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多级液氢泵级间导叶的设计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文  朱森元  刘中祥 《宇航学报》2006,27(5):1072-1075
采用径向导叶的液氢泵的试验结果表明,导叶损失大,导致液氢泵效率低。提出了一种液氢泵流道式导叶的设计方法,并针对某液氧泵设计了级间导叶,试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合理,降低了级间导叶的损失,提高了液氧泵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低温箔片轴承技术已经在液氧和液氢涡轮泵中得到了使用。低温箔片轴承提高了涡轮泵的可靠性并降低了费用。液氢和液氧涡轮泵箔片轴承的主要技术已经由 NASA 路易斯研究中心、马歇尔飞行中心和麦道公司进行了试验验证。箔片轴承在液压和液氢中以高的负荷量和宽的转子动态范围内进行了100多次起动/停车试验,总试验时间有好几个小时,箔片轴承液氢涡轮泵和箔片轴承液氧涡轮泵都已进行了验证试验。他们的试验结果表明:箔片轴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可调节范围宽,需要的冷却流量小,箔片轴承涡轮泵可靠性高,而且费用低。  相似文献   

3.
液氧/煤油发动机试验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伟民 《火箭推进》2005,31(6):50-56
设计并建立了液氧/煤油发动机发生器-涡轮泵联动装置和整机试验系统。详细介绍了推进剂供应系统、煤油回流系统、试验工艺辅助系统、控制系统的组成及试验能力,重点论述了关键试验工艺技术,主要包括启动技术、增压技术、试车工艺、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型活塞泵增压轨/姿控发动机系统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新型活塞泵增压轨/姿控发动机系统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活塞泵增压轨/姿控发动机系统方案,介绍了新型活塞泵增压轨/姿控发动机系统特点并分析了新型发动机系统关键技术,开展了新型活塞泵增压轨/姿控发动机系统研究,掌握了主要组件设计技术,获得了活塞泵增压系统仿真特性。  相似文献   

5.
钟静漪 《中国航天》1992,(11):42-44
介绍了北京市火箭发动机试验研究所的液氢两相流研究试验系统的特点和它的4个子系统——称量系统、增压系统、输液与液体回收系统及测量与控制系统的概况,并给出了用砝码动态替代法的质量流量精度。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小功率冲击式涡轮性能试验方案,该方案由燃气路和水路组成,通过酒精发生器获取高温高压空气驱动涡轮转动,泵为水介质增压作为负载进行涡轮性能试验,保证了试验涡轮状态与真实产品状态的一致性.以涡轮相似换算准则为基础在试验系统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设计试验工况.本涡轮性能试验方案利用泵水力性能核算涡轮输出功,根据实测的涡轮压力、温度等参数,最终获得涡轮效率随涡轮速比变化的性能曲线.通过设计考台试验件及考验方法,确保试验系统参数测量的稳定可靠.经某上面级发动机涡轮泵作为试验对象验证,采用该试验方案可以获取涡轮效率.同时3件试验涡轮转子的性能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该上面级发动机涡轮转子性能一致.  相似文献   

7.
李志刚  安阳  叶小强 《火箭推进》2022,48(2):105-116
针对某液氢涡轮泵级间迷宫密封流体激振诱发转子涡动失稳问题,开展了孔型阻尼密封方案设计及密封泄漏特性和转子动力特性评估研究。通过不同密封间隙、孔径和孔深等关键几何参数的组合,共设计液氢孔型阻尼密封方案25种。采用定常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预测方法,计算分析了密封间隙、孔径和...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日本的LE-7发动机试验多次失败,并毁坏了LE-7的一台试验样机。 对这次事故的初步调查发现,其原因是连接液氢涡轮泵与主喷嘴的一个弯管上的焊缝处温度过高,致使铬镍铁合金弯管与涡轮泵连接处出现裂纹,裂纹延伸到喷嘴使氢气泄漏。日本将对  相似文献   

