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星星的脸     
钱芸 《飞碟探索》2007,(11):40-41
当太阳西沉、暮色渐隐之际,星星们便慢慢地露脸,美丽的星空又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看星星,会让人有种幸福的感觉,但这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一种幸福.尤其是在现今工业化的社会中,观星竟变成一种奢侈的享受:在城市里,严重的光害使人们看不见头上这片无限的世界,繁忙的生活让人们已忘记抬起头来,享受这大自然赐予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宇宙中的灰尘是一些极为细小的颗粒,由非晶质碳、碳酸盐和硅酸盐等物质组成。直径仅为1微米的几分之一,名为星尘。假如没有它们,我们的夜空一定会明亮很多,因为我们会看到更多的恒星:但假如真的没有它们。天上的恒星又会难以产生。因为正是它们冷却星际云,才促成星际云坍塌成恒星。与此同时。它们还促使一些微小的分子结合成更复杂的化学物质。引发一系列更神奇的化学变化。天文学家说。星尘是星球诞生的起点,是生命形成的材料,也是我们理解宇宙的关键。然而,星尘来自哪里?它们的作用如何体现?  相似文献   

3.
Sid  Perkins  刘小燕 《飞碟探索》2014,(5):62-63
想象一下,富含铁的灰尘从风中飘来,最后落人大海。在海里,它滋养着那些需要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气中的此类温室气体大量消失,它们所属的星球开始冷却。这是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正>"云-气溶胶传输系统"(CATS)用于测量大气中的云和气溶胶。CATS的简写和"猫"一样,但这不是猫,是一种用来研究大气的国际空间站搭载设备。这二者对全球能量平衡及其后反馈机制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了解。但这些知识对于人类来说非常关键。气溶胶是一种微小的颗粒,是灰尘、烟、空气污染和雾的产物。最近一直困扰我们的雾霾,主要成分之一就是气溶胶。  相似文献   

5.
国斌 《太空探索》2003,(3):16-19
遨游太空今天已经算不上是什么轰动性的新闻,然而如果将时间回溯40年,任何一次太空飞行都会是“爆炸性”的,更何况是女性圆了太空梦! 捷列什科娃,苏联航天员,第一位女性“太空使者”。她曾感慨地说:“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曾有幸成为人类最早开拓宇航道路的人中的一员。尽管历尽千辛万苦,但看到那么多人踏上我们开辟的道路,真让人欣慰。” 自捷列什科娃1963年太空之旅后,进入太空的女性已经近40位。  相似文献   

6.
雨铃 《太空探索》2004,(8):F002
在国际空间站上时,最让你幸福的事情是什么?第九宇航组的航天员芬克一定会说,迎接女儿的降生.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们庆祝我们国家独立206周年。纵观我们国家的历史,在挑战面前,我们从不畏缩。为改善我们的家园而征服新尖端领域,乃是我们民族特性的关键部分——今天你们如此出色地体现了这一特性。一般说来,空间计划,特别是航天飞机计划,卓有成效地有助于我们国家恢复活力与信心。开拓者精神仍在美国盛行。将来和过去一样,我们的自由、独立和国家的幸福将与新成就、新发现以及发展新尖端息息相关。第四次哥伦比亚号的着陆可与第一条  相似文献   

8.
青云 《太空探索》2013,(9):40-41
如果我们说有一种机器可以把如地球、火星那么大的行星"磨成"粉末,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是痴人说梦,要么那是魔幻电影中的场景。然而,在浩瀚的宇宙中的确有一种天然的行星"粉碎机"。这是一种奇特的天体,它可以像粉碎机那样把岩石行星"磨碎"成粉末。英国华威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指出,能"粉碎"行星的天体是白矮星。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本质,是人对自然界通过实践(实验)后,经过大脑而做出的有依据的判断。这种有依据的判断是建立在对眼前事物的可重复性和可试验性上,这是科学研究最为显著的特点。我们在研究UFO时所缺乏的正是这两点———可重复性和可试验性。当然不能因为现在不能进行实验,我们就要放弃对天空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现象的研究。然而就是这种一时让我们难以搞清楚的现象,它所蕴藏的本质性东西也正是我们所要寻找、所要探寻的内容。近百年来我们对天空中出现的不明飞行物的认识,总是在对现象的研究中探究其本质性的东西。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只…  相似文献   

10.
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进行全球第一次登月行动.然而.据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报》8月5日报道.录下这次登月壮举的磁带竟然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马里兰戈达德空间中心丢失.目前.有关人员开始奋力寻找这些磁带.但是.他们担心.在找到磁带以前.它们可能已经分解.碎裂,成为了一堆灰尘.  相似文献   

