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结合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基于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的大集团战略实施,建立面向21世纪、面向全球合作与竞争的航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对提升航空工业的信息化水平,增强新一代民机和军机的敏捷、快速研制能力,提高航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合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脱困的战略目标,西飞集团公司于近日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签订了总额 3亿多元的债转股协议。这是西飞集团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西飞“十五”期间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飞集团公司是我国航空工业骨干企业,承担着军机、民机国外航空产品转包和民品生产等多项重点项目。“十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西飞集团公司的投资力度,西飞的军机、民机生产数量大增,科研生产任务非常繁重,将面临着建厂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同时…  相似文献   

3.
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以飞机制造为核心主业,集科研和生产为一体,军机、民机、民品、三产多元化发展的大型航空企业。多年来,中航工业沈飞致力于航空主业发展,军机谱系不断丰富,多机种系列化发展,成为我国最强的歼击机研制基地;民机产业以支线飞机、转包生产、通用飞机和其他合作项目为主营业务,并逐渐涉足国际风险合作项目。在转包生产项目上被评为波音公司"金牌供应商"。  相似文献   

4.
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谈到航空工业是一个国际性、集团性产业。这是因为当代航空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几个明显的倾向:一是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快。无论是军机、民机都大量采用新的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航空制造业的竞争明显地表现为技术竞争。由于技术竞争的激烈和需要大量的科研、经济投入,因此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所有航空技术领域领先是不可能的,只能走联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对建立一体化质量体系的探索吴绍儒成都航空仪表公司编者的话 近几年,航空机载设备各企业内部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已得到明显加强,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显著提高。但随着经济改革逐步深入,大多数企业拓展为军民结合、内外结合的军机、民机、民用、外贸等多品种生产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在航空制造业向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多学科综合协同的新制造模式转型的进程中,建立支持从概念提出到工程实现的航空研制集成化环境,是关系到航空自主创新和核心能力构建的关键.大型飞机的研制和生产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密切合作的典范,需要强有力的产业分工体系进行全面有效的支撑.基于一定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在国家航空产业发展战略指导下,航空工业体系,包括航空科研和技术创新体系、航空制造工程体系和基础的航空工业支撑体系决定了航空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随着航空制造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民机产品研制面临复杂度增加、研制成本和研制周期大幅压缩的挑战。从民机研发设计端的业务特点出发,利用工业互联网通用体系架构,探索搭建民机研发的数字化环境方法,基于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工业软件服务化技术、基础环境服务化技术等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提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环境架构,并以飞机上某型号副翼操纵系统研发为应用场景,分析数字化设计环境中的关键技术应用,探索实践数字化环境架构应用对研制效率提升、优化资源利用、降低数据管理风险等方面的提升,实现推进民机研制产业数字化赋能改造提升,为推进信息技术与航空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参考,为后续的民机研发数字化环境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上海航空工业集团由20 家企事业单位组成,主要包括: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飞机研究所、上海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以及上海国际航空技术贸易公司,是集产、学、研、科、工、贸于一体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中国名副其实的民用飞机研发基地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集团核心企业(简称上航)。上航有着良好的研制民用飞机的经验和基础。早在70年代,运10的成功研制,积累了民机研制、技术开发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并造就了一大批设计、制造骨干人才,为中国的民机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80年代,他们与原麦道…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用航空》2007,(5):13-15
航空工业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和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现代航空产品,无论是军机还是民机,都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水平的象  相似文献   

