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能源号火箭是苏联研制的第一种使用低温推进剂的发射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它可把100吨左右的有效载荷送入低轨道,而苏联的其它几种火箭,如旋风号、宇宙号、东方号、闪电号、联盟号、天顶号和质子号只能把1~20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轨道。尽管如此,苏联还打算将能源号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苏联能源号大型运载火箭在设计方面的一些特点,特别是在推进装置方面所采用的先进技术,使这种火箭的低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00吨以上。本文还假设了能源号助推器可能的回收程序。  相似文献   

3.
据苏联有关人士透露,到1994年为止,苏联的大型能源号火箭只准备进行两次飞行,缩短的能源号-M要进行首次发射。 两次能源号火箭发射的具体安排是:一次在1992年发射第二架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另一次在1994年发射苏联第一颗大型通信卫星(重18吨)。 能源号-M仅重1050吨。这种小型能源号火箭包括一个缩短了的箭体、一台RD-0120低温发动机和两个装有RD-170发动机的煤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预计苏联要研制数种型号的能源号大型运载火箭,其中最大的一种型号可将215吨有效载荷送入低地轨道。 1987年5月15日发射的第一枚能源号运载火箭包括一个芯级和4个捆绑的助推器以及一个安装在侧面的上面级,上面级装有一台姿控发动机,但这台发动机未能正常  相似文献   

5.
苏联于5月15日第一次试射了一枚推力相当于土星5的巨型运载火箭——能源号(美国称其为SL-W),这将加快苏联航天飞机的研制进度,并使苏联具有发射100吨重的空间站舱室和军用卫星的能力。能源号火箭的起飞推力为30000千牛,是世界上最大的运载火箭,苏联将用这种火箭来实施未来的载人飞往月球或火星的计划。  相似文献   

6.
在第一届中苏宇航科学与技术讨论会期间,苏联宇航官员向本刊介绍说,苏联先后共研制出7种运载火箭。目前这7种火箭都在使用。到2000年,前5种将被淘汰,只留下新近研制的天顶号和能源号两种。苏联7种运载火箭启用时间如下:上升号 60年代中期旋风号 70年代末期  相似文献   

7.
位于苏联丘拉坦地区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的大量新型设施业已完工,它们将用于发射苏联的航天飞机和能源号运载火箭,这表明了苏联今后将发射航天有效载荷的决心。 这组图片大体上反映了发射苏联航天飞机和能源号运载火箭的丘拉坦发射场的概貌。图中可以见到老式苏联土星5级火箭发射台。该发射场的大小相当或略大于美国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和马歇尔航天中心。  相似文献   

8.
美、苏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美、苏、欧空局和日本如果合作实施载人火星探测并使用苏联的能源号大型运载火箭,那么载人火星探测仅需用美国计划费用的三分之一,并在21年内就能登上火星。 能源号火箭能把货舱和载人舱送入320×29760公里的大椭圆地球轨道,在那里加注化学推  相似文献   

9.
苏联近期展出了其新型能源号-M火箭。该火箭比标准能源号火箭小,它捆绑两个助推器(图1),火箭的芯级主发动机也小,且只有一台液氢液氧主发动机(图2)。能源号-M火箭的运载能力为40吨。标准能源号火箭可捆绑2~8个助推器,其芯级有4台主发动机(图3)。运载能力为65~200吨。  相似文献   

