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太空》2010,(12):53-54
<正>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Conference,CSNC)是一个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加强学术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技术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系统的工程建设;加强理论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理论进步;加强应用创新,促进卫星导航产业的科学发展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将特别邀请国外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领导和卫星导航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参会。  相似文献   

2.
一个称为“内卫星”的验证质量块位于外卫星的内部空腔中,不与外卫星接触而自由飞行,由于外卫星的屏蔽,其不受大气阻力、太阳光压等干扰作用,沿着纯引力轨道飞行。外卫星会对内卫星产生万有引力作用,是内卫星纯引力轨道的主要残余干扰。根据卫星相对运动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万有引力干扰对内卫星纯引力轨道影响的分析模型;基于将外卫星绕轨道面法向旋转以调制万有引力的策略,建立了外卫星自旋对万有引力干扰影响的抑制模型。以内编队纯引力飞行系统为例,对比计算了外卫星有无自旋时万有引力干扰对内卫星纯引力轨道的影响。基于模型的分析表明,外卫星自旋能够显著抑制万有引力干扰对内卫星纯引力轨道的长期影响;实例计算表明,万有引力干扰的天长期影响能够降低5~7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3.
刘佳 《国际太空》2015,(2):56-62
<正>2014年,国外共计发射了100颗遥感卫星,其中,军用遥感卫星9颗,民商用遥感卫星91颗,而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数量达到8颗,高分辨率雷达卫星仅3颗,光学卫星数量占明显优势,质量小于100kg的卫星78颗,环境观测和气象卫星共11颗。2014年,世界遥感卫星技术迅速发展,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以色列、韩国、印度的卫星都具备拍摄亚米级全色分辨率的能力;美、欧、日具备优于2m多光谱分辨能力。在高分辨率光学成像方面,美国独占鳌头,其民用卫星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全球小卫星(本文中提及的小卫星专指发射质量低于500kg的卫星)活动延续了2013年高速发展态势,年度发射总数再创新高,小卫星能力再上新台阶,小卫星应用再创新模式。同时,小卫星继续发挥航天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国外依托小卫星开展了大量前沿技术和创新概念在轨飞行验证项目。  相似文献   

5.
<正>2009年11月29日,我国最大的卫星有效载荷技术产业化园区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破土动工。三年后,这里将建成一个集卫星有效载荷设计、研发,卫星核心系统总装集成和卫星应用为一体的卫星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6.
近日,航天新闻网站公布了2012年全球主要固定卫星业务运营商排名:国际通信卫星公司拥有54颗在轨卫星,年收入为26.1亿美元,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欧洲卫星公司拥有53颗在轨卫星,年收入为24.1亿美元;欧洲通信卫星公司以31颗在轨卫星和16.6亿美元的收入排名第三;排在第四到第十位的分别是加拿大的电信卫星公司、日本的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Conference,CSNC)是一个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加强学术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技术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系统的工程建设;加强理论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理论进步;加强应用创新,促进卫星导航产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小卫星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工程技术和科学、艺术一样,发展最终的目标将追求简化性和完善性。现代小卫星出现,说明航天技术正沿着这条规律向前发展。由于小卫星具有质量轻、体积小、成本低、性能高、研制周期短的显著优点,人们预测:小卫星发展将引起卫星应用和卫星技术方面一场重大变革。首先论述小卫星的概念和兴起的原因;其次讨论小卫星发展概况;最后研究小卫星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司耀锋 《国际太空》2010,(10):22-25
<正>□□随着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日本也研制了导航卫星,并于2010年9月11日成功发射了首颗导航卫星准天顶卫星-1(QZS-1,又名指路号),以满足本国卫  相似文献   

1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菁 《国际太空》2013,(4):26-3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步骤:第一步,"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第二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域服务;第三步,2020年左右全面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服务能力。目前,"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星座拥有14颗卫星在轨运行,包括5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  相似文献   

