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加强装备试验鉴定工作,根据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求构建先进、实用的试验鉴定体系的使命,通过分析美国试验鉴定体系和军用航空器适航技术的发展,深入研究适航技术与试验鉴定技术共同的科学理论基础,提出通过军用航空器适航研究构建先进、实用的试验鉴定体系的新理念以及摸清装备性能底数的新方法和新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军用航空器适航与试验鉴定体系相结合的技术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军用航空器适航性国际技术交流会议在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召开,会议邀请法国国防采办局适航审查员菲利普·博贤先生介绍欧洲军用航空器适航经验做法和发展趋势。空装机关、海装机关、空海军相关单位,民航上海审定中心,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以及其他行业共10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借鉴民用航空适航管理经验,对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工作进行初步探索。首先探讨了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的定义和目的,并考虑其适航管理工作主体的职责及工作分工,浅析了研制方开展适航管理工作的要求,明确了军用发动机适航工作组织系统及相关职责;同时,对军方开展适航管理工作提出了想法和建议,论述了军方开展军用发动机适航审查工作的流程;最后分析了目前我国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本研究对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适航管理工作的完善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民航业对民用航空器在持续适航和运行过程中安全问题的研究,民航业对航空器持续适航和安全管理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本文通过介绍民航业对"老龄飞机"认识的发展,阐述了民航当局对航空器持续适航和安全改进的适航管理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军用涡扇发动机尚未形成吞鸟适航符合性验证要求及评价准则的问题,在分析国家军用标准与适航规章中有关涡扇发动机吞鸟验证要求异同的基础上,明确了适用于军用涡扇发动机吞鸟适航符合性验证的主要参数,并进一步阐明了吞鸟适航符合性验证的程序及评价准则。建议的吞鸟验证参数及试验程序以同时兼顾适航要求及国军标要求为前提,对我国军用涡扇发动机吞鸟适航符合性验证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所确定的军用涡扇发动机吞鸟适航符合性验证评价准则,能够为吞鸟试验的符合性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适航规章对民用航空器提出了应具备应急撤离的能力,明确了应急撤离演示试验的要求。针对民用航空器应急撤离的验证,当前普遍采用地面演示试验的符合性方法,传统的地面演示试验存在着试验开展安全保障难度大、成本高、对设备场地依赖强等局限性。而随着VR技术的出现与成熟,为航空器应急撤离验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根据航空器应急撤离对应的适航条款,梳理了应急撤离演示试验的要求,分析了VR技术应用于航空器应急撤离验证的可行性和优点,研究了民用航空器应急撤离演示试验、航空器数字建模以及VR的技术特点等方面,提出了VR应用于航空器应急撤离验证时适航审定的主要审查内容、重点关注要素和技术审查要点,为建立VR应用于航空器应急撤离的适航审定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民用飞机制造商作为适航的第一责任人,对飞机的安全性负直接责任。根据适航规章,制造商不仅要以有效的设计保证手段,设计.制造出符合适航要求的航空器,并向适航当局表明其规章符合性,还被要求能够及时收集航空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重大或多发故障,根据需要编发技术服务通告,提出改装方案。确保交付给用户的航空器始终处于安全可用状态。  相似文献   

8.
对通用航空器进行分类,归纳了通用航空器的适航审定政策,分析了航空器的不同等级、不同种类适航证件的相互关系,重点阐述了通用航空器的适航审定途径.  相似文献   

9.
无人航空器系统在军事、民用领域快速发展,但适航理论研究发展缓慢,这带来了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风险,也限制了无人航空器系统行业的发展。对无人航空器的适航理论及体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引入舆情因子和区域因子,提出一种改进的无人航空器系统适航地面碰撞模型。该模型能够综合反映安全、舆论以及区域特殊性对无人航空器系统适航的影响,可以为其适航管理提供依据,也能作为无人航空器系统行业适航申请的参照。该模型的提出有助于加快无人航空器系统适航研究基础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1987年5月4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我国的民用航空器严格地置于适航监督之下,成立了适航管理机构;建立了适航法规和文件体系;培训了适航检查人员;开展了民用航空器从设计、制造到使用、维修全过程的适航审查和监督,使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标志着我国民用航空事业走上了国际上先进的科学的程序化的适航管理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