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Tons.  HK  潘肃 《航天制造技术》1991,(4):20-23
采用钢玉和立方氮化硼(CBN)作为表面研磨用的材料,对磨削件表层所产生的物理特性是不同的。在立方氮化硼磨削的试样中,机械效应起主要作用,并产生残余压应力,而采用钢玉磨削时,由于热效应而产生拉应力。试验表明,采用立方氮化硼磨削的试样,其弯曲疲劳强度增加了。研究结果指出,两者的破坏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2.
磨削用量对平面磨削残余应力的影响及应力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了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及表面层残余拉应力峰值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揭示了磨削用量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程度及规律,并对残余应力分布的预报和控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爆阀切刀的结构特点及质量要求,在分析切刀磨削难点的基础上,对切刀磨削方案,磨削过程控制及磨削注意事项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出了最佳的切刀磨削工艺方法。采用该磨削工艺方法进行切刀磨削试验和切刀切破膜片试验,试验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证明了此磨削工艺能够生产出合格的四刃交汇切刀。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TC4钛合金平面磨削的各项工艺参数与难磨削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铬轴承钢磨削烧伤和磨削裂纹的探讨 磨削和其它切削方式的不同点在于:1,磨削速度为车、铣削速度的十倍左右;2,砂轮磨粒切刃不规则,切削性能差;3,磨削区面积大,冷却液难以进入磨削区。因此,和其它切削方式相比,磨削时热量大,温度高,易造成烧伤和裂纹。 防止磨削烧伤的途径有二:1  相似文献   

6.
对平面磨削表面层残余应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回归正交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表面残余应力、表面层残余拉应力峰值与磨削用量(磨削深度、工作合纵向速度、横向进给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为平面磨削表面层残余应力的预报与控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强冷磨削—钛合金磨削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常规磨削钛合金砂轮磨损严重,加工质量不易保证的现象,采用了强冷磨削磨削钛合金.通过合理选择磨削冷却液,改变磨屑、工件与砂轮的磨擦状况,降低切削温度,减小工件的热变形.提高加工精度和减小已加工表面粗糙度.试验结果证明,强冷磨削是实现钛合金磨削加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光学非球面超精密磨削技术和表面加工质量控制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通过对MSG-325金刚石超精密车床的技术改造,可以对各种光学表面进行超精密磨削加工,尤其适合于光学非球面的超精密加工,在较短时间直接达到光学零件的表面质量要求。采用改造的磨削系统,加工出左端为抛物面,右端为双曲面的微晶玻璃内非球面,加工表面粗糙度Ra3nm。  相似文献   

9.
阵列碳纤维复合材料管是由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薄壁圆筒壳阵列排布后粘接制备而成,兼具碳纤维复合材料和蜂窝结构的优异性能,是一种新型的可应用于深空探测反射面板的理想材料结构。由于材料和制备方面的特殊性,在阵列碳纤维复合材料管加工过程中会由于磨削力过大导致多种加工损伤,为其高效低损伤加工带来了挑战。本文开展CFRP薄壁圆筒壳磨削加工正交试验,系统研究磨削深度、切出角度、主轴转速、进给率对磨削力的影响规律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水平面合力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进给率、磨削深度、切出角度、主轴转速,对轴向力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切出角度、主轴转速、进给率、磨削深度。研究对阵列碳纤维复合材料管高效低损伤加工工艺的制订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实践经验介绍了利用靠模夹具磨削端面凸轮的一些具体做法。提出了传动比的计算公式;设计了端面凸轮磨削夹具,用该夹具加工的零件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