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及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科技期刊的价值及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内容和流程,指出了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及提高科技期刊编辑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6月16-22日,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权,中国宇航学会在京举办第三期航天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63名来自航天和航空领域的科技编辑接受培训。这是在航天科技期刊联盟成立以来,中国宇航学会连续3年举办航天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6月16-22日,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权,中国宇航学会在京举办第三期航天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63名来自航天和航空领域的科技编辑接受培训。这是自航天科技期刊联盟成立以来,中国宇航学会连续第3年举办航天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发部孙国斌总师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质量处周涛处长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中国宇航学会副  相似文献   

4.
从编辑工作实践出发,阐述了科技期刊编辑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探讨了“专”的知识内容,“博”的内涵,以及“博”与“专”的关系。建议编辑人员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一专多能”的“杂家”。  相似文献   

5.
今年八月,航空航天部对航天系统的科技期刊进行了质量评比,评委会按照刊物报导、编辑、出版和管理的质量检验评比标准,从34种科技期刊中,评选出15种优秀期刊。《航天控制》被评选为优秀期刊并被授予二等奖。  相似文献   

6.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在两院院士王大珩、中科院院士及“两弹一星”专家王希季、工程院院士林华宝、工程院院士张履谦的大力支持和呼吁下,200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新闻出…  相似文献   

7.
《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30(1):F0003-F0003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30(3):F0002-F0002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2007年2月6日,《航天控制》编辑部在北京召开了编辑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航天控制》的部分编委、审稿专家和在京的编辑部成员。会议由侯雄主编主持,编辑部主任高世文和副主任倪茂林做了2006年编辑部工作汇报。2006年,在主办单位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和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的支持下,在全体编委、审稿专家和编辑的共同努力下,《航天控制》的发行量有了大幅增长,影响力不断扩大,稿源充足,且稿件水平稳步提高。会上,各位编委和专家纷纷发言,畅谈一年来的工作体会和后续工作建议。大家都希望《航天控制》能…  相似文献   

10.
《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30(2):F0002-F0002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一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2013,(3):47
《中国航天》是大型综合性权威航天期刊,入选国家期刊方阵,为国家双百期刊,同时也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航天》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航天信息中心)主办,内容涵盖航天技术开发、空间科学研究、航天技术应用、航天人才培养、航天科普宣传和航天文化传播等方面。本刊为月刊,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1.征稿范围本刊设有"中国报道"、"航天产业与国民经济"、"航天政策与管理"、"航天活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13,(7):21
《中国航天》是大型综合性权威航天期刊,入选国家期刊方阵,为国家双百期刊,同时也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航天》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航天信息中心)主办,内容涵盖航天技术开发、空间科学研究、航天技术应用、航天人才培养、航天科普宣传和航天文化传播等方面。本刊为月刊,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13.
投稿须知     
正《中国航天》(Aerospace China)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的在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月刊,每月下旬出版发行。《中国航天》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卫星应用、航天防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进展,解读中国航天政策和重大事件;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关注航天人才教育、航天科普宣传与航天文化传播等。读者对象为航天和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广大航天爱好者。  相似文献   

14.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道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 ,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 1999年 ,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 ,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 ,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 ,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在两院院士王大珩、中科院院士及“两弹一星”专家王希季、工程院院士林华宝、工程院院士张履谦的大力支持和呼吁下 ,2 0 0 0年 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  相似文献   

15.
投稿须知     
正《中国航天》(Aerospace China)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的在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月刊,每月下旬出版发行。《中国航天》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卫星应用、航天防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进展,解读中国航天政策和重大事件;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关注航天人才教育、航天科普宣传与航天文化传播等。读者对象为航天和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广大航天爱好者。  相似文献   

16.
投稿须知     
正《中国航天》(Aerospace China)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的在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月刊,每月下旬出版发行。《中国航天》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卫星应用、航天防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进展,解读中国航天政策和重大事件;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关注航天人才教育、航天科普宣传与航天文化传播等。读者对象为航天和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广大航天爱好者。  相似文献   

17.
欢迎广大读者订阅2013年《航天电子对抗》。本刊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以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18.
投稿须知     
<正>《中国航天》(Aerospace China)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的在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月刊,每月下旬出版发行。《中国航天》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卫星应用、航天防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进展,解读中国航天政策和重大事件;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关注航天人才教育、航天科普宣传与航天文化传播等。读者对象为航天和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广大航天爱好者。  相似文献   

19.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道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一神舟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 在两院院士王大珩、两院院士及“两弹一星”专家王希季、中科院院士林华宝、中科院院士张履谦的大力支持和呼吁下,200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航天返回与遥感》全国统一发行刊号。 《航天返回与遥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508所主办,季刊,大16开,68页。主要报道  相似文献   

20.
投稿须知     
<正>《中国航天》(Aerospace China)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的在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月刊,每月下旬出版发行。《中国航天》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卫星应用、航天防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进展,解读中国航天政策和重大事件;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关注航天人才教育、航天科普宣传与航天文化传播等。读者对象为航天和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广大航天爱好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