9.
马杰伟 《火箭推进》2004,30(2):54-58
一项减少重复成本的主要方法就是限制零件数量和简化机械结构.涡轮泵在火箭发动机总成本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大约是30%,因此,理应对涡轮泵进行设计简化.对于可贮存的液氧/烃或者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把涡轮泵设计成一轴化是有价值的.然而,对于液氧/液氢发动机,由于两推进剂密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最佳方案就是燃料泵和氧化剂泵分别采用不同的转速驱动.在这种方案中,可以仅用一个涡轮来带动液氧和液氢泵,不过两泵之间要通过齿轮来传递转速,例如HM7或RL10发动机就是这样的结构.但是,齿轮在低温环境中的工作是不可靠的,此外,成本和重量也是问题,带有齿轮的涡轮泵适用于低推力发动机,为低功率涡轮泵.目前,低温火箭发动机推力室通常采用两个独立的涡轮泵来供应推进剂,一个涡轮泵是供应液氢,另一个供应液氧(某些俄罗斯的发动机除外).可以采用正反转涡轮,使得氧化剂泵和燃料泵处于单一壳体内.该正反转涡轮设计的约束条件如下:每个转子必须按所需转速驱动相应的泵;每个转子必须传递驱动泵的功率;必须对轴向载荷进行监测,以免轴向推力轴承过载.设计的自由度包括转子半径和涡轮的压力叶栅.本文给出正反转涡轮一个简单的一维理论,考虑了每个转子半径的不同,并对一组同一规格的两个轴流涡轮与正反转涡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欧洲动力装置公司(SEP)是阿里安5运载火箭第一级HM60/Vulcain发动机的主承包商。目前,该公司即将结束Vulcain发动机的初步方案论证。 SEP将负责Vulcain发动机燃气发生器和液氢涡轮泵,意大利的菲亚特公司将负责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运载火箭增压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的开展,新型120t级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将得到广泛的使用,该发动机采用的推进剂贮箱增压系统设计被列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的重大关键技术之一。在对国内外主要液体运载火箭增压方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120t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的贮箱增压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液氧贮箱采用压力传感器与电磁阀组合的常温氦气加温增压,煤油贮箱采用压力传感器与电磁阀组合的常温氦气增压方案,并针对液氧贮箱采用常温氦气加温增压的方案开展了理论分析和全尺寸系统级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该增压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2.
液氧/煤油发动机煤油预压涡轮泵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氧/煤油发动机采用独立的预压涡轮泵装置可减小推进剂组元贮箱的增压和提高主泵的转速,从而提高主泵的效率并降低其结构质量。以煤油预压涡轮泵为例,阐述了预压泵结构特点、轴承冷却系统及轴向力平衡装置。为提高预压泵的抗汽蚀性能和扬程.提出了变螺距变轮毂诱导轮方案,分析了流量系数、螺距及轮毂形状,并对诱导轮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其内部流场结构。水力试验结果表明,煤油预压泵性能稳定.在预压泵额定流量下,可使煤油主泵的入口压力提高约0.4MPa,与设计值相符。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气动增压空间推进系统方案及组成,开展了基于气动增压原理的新型发动机技术试验研究,重点分析了气动增压空间推进相关技术试验结果和系统性能。结果表明,气动增压空间推进系统同时具备多次起动和高室压的优点,相关技术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一种典型漏热工况下液氢加注管道内径的选择方法。选择合适内径的加注管道能够降低液氢的加注消耗量,降低试验成本。液氢加注消耗主要包括:预冷管道液氢消耗;克服流阻液氢消耗;热侵造成的液氢消耗。根据典型漏热工况的要求,进行了管道的绝热结构设计。上述方法已被应用于某型号试验容器加注管道的设计和加工,并通过实际运行,对其加注效率和预冷液氢消耗量进行了核实。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闭式增压控制方案,三模冗余增压控制装置录取推进剂贮箱冗余设置的数字压力传感器信号,基于闭式增压控制方程,采用3取2表决输出控制指令对多路电磁阀实施开闭控制,使贮箱压力控制在理想范围;然后介绍了闭式程序增压和备保固定时序增压的控制算法。工程应用和试验结果表明,闭式增压控制技术方案可行,增压控制方法合理。本文方案产品通用性好,增压控制可靠性高,系统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在通常重力条件下。用于载重飞行的体积为4.89m~3的液氢储箱增压及排出的一些试验结果。增压及排出时间是个可变参数。用以研究所要求的长传导时间对未来空间飞行应用的影响。现在发现,在较短的增压及排出过程中,通过增加工作时间来增加压力损耗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样.在长的增压或排出过程中,通过减小操作时间来减小压力损失,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液面上气隙部分进行的气——壁间的热传递是能量转换的主要方式。在排出与长时间的增压过程中有50%以上的压力能通过箱壁的加热损失掉了。先进的数据分析将要求一个多维的方法与提高测试液气界面迁移现象的能力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液体运载火箭全数字闭式增压控制系统方案,并对系统原理、关键控制设备进行了论述,提供了闭式增压的控制方法。新一代运载火箭工程应用与试验结果表明,全数字闭式增压控制系统稳定可靠,方案可行,可在液体运载火箭工程设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结合在氢氧火箭发动机及箭体组件试验过程中遇到实际情况,提出了液氢介质在密闭容器内饱和过程状态变化的问题,该问题的分析结果可以用于试验过程的安全评估。首先利用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对密闭容器内氢介质的饱和状态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根据模型的数学解析结果对饱和过程进行了定性分析,提出了临界充满率的概念,发现了饱和状态过程可以分成完全汽化、完全液化、中间饱和平衡等不同的过程。然后结合一个典型的液氢试验的工程实例,利用数学模型对饱和过程的状态参数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定性分析非常吻合。最后总结了密闭容器内液氢的饱和状态过程的规律,指出液氢充满率低时液氢可以完全汽化、充满率高时液氢可以膨胀至完全充满;同时指出,对于试验导管90%的充满率下,液氢将膨胀并充满试验腔,容易出现超压破坏风险。  相似文献   

19.
某发动机涡轮泵转子高温超速/疲劳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涡轮转子是输送液氢/液氧推进剂的关键组件,其运行状态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超速/疲劳试验是转子质量控制、极限强度考核的一种试验方法。针对某发动机涡轮转子开展了高温超速/疲劳试验研究,首先研究了试验用转接器的设计方法,然后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某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转子高温超速试验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温度对涡轮泵转子振型及临界转速等动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转子启动升速过程中常温和高温的振动幅值与支撑应力变化规律。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开展了转子高温超速/疲劳试验研究,分析了高温状态下涡轮泵转子系统启动升速过程振动幅值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温度对涡轮泵转子超速动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0.
对双组元系统的增压方案作了评价,着重论证了简易增压系统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对具有推进器特性和各种增压/输送系统变量,包括增压气体溶解度的计算机模型进行了研究.所有的方案都能满意地达到推进剂剩余量很低的要求,推进器试验数据表明,下吹式增压操作的各项要求都能得到满足.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较大的推进剂负载,使用箱体再增压的比较简单的双组元下吹系统,可以替代较复杂和昂贵的调压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