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庚晋  白杉 《飞碟探索》2002,(5):25-27
珊瑚是动物不是植物珊瑚,又名海石花。它既不是植物,也不是矿物,而是由单细胞的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在深海中天然长成,形状怪异、美妙绝伦。一块珊瑚,往往是成千上万甚至是几亿个珊瑚虫的群体。活的珊瑚在海水中五光十色,黄的、绿的、紫的、红的,鲜艳夺目,被称为海底之花。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白色珊瑚,是珊瑚死后留下的残骸。珊瑚虫很小,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它没有眼睛、鼻子等感觉器官,只有灵敏的触手。触手随水流慢慢漂动,自由地伸缩,捕捉流经附近的浮游生物和碎屑。在受到惊吓时,触手能即刻缩回来。珊瑚的刺细胞是一…  相似文献   

2.
李有观 《飞碟探索》2013,(12):24-25
一天,美国商人路易斯·威斯康迪走进他在新泽西州贝永市开的馅饼店的厨房,差一点被一股他认为很臭的气味熏倒。他认为这是那箱刚送来的西红柿发出来的,于是他马上拨通了向他供应蔬菜的批发商的电话,怒气冲冲地责备说:“你把烂西红柿卖给我了!”事实上,西红柿是好的,威斯康迪的嗅觉出了毛病。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人有5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有人认为,除了这5种感觉之外,还有一些感觉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和意识里,只是我们不知道或不甚熟悉。例如杂技演员在高空走钢丝,这时他身上的第六感觉会帮助他维持身体平衡,这是“空间位置觉”。还有一种感觉在影响着我们,就是“时间觉”。  相似文献   

4.
正想一下,如何能抓住一只苍蝇?是的,动作要飞快,因为像大多数昆虫一样,苍蝇可以360°检测到周围的活动。苍蝇眼睛是复眼,由大量微小的光感受器(又称"小眼")组成。这些小眼同时工作,可获取一个宽视场马赛克视图。蚂蚁可拥有几个到1000个小眼,苍蝇和蜜蜂有几千个小眼,而蝴蝶和蜻蜓有几万个。小眼数量越多,昆虫的视场越宽,视力就越锐利。利用类似的原理,科学家研发了一种积分  相似文献   

5.
1961年,科学家建造了一个巨大而且灵敏的装置,用于接收广阔太空中的各种无线电波,希望能从中发现某些智慧生物的电信号.那次偿试失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的某一天,这类实验一定能够成功.我们为什么这样说呢?为什么这样确信外层空间有智慧生命存在呢?首先,现代恒星形成理论认为,几乎每一颗恒星,都有多少不等、大小不一的行星环绕.就目前我们所知,宇宙中的恒星数以亿计,  相似文献   

6.
寻找能保存化石的最佳岩石 有了年代目标后,我们等于在地质柱状图中确认出我们想要探勘的岩层。接下来的挑战,则是要找到在该时期形成的某一类岩石,它的形成情况恰好适合保存化石。岩石会在各种不同环境下形成,而形成时的状况会在岩层中留下明显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钱磊 《飞碟探索》2008,(8):32-33
美国空军以另一种形式,卷入UFO调查之中。UFO调查始于二战期间对第八部队战斗机的调查。美国空军也派情报人员去调查早期的许多UFO现象,但并没有认真地对待此事。然而,1947年在空军基地白沙试验场,部队工作人员利用灵敏仪器发现的UFO现象的事件很快引起了美国空军的注意。他们发出密令:所有的UFO报道都要送往代顿市的器材司令部的技术情报处。  相似文献   

8.
尽管玛雅人属于蒙古人种,但是他们在石刻中的人物经常长着明显的鹰钩鼻子.今天我们看到的玛雅人都长着中国脸,但是他们保留下来的残缺图片中却不乏白种人的特征,甚至玛雅神话传说中也有金发白人.这都说明了最初来到美洲的人们本来就是种族混合体,各个人种都有,只是时间悠久,少数种族就被多数种族同化了,以至于今天我们再也找不到金发的白种玛雅人.  相似文献   

9.
众议院     
《飞碟探索》2011,(4):28-28
李雪麟:外星人到底在宇宙的哪个角落呢?我认为在黑洞里!首先,那里是整个宇宙中唯一我们看不到内部结构的地方;其次,我们通过科技手段几乎把宇宙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探寻过了除了黑洞内;再者,如果外星人不在我们最先进的仪器能探测到的范围之内,它们不可能那么快、那么频繁地拜访我们,地球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UFO事件,  相似文献   

10.
多种示漏气体分析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鉴欧洲空间中心所用检漏仪的原理及主要技术措施,采用分子泵和机械泵的真空获得系统、钛升华泵和旁通阀真空维持系统、高灵敏的质谱分析系统,研制出了一次能检测出多个系统的高灵敏的多种示漏气体分析仪。文章介绍该分析仪的原理、设计方案、设计特点、设计计算。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分析仪在大气环境条件下,最小可检测He,CF4的浓度小于5×10-8,对Ne小于5×10-7。  相似文献   