10.
唐军 《国际航空》2006,(10):18-22
航空转包生产对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并已成为我国民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航空工业的合作项目已扩展到50多个,年创汇额约2亿美元,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民机零部件制造产业.但与航空转包生产业发达的日本、韩国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战略性地引导我国航空转包生产的发展,不断提升国际合作层次,推动中国航空企业与世界接轨已成为我们未来的主要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1.
刘源 《国际航空》2010,(7):70-72
印度近年来大宗军机接二连三地采购招标,不断撩拨着美、欧、俄军用航空制造商们兴奋的神经,印度军用航空市场自然也成了世界军用航空制造列强的角逐之地。毋庸讳言,随着国外先进军用航空产品的大量涌入,印度军方航空装备水平得以提升,同时,这也给印度军用航空工业带来了机会。印度的军用航空工业将怎样选择其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0月29-30日,第四届“先进制造技术与航空工业”高层论坛及“航空工业55周年优秀供应商展”在珠海国际会议中心大酒店举办。来自航空航天界的260名代表及20余家厂商齐聚珠海。“航空工业55周年优秀供应商”颁奖典礼同期举行,共有21家企业代表到会领奖。中国一航副总经理李玉海表示:中国航空工业建立55年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我们看到,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进步,与广大航空企业供应商密不可分。我们为航空企业55周年优秀供应商颁奖,是为了感谢他们的突出贡献。同时也祝愿我们的航空企业与广大的航空企业供应商在更宽阔的平台上展开…  相似文献   

13.
对发展中国航空工业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航空工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拉大,国际形势正在迫切要求建立强大的中国航空工业,我国的军机工业应当调整思路加强对地攻击力量,我国的民机工业不能再等下去,应当从支线飞机工业中找到突破口,振兴中国航空工业必须要建立新的机制,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的积极性,提高设计人员的待遇,稳定、吸引和培养人才,为我国航空工业在21世纪再创辉煌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内外航空质量管理标准及体系的分析和研究,剖析了航空工业现行质量管理标准存在的问题。针对航空工业武器装备、民机、国际合作等型号/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特点和现实需求,提出了航空工业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构建框架、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明细表编制以及标准制修订的实施建议,为航空工业质量管理标准制修订和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满足重点型号/项目研制生产需要,提高航空工业质量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德国宝捷自动化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为航空工业领域提供飞机制造的专业化服务,根据飞机制造技术及其客户的需求,研发了多种和多型用于大型飞机部装和总装所需要的工艺装备、以自动钻铆机为主的高品质生产设备以及机器人加工系统等,现在已发展到有能力为飞机型号生产提供一整套的完备的装配生产线的"交钥匙工程,已经在空客、波音等飞机制造企业多个型号生产中获得了成功。在中国与中航工业也开始合作,如2010年在成飞成功地安装运行了中国航空领域内第一套用于  相似文献   

16.
对民用机载设备适航取证流程、典型研制过程中适航工作要点和工作内容做了介绍;按照适航性工作以"沿袭军机体系,落实民机要求"的思路,对军机研制体系下如何落实适航要求、规范民机研制工作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用航空》2003,(10):24-24
本届北京航展的两大主角是代表中国航空制造业主体的两个特大型国有企业——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这两家企业都是[(4)-150(\304\352\307\260)]对原航空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组后成立的,[(\276\255\271\375)-150(4)]年的发展,两家企业在军民航空产品研发制造、国际化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航一集团在航展上重点展示了ARJ21的客舱段实体模型,及新型歼击机——枭龙/FC-1(原名超七)和新型高级教练机FTC-2000的模型。同时为展现其在航空电子和防护救生方面的成就,中航一集团还展出了多功能雷达…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世界航空工业格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军机市场的缩减和民机市场的复苏将促使世界市场的竞争将向着多极化、集团化发展,如何调整战略、适应新的形势将成为各国航空工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9.
张镇中先生曾经是美国最大的民机制造企业之一——麦道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主管国际业务,包括直接负责对中国市场的出口及合作业务。1993年张先生离开麦道公司以后,继续在航空制造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现已退休,但他仍有很深的航空情结.对全球和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前不久,笔者就国内外支线航空发展的有关问题与他进行了一次畅谈.颇有启发,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制造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中.航空工业是典型的制造业,我国的航空工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我国航空工业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信息技术应用标准规范则是实现航空制造业信息生成、集成、交换和共享的技术基础,也是实现设计、制造、试验和管理数字化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