10.
苏联早在30年代就开始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已成功地研制了多种型号的运载火箭液体发动机,其技术水平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本文概述了苏联运载火箭液体发动机的发展过程,并对质子号和能源号的发动机进行了专门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苏联有效载荷发射能力为1~20吨的几种实用运载火箭以及这些运载火箭的性能。本文还详细介绍了正在研制中的能源号运载火箭的方案选择、设计原则、试验发射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火箭发射场上的工作千头万绪,全部发射准备和发射工作都是按照预定程序由发射准备系统和发射指挥控制系统通过指令来完成的。由于运载火箭的结构非常复杂,准备工作量大,并要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发射,因此必须使发射前的准备过程尽量自动化,以缩短发射的准备时间。 苏联的能源号运载火箭从技术上讲十分复杂,若没有准确、快速、可靠的指挥控制系统,火箭的成功飞行是不可想像的。当把能源号火箭固定在发射台上时,有几千根电气线路和数十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运载火箭苏联能源号的新货舱、上面级及其进入轨道的新途径和2005年以前执行不载人深空飞行任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苏联计划建造5架航天飞机轨道器。第一架暴风雪号已于11月15日用能源号运载火箭发射,进行了不载人飞行。 第二架轨道器取名小鸟号,已经在拜科努尔发射中心与能源号运载火箭联装。据苏联公布,其长达10年的航天飞机计划已经耗资100亿美元。 鉴于能源号发射系统的灵活  相似文献   

15.
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全称为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联合股份公司。它的前身是1946年成立的第88研究所第一特别设计局,由科罗廖夫直接领导。1966年改为实验机器制造中央设计局,1974年改称能源科研生产联合公司,1994年改为现名。能源公司是俄罗斯大型综合性航天企业,下属机构有联盟载人航天系统设计局、运载火箭试验中心、下诺夫哥罗德公司、彼尔姆分公司和萨马拉分公司等。它研制的著名的能源号巨型运载火箭曾于1988年11月成功地将不载人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送入轨道。近10年来,公司在苏联解体造成的极为艰难的条件下,继续遵循科罗廖夫院士的积极创…  相似文献   

16.
苏联在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后的25年中,一直依靠五种基本型运载火箭进行轨道发射。这五种运载火箭是: (1)警棍系列(A系列);(2)凉鞋火箭(B);(3)短剑火箭(C);(4)质子系列(D系列);(5)悬崖系列(F系列); 本文将对苏联运载火箭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一预测。当然,这种预测极难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17.
苏联的航天运载器除了一种于1977年发射后停止使用外,其余6种可用不同上面级的基本型号目前仍在继续服役。这些运载火箭为苏联的科研、民用和军用航天发射提供了极为可观的发射能力。它们每年向低地轨道发射的有效载荷重量超过了450吨,相当于美国航天飞机20次飞行的总运输量。这些火箭的可  相似文献   

18.
面向21世纪的中国航天运载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中国航天运载技术的现状 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的航天运载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长征系列火箭已具有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多种轨道有效载荷的运载能力,入轨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系列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覆盖0.3~9.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1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到6.1吨。 值得指出的是,80年代后期研制的长征二号E捆绑式火箭是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发展的一大飞跃,使我国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9.5吨,为我国实现载人航天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9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能源号大型运载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美国使用固体火箭助推器的航天飞机每次发射都会破坏大约1000万吨干流层中的臭氧;而使用液体推进剂的能源号火箭每次发射只破坏1500吨臭氧。因此他得出结论:美航天飞机发射对环境的危害是前苏联的7000倍。前苏联宇航总局负责人称,如果美航天飞机每年飞行300次就会完全破坏掉地球的臭氧保护层。 前苏联的这一分析结论是建立在假定所有发射的排放物都进入平流层的基础上,而且是按一种不可能的航天飞机发射速率推断出来的。美国有关部门曾于1988年宣布:火箭发动机燃烧的生成物绝大部分是无害的,或者说其浓度还不足以损害健康和对第三国的安全产生影响。但现在美国对航天飞机、大力神和其它运载器的发射可能对地球带来的危害产生了质疑。  相似文献   

20.
日本发射H-2火箭日本的H-2火箭的地球同步轨道和低地轨道运载能力为2吨和10吨耗资近250亿美元、研制计划一再推迟的日本H-2运载火箭已于2月4日早7点20分在种子岛航天中心点火升空,首次发射获得成功。这次的有效载荷是轨道再入试验件(OREX)和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