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于2006年8月31日宣布,建造美国下一代载人航天飞船的主承包合同由洛马团队赢得.波音团队在这次竞争中失利.  相似文献   

2.
王帅 《国际太空》2022,(1):10-15
1 任务背景 早在"哈勃空间望远镜"发射之前,NASA就开始探讨下一代空间望远镜的概念,明确将发展在红外波长范围工作的大型空间望远镜——"下一代天文望远镜"(NGST).2002年,NASA正式选择建造仪器的团队并开始相关指导工作,以领导"阿波罗"计划的NASA第二任局长詹姆斯·韦伯命名了该项任务,将NGST更名为JW...  相似文献   

3.
<正>"他既是奠基者,也是实践者,还是一个长远的规划者。"启蒙、信心和团队我在清华大学念了一年半转到北航去继续学习,到1957年作为新建北航的第一届毕业生,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  相似文献   

4.
开发和利用太空的前景无限美好,可是恶劣的空间环境给人类在太空的生存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要使人类在太空停留,需要有庞大而复杂的环境控制系统、生命保障系统、物质补给系统、救生系统等,这些系统的耗资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5.
6.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1700多年前诸葛亮曾经发明一种步行机器人——木牛流马。它外形如牛,步态如马,能载运粮草。有些学者认为那是小说作者为了突出诸葛亮智能过人而杜撰出这么一段故事情节,但大多数学者都深信诸葛亮确实发明过木牛流马,只是后来失传了。  相似文献   

7.
初夏的北京繁花似锦。5月19日,在曾创造奥运会历史上“无以伦比”盛世规模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中国第一届卫星导航学术年会隆重开幕。会议规模之大,参会人数之多,是很多人没有料到的。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防空武器系统的快速补弹问题,首次采用了机器人技术于导弹装填作业中,实验表明,该系统的勤务时间信为人工吊装作业的1/4,大大提高了导弹的装填效率,地提高导弹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解决防空开口的配置数量与财力之间的矛盾,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这是该项目一个重要里程碑,之后洛马团队将进入关键设计评审阶段。GPS-3将改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并提供先进的抗干扰能力,获得较高的系统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洛马团队是依据2008年5月签署的30亿美元的开发与生产合同来开展工作的,最多将建造12颗GPS-3A卫星,首次发射计划在2014年进行。  相似文献   

10.
日月 《太空探索》2005,(2):38-39
常言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格尼芬卖火星的土地之后,美国又出现了一个更疯狂的家伙——丹尼斯·霍普。1997年这个年届“知天命”的老人,再次狂妄地称他是整个太阳系的主人,并一本正经地分别给联合国秘书长、美国与俄罗斯总统写了信,信中说,除了地球之外,太阳系中其他的8颗行星与所有的卫星都归他所有。并表示,他以后将把月球和行星上的那些土地分成小块单独出售,“如果你们对此有任何疑问的话,请务必告诉我,我随时在恭候你们的回音。”据说,他这样干的根据是:没有任何人告诉他不能这样做!既然所有国家都已自动放弃了对外太空的所有权,它…  相似文献   

11.
9月14日,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与澳大利亚伊凡仕伯公司在北京举行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双方确定了未来成立合资企业的目标,将在互信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开发和推广队伍成熟度系统。据悉,队伍成熟度系统在美国航宇局被广泛应用,对提高团队绩效、构建团队的和谐工作氛围、保障航天工程项目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而伊凡仕伯公司在队伍成熟度系统的研究方面具有先进经验。此次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和实施将进一步强化咨询中心的业务能力和支撑航天事业发展的能力,将为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理论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开发队伍成熟度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天穹上成千上万颗的星星是那么迷人,虽然肉眼所见的亮星还不到七千颗,但如何为它们命名却让人伤透了脑筋。西方以星座加希腊字母的规则固然很有科学性,但却也没有中国星名那样有韵味,天鹰α、天琴α,怎么比得上牛郎、织女动听!可惜的是,这种富有情趣的中国星名面对几千亿颗恒星时,就无法应付了。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机器人高精度路径控制的有效方法--以面积误差作为评价函数的预见控制方法。该方法从目标路径与实际路径之间的面积误差评价函数值最小化观点出发,运用逐次最优化原理来求取最优预见控制输入,它的特点是在每一采样时刻都要更新反馈系数和预见前馈系数,由于这些系数都是离线计算,因此并不影响实时控制速度,最后,通过实际机器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满足机器人高速度、高精度的要求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机器人无碰轨迹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机器人轨迹规划的新算法,该算法模拟了人在障碍环境中寻找目标点的思维特征和行为方式,思路简捷,易于编程,求解速度快,对环境适应性强,同时还完成了相应轨迹规划应用软件,能够自动规划无碰轨迹,并绘制无碰位姿的机构仿真简图。  相似文献   

15.
2011年2月25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开启该系列的谢幕之旅,受到举世瞩目。这次飞行还有另一个值得人们关注和期待的原因,那就是它搭载了人类载人航天事业起始以来首位上天的人形机器人航天员-2(R2),并将其安全送上“国际空间站”,和有血有肉的其他航天员一起值守空间站,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出力。  相似文献   

16.
X射线是1895年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他也因这一伟大的发现于1901年荣获了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X射线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即它的穿透力极强,这一点可能大家都有亲身体验,医院里甚至把拍X光片也叫照透视.然而,X光却不能穿透地球大气层.  相似文献   

17.
美国航天基金会3月30日宣布,将该基金会的2009年“太空成就奖”授予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团队(简称神七任务团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神七任务航天员翟志刚等当天代表神七任务团队参加了颁奖仪式,并领取了奖项。  相似文献   

18.
外星探测器依赖于探测装备完成探测任务,国际上常采用着陆器和巡视器设计外星探测器。外星探测器重量直接影响着探测成本,如果能把着陆器和巡视器融为一体,设计出可在月面反复着陆和行走的飞跃器,则能显著降低外星探测器的重量,大幅减少外星探测的成本。由于人类还没有实现利用腿式机器人探测月球,腿式月球探测飞跃器的开发可体现我国航天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依托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航天五院总体部)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项目“反复着陆器设计”,开展了月面低空飞跃着陆行走四足和六足飞跃探测器初探。飞跃探测器方案采用并联式主动腿式机构,具有在多种复杂地形上主动缓冲着陆和行走的适应能力;设计并采用了一种新型高功率密度力控驱动单元;进行了飞跃探测器的结构优化设计,实现了轻量化;针对着陆和行走过程中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主被动复合缓冲设计思路和控制方法,实现了飞跃器着陆过程的缓冲和身体稳定性,具备多次缓冲、自主移动、可收拢展开、着陆姿态调整、复杂地形适应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5月初,在美国马里兰州召开的第六届行星防御会议上进行了一场小行星防御演习。美国宇航局下属喷气推进实验室虚构了一颗可能在2027年4月29日撞击地球的小行星(代号2019PDC),由来自美国宇航局、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欧空局等机构的专家团队负责迎战小行星,以拯救人类。最后的结果是,虽然人类采用动能撞击法将2019PDC号小行星撞碎,但一块60米左右的碎块仍在飞向地球,  相似文献   

20.
被动冗余度空间机器人动力学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被动冗余度空间站机器人的动力学控制问题,包括非完整系统的运动规划,渐进稳定的动力学控制规律;在动力学控制中,利用被动冗余度机器人“非完整自运动”的运动学优化方法完成机器人的动力学控制,构造的动力学闭环控制律保证机器人运动过程中末端跟踪期望的运动轨迹,通过三连杆空间站机器人模型进行了仿真,结果证明了得到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