11.
针对遥感卫星管理控制中业务应用与底层调度紧耦合导致的操作复杂、人工干预多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策略的遥感卫星管控方法。在搭建策略管控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分层控制闭环结构,构建卫星控制闭环;提出卫星集群分域管理方法,并设置策略部署机制;详细论述了基于策略的遥感卫星管控实现方法;以海上失联舰船搜救任务为典型案例进行仿真,验证该方法可以完成异构卫星集群基于事件驱动的闭环控制。基于策略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遥感卫星管控业务的复杂度,实现遥感卫星集群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2.
重量在100千克到1000千克的卫星称为小卫星;重量小于100千克的卫星称为微小卫星;重量小于10千克的卫星称为纳型卫星;重量小于1千克的卫星称为皮型卫星。微小卫星是近年来出现的有明确用途的新一代卫星。其特点是:新技术含量高、研制周期短(一年左右)、研制经费低(数千万人民币),且可以进一步组网,以分布式的星座形成“虚拟大卫星”,微小卫星现今的发展趋势?微小卫星的出现,相当于在航天领域中实现了计算机从大型机到微型机所引起的技术革命。80年代以来,美、德、法、俄等国家的一些公司相继开展微硅陀螺、微硅加速度计等微型惯性仪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小卫星编队飞行及其轨道构成   总被引:53,自引:6,他引:53  
由若干颗小卫星编队飞行组成一个分布式卫星 ,其功能相当或超过一颗大卫星 ,也称为虚拟卫星 ,这将开拓小卫星一个完全崭新的应用领域。文章首先论述编队飞行概念和轨道构成 ;其次讨论虚拟卫星可能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正>8月31日,据中国气象局在京召开的碳卫星在轨测试总结评审会透露,碳卫星已完成在轨测试全部工作,卫星各项功能、性能指标符合研制任务书的要求,取得圆满成功。碳卫星是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去年12  相似文献   

15.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不管现代小卫星有多少优点,同样也存在某些缺点。比如:单颗小卫星有效载荷质量和功率有限;对单点故障敏感;短期运行寿命和高风险;难以找到廉价可行的发射工具(相对大卫星而言,每千克发射费用高)。如何扬长避短呢?在应用上,通过采用分布式空间系统,就能克服小卫星的种种弱点,让小卫星应用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建立卫星成本估算关系式所用的回归分析法;重点给出了以近年来29颗国外小卫星的实际成本数据为依据,用回归分析法拟合,得出小卫星的成本估算关系式;除了给出最常见的以卫星干质量为自变量的成本估算关系式外,还给出了以其他功能、性能参数为自变量的、多种形式的成本估算关系式;并以实例,对不同的自变量计算出成本估算值,取他们的带权平均值得到最后的小卫星成本估算值;最后给出了含双自变量的小卫星成本估算关系式。  相似文献   

17.
近来较一致的看法是 :重量在 10 0 0 kg以上的卫星统称为大卫星或大型卫星(L arge Satellite) ;重量在 10 0 0 kg以下的统称为小卫星或小型卫星 (SmallSatellite)。其中 ,Small Satellite又可分为以下 6类 :重量在 5 0 0~ 10 0 0 kg间的称为小卫星 (smallsat) ;重量在 10 0~ 5 0 0 kg间的称为超小卫星 (minisat) ;重量在 10~ 10 0 kg间的称为微卫星(microsat) ;重量在 1~ 10 kg间的称为纳卫星(nanosat) ;重量在 0 .1~ 1kg间的称为皮卫星(picosat) ;重量小于 0 .1kg 的称为飞卫星(femtosat)小卫星如何按重量分类@童兴…  相似文献   

18.
小卫星的现状及军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类越来越难以负担昂贵的卫星发射费用 ,而且对卫星的功能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所以人们从来没有停止对新型卫星的探索。随着小型电子设备和推进装置的发展 ,加速了新一代小型卫星的诞生。1 小型卫星具有大型卫星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 ,小型卫星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与大型卫星相比 ,小型卫星具有独特的优点 :重量轻、成本低、研制周期短、系统投资少 ,可以大批量生产 ;能够机动发射、生存能力强、能适应未来战术作战的需要 ;可充分利用大型卫星发射火箭的剩余能力进行搭载发射 ,大大节约发射费用 ;可以覆盖包括极区在内的全球任何…  相似文献   

19.
姜焱  庞丹  潘晨 《太空探索》2015,(2):10-13
<正>截至2014年8月16日,海洋二号卫星在轨运行三周年,三年多的实践证明,该卫星观测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测定轨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星地激光高速数据传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成果彰显了我国卫星关键核心部件自主研发能力,促进了我国卫星研制生产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正>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小卫星技术、管理及应用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宇航学会、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拟于2015年6月在京联合召开"2015年小卫星技术交流会",会期一天。会议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承办,《航天报》、《宇航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