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电缆敷设是影响飞机系统电磁兼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电磁兼容方面对电缆的安装设计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电线电缆的电磁兼容性分类与布线要求,对电缆按地的电磁兼容性技术进行了阐述,并讨论了电缆屏蔽层的接地方式、接地点对电磁耦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导弹自动测试系统电磁兼容性特点与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系统组成对电磁兼容性测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对解决自动测试系统潜在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对充分发挥测试系统的性能、降低电磁干扰、实现系统电磁兼容性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Χ型电子式程序控制器研制中,开展电磁兼容性试验,并应用GJB 151A–1997和GJB 152A–1997验证产品电磁兼容性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4.
地线设计在PCB电磁兼容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了电磁兼容性(EMC)的基本概念,并结合某项目实际应用,说明地线设计的一点改变即可在PCB电磁兼容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中分析了超短波话音电台的工作原理,通过对超短波频段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机载超短波话音电台的性能指标特点及抗干扰措施原理和人体的感官要求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飞机电磁兼容性试验中对机载超短波话音电台电磁兼容性能指标考核方法,并例举了3种情况,分析这种考核方法的电磁兼容性评估规则,为电磁兼容测试人员在进行飞机级超短波话音电台电磁兼容性测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洪都科技》2011,(2):18-20,34
简要介绍电磁兼容相关的各项技术,并对电磁兼容防护性设计中的滤波技术做了详细分析.电磁兼容性设计是提高产品可靠性的技术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电磁兼容性控制是电磁兼容领域最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是否能到比较好的水平,它几乎囊括了电子领域全部的内容,本文仅从工程实际提出进行电磁兼容控制采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8.
电磁兼容性试验中若干问题的解决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电磁兼容性试验的实践经验,从电磁干扰源、耦合途径、敏感设备这3个发生电磁兼容性问题的主要因素入手,对电磁兼容性试验中易于超标的项目,提出了若干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利用这些在工程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方法,可以在电磁兼容性试验中少走弯路,达到降低产品的研制成本并加快产品的研制进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美国陆军电子靶场的电磁环境试验设施负责对军用通讯设备和武器系统进行自动化电磁兼容性试验。本文介绍了电磁兼容性试验从过去耗资费时的野外试验方法演变到今天自动化快速试验设施的进展情况。介绍了同战术仿真和干扰预测有关的试验方法和分析方法,以便对电磁兼容性鉴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电磁环境是制定飞机和机载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的依据,本文阐述了确定电磁环境的方法,并对飞机飞行区域以及机内的电磁辐射环境进行了分析.出时还讨论了试验室内的电磁环境电平大小对电磁兼容性试验,天线方向图和雷达反向散射横截面积测试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陈奎 《航空计算技术》2009,39(5):111-114
主要介绍了基于DSP的交流发电机控制器电磁兼容(EMC)问题的研究意义,对该控制器的EMC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从接口电路设计、总线设计、电源电路和结构设计,以及印制线路板的布局这几个方面,分析了抗电磁干扰的基本方法,提出了解决交流发电机控制器EMC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依据有关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并结合国内外的情况,着重对电磁兼容性标准剪裁的必要性、方式、方法、时机和分工问题进行了论述,同时提出在项目剪裁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有效载荷设备之间高速率数据信号通过LVDS电缆进行传输,LVDS(低压差分信号)电缆的EMC特性对系统产生直接影响。LVDS电缆采用Pro/e软件进行三维设计和建模,通过电缆三维模型嵌入EMC软件的接口研究,摸索一套模型导出、重建、剖分和创建等的行之有效地方法。接口研究开创了LVDS电缆三维模型与EMC 软件接口从无到有的先河,初步搭建了Pro/e三维设计软件与系统级电磁仿真软件的桥梁。通过对航天器LVDS电缆在整星上布局的优化和EMC特性的分析,有力保障了航天器载荷可传输优质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包晓宁  赵培林  张保中  胡志文  兰于清  薛飞 《航空学报》2020,41(6):523464-523464
生命保障系统为适应新型战斗机发展需求,围绕"以人为保障对象"系统特征,采用基于系统工程的需求/功能分析方法,从飞机总体、生理、六性、飞管、任务等需求出发,提出系统需求,开展需求分析向工程实践转化研究,确定分解了系统、成品的设计及指标要求。通过系统架构优化、提高快速响应能力研究,建立大系统综合的系统架构。基于数据共享、控制融合的飞管平台以及氧气介质传感器技术,结合六性、FMECA和FTA,开展数字协同环境下生命保障系统综合设计,系统电子信息化程度取得突破,具备高度综合的全数字显示与控制、自主诊断和状态监测能力,获得高效维修保障能力,为实现玻璃化座舱、快速出动、快速布防、跨区域作战、自主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基于MSP430汽车防抱死制动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控制器的设计。控制器以MSP430F149单片机为核心,根据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轮速传感器,对轮速进行滤波、放大、整形等实现车轮速度的采集。采用基于车轮滑移率的防抱控制理论,根据车速、轮速来计算车轮滑移率。在硬件设计方面,根据系统选择了MSP430F149单片机,设计出信号输入回路、输出驱动回路、电源部分,给出了系统结构原理图。  相似文献   

16.
航空电子设备正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飞机燃油测量系统中,传统的液位测量技术已影响了这一趋势的发展。磁致伸缩技术的引入不但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提高了飞机燃油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文中通过对采用磁致伸缩技术的液位测量传感器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介绍,分析出这种传感器在航空领域应用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并给出应用这一技术的飞机燃油测量系统的电路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7.
The electric field associated with geomagnetic disturbances gives rise to potential differences at the Earth's surface. Thus, currents are induced in power transmission lines which are earthed at both ends through transformers. The currents vary so slowly with time that they can be considered direct currents. The phenomenon has been studied in Finland for some years, and in connection with this research induced currents have been measured at four places by recording the current from the transformer neutral into the Earth. These measurements are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In addition,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of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s and of the currents is discussed.Paper presented at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Wrocaw Symposium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Wrocaw (Poland), 17–19 September, 1980.  相似文献   

18.
供电系统的干扰模式及抑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天顺  王伟  吴超 《飞机设计》2010,30(4):64-70
供电系统的电磁干扰主要由发电机噪声、整流谐波、开关频率和它的谐波,以及在开关转换中高速电流和电压的瞬变所引起,这些干扰可通过传导和辐射的方式直接影响交流电网和用电设备。所以,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就是电磁干扰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机箱电磁屏蔽效能的优劣影响惯导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能,而孔缝是造成电磁泄露的重要原因。本文运用FEM分析计算软件Ansoft HFSS,分析了缝隙的形状和不同组合对机箱屏蔽效能和谐振频率的影响,提出了改进措施提高屏蔽效能。并对惯导系统电子设备机箱的设计进行了比较,为选择屏蔽效能较好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飞机系统综合试验中,线位移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对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线位移传感器静态校准装置.本文主要叙述线位移传感器静态校准装置软、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并对其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实践证明,该装置设计科学、合理,能够完全满足校准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