职业女性,又会希望自己能像她一样。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网络语言,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弄不明白,而且传播极快。你不传,不看,不耻,不屑,不说,或者不闻不问,都不行。比如"diao丝",什么意义?我正在纳闷,正在打算请教朋友的时候,又来了一个"真鱿鱼丝"。嗬,你就看看这一则"真鱿鱼丝"吧。在美国一所著名大学里的历史课上,教授向来自各国的同学提问:"要生存还是要灭亡。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在考查同学们的知识与记忆。"沉寂了半天之后,吉田站起来说:"威廉·莎士比亚"。"很好。"教授接着又问:"那被誉为  相似文献   

17.
读书     
《今日民航》2011,(6):103-103
《关于爱与性的一切,你全错了》新世代爱情与两性生活的经典指导手册关于爱情与两性的话题,我们往往信奉一些未被证实的"真理",这些所谓真理如果囫囵吞下,可能会给一个人的快乐心情和恋爱关系带来毁灭性的损伤。本书作者即从众多的"真理"中筛选出了最"谬不可言"的25  相似文献   

18.
追腥有益     
汪朗 《今日民航》2010,(5):118-118
中国古人于饮食方面多有经典之言。"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便是一例。这句话出自亚圣孟柯他老人家之口,大意为只要是美味,不分男女老少高低贵贱,大家就会通通地喜欢。不过,圣贤之言未必都是真理。古往今来,国人中南人之口与北人之口,所"嗜"之味,往往相差甚远;中国外国人士之"嗜",更是难以达成一致。安理会如果闲得慌,不妨去制订全球美食标准,保准否决票源源不断,比解决伊朗核危机还费神儿。  相似文献   

19.
朱映晓  王梓超 《今日民航》2010,(10):120-120
让一个女人夸另一个女人漂亮是颇不容易的事——如果另一个女人是李嘉欣、关之琳那样的又另当别论。我一位男性朋友说:女人往往会觉得自己比别的女人年轻漂亮。而白先勇小说《谪仙记》里,"我"终于见到了太太慧芬的女友、女主角李彤,美貌  相似文献   

20.
皇粮难吃     
汪朗  王梓超 《今日民航》2010,(7):118-118
中国的官吏似乎一向有皇粮可吃。春秋战国时,秦国中层以上干部为"有秩吏",按官职大小配给粮食。一年领取皇粮600石以上,则属于"显大夫",相当于现在的高干。"有秩吏"除了日常可吃皇粮,因公出差还另有补助,可以享受由沿途驿站供应的饭食。否则,让领导干部背着个米袋子到处跑,也实在不成话,影响形象。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