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航空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述了我国航空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的现状,主要介绍了我国在自然环境试验、户内加速试验、腐蚀机理和测试、高温防护涂层以及表面处理和防护技术,展望了我国航空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简介了海军用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机匣、附件壳体等不锈钢和铝合金等零件 ,在短时间内发生严重点腐蚀的的环境及腐蚀原理 ,分析了现役海军用某B型发动机 9项防护技术和F4 0 4发动机的腐蚀控制体系。从一个侧面了论述了解决海军用航空发动机腐蚀防护和控制的技术途径 ,并提出了该类发动机在设计阶段腐蚀控制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国际航空》2014,(3):80-80
航空基础技术在引领,支撑和保障装备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在很多时候扮演了“使能技术”的角色。新到成果产业化的传导机制和运作能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组织编写了“航空基础技术丛书”础技术的发展脉络、历史价值.并通过总结经验.探索航空基础技术发展趋势.进一步构筑和完善了相关材料、制造,气动、测试、雷电防护等技术体系,从而夯实航空工业发展的根基.实现航空基础技术从”型号牵引”到“牵引型号’为了强化从科技创认真梳理了航空基标准.计量、强度、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用飞机航空材料和材料标准体系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材料是航空产品的物质基础,纵观我国目前民用飞机的选材特点和现状可以发现,我国现有民机型号选材大部分都在选用国外材料和国外材料标准。国产民机不用国产材料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从分析国内、外先进航空材料标准的特点入手,探寻出国内航空材料及材料标准体系不适合民用飞机发展的主要缺陷和障碍,并提出构建我国民用飞机航空材料及材料标准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航空与航海工业的迅速发展,具有耐高温、长寿命、耐腐蚀等优势的发动机叶片成为开发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和涡轮发动机的重要一环。热障涂层(TBCs)作为常用的热防护技术,一方面可为发动机叶片部分金属基底提供隔热保护,使其免受高温气体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更高的发动机工作温度使得叶片及其表面TBCs遭受严重的环境沉积物腐蚀,造成过早失效,腐蚀类型主要有热腐蚀、CMAS腐蚀、熔盐腐蚀等。腐蚀已成为限制TBCs工作温度和服役寿命的难题,抗腐蚀防护是目前TBCs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简述了以氧化钇稳定氧化锆陶瓷(YSZ)为主的热障涂层材料的主要特性,再简述了TBCs的不同腐蚀的反应机理,重点从涂层的微观结构设计、梯度涂层的设计、涂层成分改性及掺杂改性等方面与涂层腐蚀过程之间的影响关系出发,阐述了TBCs改性方法与涂层腐蚀的特点。提出未来涂层改进与防护的几种方法,最后对TBCs的腐蚀防护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航空麦面防护技术的特点及其主要进展,着重介绍了硼酸·硫酸阳极化、锌一镍合金电镀、热障涂层和含氟涂料。航空表面防护技术有许多特点。例如,航空器一般使用比强度达到极限的材料,这些高比强度的金属材料在苛刻的使用条件下,增加了发生疲劳破坏和脆性断裂的危险性,因此,要求其表面防护工艺在提高材料耐蚀性能的同时不会降低基体材料的疲劳强度,也不会成为产生氢脆和应力腐蚀等脆性断裂的诱因。另外,高推重比航空涡轮发动机的发动机热端部件在1400-1550T甚至高达1700℃下工作,这需要既能抗高温氧化又具有良好隔热效率的高…  相似文献   

7.
世界新军事变革促进了中国航空装备的跨代发展。航空计量体系作为保障航空装备跨代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其他航空基础技术一起,面临着从过去支撑型号到牵引型号发展的重要转型。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建立先进的航空计量体系和实现构想。  相似文献   

