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地球扰动大气模型和建立该模型的方法。文中详细描述了该模型中,密度变化的各单个分量和风场变化的各单个分量,并给出了它们各自的计算公式。本大气扰动模型中包含了137个大气扰动状态方案,可供返回轨道计算、救生轨道计算和返回控制设计计算分别选用。  相似文献   

2.
刘亚英 《宇航学报》1995,16(2):81-84
本文以轨道摄动分析方法一阶理论为基础,其中大气阻力摄动采用数值积分方法,给出一种可利用各种大气模型进行轨道摄动分析的计算方法,并利用三种高层大气模型(CIRA-72,CIRA-86和DTM)和三个太阳活动水平(F10.7=100,150和200)分析比较了大气阻力摄动对高度为400km的空间站轨道漂移和寿命的影响,以及估算修正轨道漂移所需的能量。给出的定量分析结果将为空间站或航天飞行器的轨道设计和  相似文献   

3.
地球扰动大气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地球扰动大气模型和建立该模型的方法。文中详细描述了该模型中,密度变化的各单个分量和风场变化的各单个分量,并给出了它们各自的计算公式。本大气扰动模型中包含了137个大气扰动状态方案,可供返回轨道计算、救生轨道计算和返回控制设计计算分别选用。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地研究了原来的Jacchia,1977大气模型之气,完成了对该模型的两次重大修订,这两个修订都是关于地磁活动引起的大气密度的变化,它们是在J77发表之后不久,由Jacchia本人所做的。为此作者更新了J77模型的程序版本。并对每一步修订进行了详细的数值试验。  相似文献   

5.
基于NRLMSISE-00大气模型讨论日地空间环境对地球低纬度地区边缘大气密度的影响,提出预测地球低纬地区边缘大气日平均密度的简化模型法和经验法。简化模型法利用地磁活动和太阳活动的11年准周期特性,通过预测地磁活动和太阳活动的变化规律以预测地球边缘大气密度。经验法则直接利用第23个太阳活动周期的日平均密度变化曲线经过傅里叶变换处理得到日平均密度变化规律曲线,然后将曲线拟合得到不同高度下的密度昼夜波动规律,再利用预测得到的日平均密度即可计算出具体当地时间对应的密度情况。误差分析说明经验预测法比简化模型法精度更高。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精度并且使用方便,可用于地球边缘大气密度的工程化预测计算。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国区域内卫星影像大气校正中气溶胶模型的适用性问题,基于Lorenz-MIE理论,结合多角度偏振相机(DPC)的3个观测通道,分析了中国典型气溶胶模型的光学特性,并将其出现频率较高(>5%)的模型组合用于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AHSI)观测仿真数据的大气校正中。通过对比校正结果,得到如下结论:在大气较为清洁的情况下,适合应用城市污染型与夏季粉煤灰型的模型组合或二次污染型与夏季粉煤灰型的模型组合,对中国区域内卫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在气溶胶光学厚度较大(或能见度较低)时,华北、华南和西北区域内卫星影像大气校正中二次污染型与夏季粉煤灰型的模型组合更为适用,华东区域则是城市污染型与夏季粉煤灰型的模型组合更适合。  相似文献   

7.
高层大气模型对空间站轨道漂移和寿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轨道摄动分析方法一阶理论为基础,其中大气阻力摄动采用数值积分方法,给出一种可利用各种大气模型进行轨道摄动分析的计算方法,并利用三种高层大气模型(CIRA—72,CIRA—86和DTM)和三个太阳活动水平(F10.7=100,150和200)分析比较了大气阻力振动对高度为400km的空间站轨道漂移和寿命的影响,以及估算修正轨道漂移所需的能量。给出的定量分析结果将为空间站或航天飞行器的轨道设计和能量估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上空过渡流区大气月平均状态的模拟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在MSIS系列模型基础上发展的大气模型NRLMSISE-00, 模拟研究了2001年—2013年中国上空过渡流区80~140 km高度的大气状态。对于中国东部和中部过渡流区, 基于模拟数据得到的月平均结果显示大气密度和温度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 还表现出与太阳活动的显著关联。谱分析的结果显示, 在90 km高度以上大气密度呈现半年周期变化, 在90~110 km高度范围这种半年变化的幅度随纬度增大。在100 km高度, 上半年出现的半年周期过程中密度的最大、最小值分别出现在3月和6月, 明显超前中、高热层的半年周期过程。  相似文献   

9.
黄美丽  王大轶  冯昊  田百义 《宇航学报》2018,39(12):1419-1424
针对中长期的平均大气密度反演问题,以我国典型遥感卫星运行轨道数据作为基础,采用实测数据反演大气密度并对MSIS00模型进行局部修正,并将修正后的模型应用于遥感卫星推进剂的预算,仿真结果表明:得到的修正大气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且采用修正后的大气模型得到的轨道维持推进剂消耗比修正前减少了近35%,达到了在保障卫星安全运行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整星质量的目的。研究结果还可用于我国未来航天器的高精度轨道预报、推进剂预算、碰撞规避等任务。  相似文献   

10.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的环境要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大气环境质量日渐恶化,大气污染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其通过呼吸道直接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危害,引发一系列的疾病。为了清楚污染物的来源,掌握颗粒物在大气中的分布情况,污染物源解析技术应运而生。通过污染物源解析技术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各个来源所占比例,只有从源头上掌握了污染物的种类和贡献率,才可以更好的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本文主要介绍了排放清单、扩散模型、受体模型三种源解析的方法以及各方法的应用概况,分析了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其中对受体模型中三种方法的原理、实际运用范例以及未来源解析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主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