11.
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夏日晴朗的夜晚,仰望深邃宽广的天空,种种疑问不禁涌上心头:这无边际的天空中,点点闪烁的繁星上到底有些什么?传说中的嫦娥到底在不在月亮上?其他的星球上到底有没有生命?这些生命都是些什么形态?它们有没有类似于地球人的智慧?这个谜真是让人伤脑筋,而至今仍无法解开。现代科学家经过缜密的计算后告诉我们,仅我们银河系就有1000亿颗恒星,除去各种不可能的条件之外,尚有100万颗行星上可能产生文明,也就是说恒星周围的行星上产生生命的可能只有二十万分之一。虽然这种可能很小,我们仍然…  相似文献   

12.
钟基因     
王亮 《飞碟探索》2003,(2):15-15
钟基因是一种计时基因,可规范每日不同的活动,如睡眠、进食和其他新陈代谢的基本功能。科学家早已发现三种钟基因,基因内的蛋白浓度每日24小时循环升降;2001年五月,科学家第一次从哺乳动物(老鼠)身上发现钟基因,这种基因,和从水果苍蝇发现的一种钟基因(称per)很相似,2001年9月份在人类身体内找到钟基因。这些发现证明了钟基因是自古保存下来的。2001年12月,科学家亦发现,除了在水果苍蝇的脑里,在其他纤维也可找到称per的钟基因。钟基因相信是用来调整生物一天的节奏的,科学家希望透过对生物节奏的研究,能…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刚入门的天文初学者或是有经验的观测者,双筒望远镜都是不可或缺的天文观测最佳辅助工具,它有着专业天文望远镜无法取代的优点。就光学特性而言,一架适合看星星的双筒望远镜成像明亮、视野宽阔,就机械性能而言,双筒望远镜较专业天文望远镜轻便、操作容易、机动性强。对于想一窥星空奥秘的初学者而言,购买双筒望远镜要比投资专业天文望远镜在经济上的负担轻得多,所以笔者在此要推荐大家使用双筒望远镜了。下面我们首先讨论一下如何选择双筒望远镜,其次再说说双筒望远镜在天文观测中的实际应用。  双筒望远镜是一种非常实用的…  相似文献   

14.
投奔智能人     
曾参加过不明飞行物考察的美国空军飞行员迈尔·诺艾尔在后来讲述到,这件事发生在1953年底和1954年最初的几个月。那时候我和飞行学校我的同学都未能参加朝鲜战争———因为我们正在学校学习。刚一毕业,我们就被编入部署在美国西部的航空大队。过了些时间,指挥部从中挑选了三个人,其中也有我。我们被告知,将要执行一项事关国家安全的任务。这项任务与不明飞行物有关。并叮嘱我们,所有在执行任务中发生的一切,都要严格保密,接着给我们放映了从军用飞机上拍摄到的一些东西,屏幕上能看见上百架不明飞行物。这些资料大部分来自…  相似文献   

15.
外星人告诉朱里奥:“你们的世界太美妙了!其生物多样性丰富多彩,没有几个世界可以与之相媲美,至少我们无法说出一个。对我们而言,这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有我们急需的各种物质,其中之一是水。非常遗憾的是,你们已经开始了破坏这个世界的行动。而在数百年前,我们也曾经有过相同的经历,相同的遭遇,相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寻找和证实UFO究竟是什么,无疑是UFO研究中最有吸引力的事情。长期以来,科学家和研究者提出了种种假说,各种假说都有一定的理论来支持。我们看到了许多假说,但经过认真分析,许多假说在事实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里试列举几种。假说之一:UFO是一种特殊的流星。有一类UFO呈圆盘状,中间厚,边缘薄,环绕中心旋转,并且发光。这类UFO是什么呢?假说者认为,这是一种进入地球大气层之前形状扁平且带有自旋的流星体。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1.这样的流星体进入大气层后,因摩擦而燃烧,表面温度可达300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人造黑洞     
几十年来,现代物理学一直存在着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这个矛盾使科学家们有时感到无所适从。这就是:我们有两个而不是一个解释宇宙现象的体系?科学家们认识到,要想全面、准确地理解宇宙,必须将两个体系结合起来,将它们合二为一,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解释宇宙现状。然而,这两个体系都具有各自的独立性。科学家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努力找出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在宇宙中的共同作用点。  相似文献   

18.
《飞碟探索》2008,(10):5-5
3名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升空。在此之间,“神舟”计划的两次载人飞行分别是1人和2人,而这些是3名航天员飞上太空。这个数字变化说明,“神舟7”号在内部空间和舒适程度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官方网站上,自称是“美国航空航天局专业人士”的网民宣称:“以我从专业角度解读,中国新飞船已能实现航天员在舱中自由活动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许多物理量及化学量的测量都要借助于传感元件。在遥测遥控中,各种传感器更是必不可少的。现已使用的传感器中,几乎基于光、声、电、磁、机械等各种原理的都有。不论那种传感器,人们都希望能具有高的灵敏度和分辨力,同时要求应当迅速、稳定、  相似文献   

20.
寻甜记     
不是因为甜,我们才需要它而是因为我们需要它,它才甜。 以这段绕嘴的话开头,是要提醒我们,“甜”这种口味,这种能让我们愉悦的东西是从何而来——这不是我们打小习惯了的家长的贿赂,这是烙在基因里的指南针,指引着能量、热量和生命。太阳能在推动地球生物圈前进的时候,都要首先转化为糖。以最简单的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的高能碳水化合物分子,把转化的太阳能储存在化学键里,然后或者再次燃烧,提供细胞运动的能量;或者作为基本原料,来合成其他更复杂的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