8.
结合高温防护需求–涂层材料和结构设计–涂层制备技术–涂层性能评价这一主线,探讨了国内外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常见高温防护涂层领域内相关标准的制修订现状,并结合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和科研生产的实际需求,提出了该领域内标准制修订工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耐海洋腐蚀热喷涂可磨耗封严涂层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论述,重点介绍航空发动机用热喷涂涂层的海洋气氛电化学腐蚀机理及相应涂层结构与材料设计等防护方法,提出了未来航空发动机用耐海洋腐蚀热喷涂封严涂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改型发动机中紧固件的防腐蚀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改型发动机的使用环境,对目前国内外航空装备的腐蚀防护与控制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介绍。选取典型材料40Cr Ni Mo A、GH2132、GH738、GH4169和0Cr18Ni9的螺栓、螺母和管路连接件进行盐雾试验、湿热试验和酸性大气试验以及典型连接件的盐雾试验,分析现有发动机用紧固件的腐蚀防护能力。试验表明,材料、表面质量、表面防护、安装等对紧固件的腐蚀有较大影响,进而从合理选材、结构设计、表面防护与工艺等方面提出了紧固件腐蚀防护与控制的技术要点,为后续紧固件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针对镁合金材料在航空发动机使用中容易腐蚀而被限制使用的问题,从适航条款出发,结合案例分析,系统梳理了镁合金材料在适航标准、国内外标准规范中的使用规定,对比分析条款,总结归纳特点,为航空发动机材料选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航改燃气轮机在海洋环境下的腐蚀形式与机理;借鉴国内外海洋环境下燃气轮机的防腐蚀成功经验,从选材和涂层系统2个层面进行了腐蚀防护设计,建立了航改燃气轮机防腐选材体系。结果表明,该防护体系能够满足航改燃气轮机在海洋环境下的防腐蚀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典型航空材料及结构件为研究对象,通过中性盐雾和酸性盐雾试验暴露,研究两种盐雾环境下典型航空材料及结构件的腐蚀行为特点、规律,通过宏观腐蚀形貌观察和微观腐蚀形貌观察等手段,分析了舰载平台酸性盐雾环境对典型航空材料及结构件腐蚀破坏的特殊性,为提出航空材料及结构件抗舰载平台酸盐雾环境的验证手段和试验方法提供数据输入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海军用航空发动机的结构腐蚀,已成为影响航空发动机使用寿命和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海军航空兵的装备和使用特点,分析了对发动机主要部件涂覆防腐涂层,以解决腐蚀防护的现实性和有效性,同时提出了发展防腐涂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过程工程的航空企业建模技术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宋利康  崔德刚  周儒荣 《航空学报》2007,28(4):999-1004
 通过研究国内航空企业建模的需求,探讨现有企业建模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过程工程的航空企业建模方法。首先针对航空企业的特点,尤其是考虑到航空军工企业对信息安全性的要求,给出了一个六元组表示的航空企业模型,并对航空企业模型的信息安全子模型进行了详细描述;然后研究了基于过程工程的航空企业建模的实现技术,包括企业模型体系、企业建模支持系统等。建立基于过程工程的航空企业模型,以模型为驱动,为航空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实施和重构提供了基础和依据,适应了航空企业对企业模型动态响应性和信息安全性的要求。该研究成果已成功地应用于某大型航空企业两种型号飞机的研制,实践证明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新秀     
杨树梅(女)1954年3月出生,1970年12月参加工作,1976年12月从北京航空学院腐蚀与防护专业毕业后又回到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从事高温、常温防护的研究。现为防腐涂料课题组组长、中国航空学会会  相似文献   

17.
《航空材料学报》2020,(2):F0002-F0002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航发航材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我国大型的材料研究工程中心,是全额拨款中央科研事业单位。中国航发航材院是国内面向航空,从事航空先进材料应用基础研究、材料研制与应用技术研究、工程化技术研究、关键件研制交付与小批量生产以及型号应用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高水平材料研究发展中心,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基于腐蚀环境和防护要求,对民机整体油箱腐蚀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复合材料结构特点,阐述复合材料整体油箱材料相容性、结构防腐蚀表面处理要求和油箱积液控制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航发航材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我国大型的材料研究工程中心,是全额拨款中央科研事业单位。中国航发航材院是国内面向航空,从事航空先进材料应用基础研究、材料研制与应用技术研究、工程化技术研究、关键件研制交付与小批量生产以及型号应用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高水平材料研究发展中心,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航发航材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我国大型的材料研究工程中心,是全额拨款中央科研事业单位。中国航发航材院是国内面向航空,从事航空先进材料应用基础研究、材料研制与应用技术研究、工程化技术研究、关键件研制交付与小批量生产以及型号应用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高水平材料研究发展中心,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