11.
江先华 《飞碟探索》2012,(11):40-42
在我们的地球之外,宇宙中存在外星人吗?有人相信有,有人认为这只是科幻的东西,也有些人说那是无稽之谈。是的,讨论外星人的问题,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摸不着边的感觉,甚至会认为这是无聊的、不切实际的事情。然而,地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实现邀游太空的梦想,需要利用不断进步的科技手段对宇宙进行研究。而有关外星人的问题,也就成了一项严肃的科学探索任务,科学界也因此开始认真对待有关外星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科学和技术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它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尽管我们一直在享受它带来的种种进步,可它也给我们的地球带来了沉重负担,尤其表现在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能源的消耗方面.20年前,曾有人提出,为了避免21世纪中期人类出现危机,防止因工业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的持续破坏,应该实行总体无增长政策.虽然它在对地球的某些预测上不无道理,可人类想往更加幸福的生活,国家企盼现代化,因而,这种经济无增长政策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3.
飞碟光束在众多飞碟现象中是最富有神奇性、最引人注目、最光怪陆离的,它使人类现有的物理光学知识黯然失色,对飞碟光束的研究将为人类物理学开辟一个新的天地.这里我们来看看飞碟光束使人致瘫这种现象,或许我们能有一点突破!让我们先来看几则飞碟光致瘫的案例:1972年,芬兰普尔金市两名20岁出头的姑娘看到一个带有发光圆盖的飞碟.突然,飞碟射出一道光束击中了这两位姑娘.她俩顿时就从头到脚失去活动能力,好像被焊在原地似的既不能呼吸,也听不见声音,更无法呼救.然而她们的头脑却很清醒,有逃离的念头.  相似文献   

14.
在红色的火星上,“勇气”号和“机遇”号两部火星车还在继续探测着,可是,非常奇怪的是,尽管“勇气”号的车身上有许多灰尘,“机遇”号身上却十分干净。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有火星人在帮忙“擦车”?  相似文献   

15.
腾月 《太空探索》2011,(9):62-63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来说,或许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群星灿烂的夜空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原本是大自然的一种规律,也是芸芸众生正常生存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人造灯光已经让夜晚不再那么黑了。黑夜渐渐离我们远去,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凸现在我们眼前:能源的浪费导致温室气体增多,天文观测难度增加,人们在"白夜"中不能安眠,夜行动物无处  相似文献   

16.
冰冻了漫长的一个冬季,春天终于来了。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你觉不觉得有一种莫明的东西在心中飞快地生长,让你想跑、想跳、想做一回田野中的精灵。我的破吉普可是早就不耐烦了,想不想和我们一起去?那就背上你的书包出发吧。对了,临行前可千万别忘了检查一下装备,星  相似文献   

17.
人造黑洞     
几十年来,现代物理学一直存在着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这个矛盾使科学家们有时感到无所适从。这就是:我们有两个而不是一个解释宇宙现象的体系?科学家们认识到,要想全面、准确地理解宇宙,必须将两个体系结合起来,将它们合二为一,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解释宇宙现状。然而,这两个体系都具有各自的独立性。科学家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努力找出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在宇宙中的共同作用点。  相似文献   

18.
江晓原 《飞碟探索》2008,(10):36-37
常识告诉我们,历史是无法“重新来过”的,这一点曾经让多少历史学家扼腕浩叹,更让多少文学家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19.
地球犹如一粒微尘,在深邃无垠的宇宙空间默默无闻地向前运行。然而,它的运转却又是有条不紊的,这是因为地球跟其他天体一样,稳定地置于宇宙网络的一个特定网节之上。宇宙中的天体之间既互相吸引,又受离心力的作用互相保持一定的距离,纪律严格地在自己的曲线轨道上运行。这一切使得整个宇宙成为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是破不了的有机网络。我们的地球在太空中已经运行几十亿年了,由于地球只是太空中的一个普通天体,所以在宇宙空间它的地位并不特别优越。 地球在自己轨道上的运行活像一艘宇宙飞船,全部人类和整个动植物都是它的“…  相似文献   

20.
当熟悉而平静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些“超自然规律”的现象后,我们既兴奋又迷惘,我们都在间:这一切是怎么回事?虽然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研究,可我们仍在问: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并非说研究毫无结果,而是说研究的结果不是让那些兴奋的人感到失望(诸如告诉你,你看到的“飞碟”只不过是气象试验气球.或干脆告诉你那是一群蝴蝶等等),就是让迷惘的人更加费解(除了扑朔迷离的“飞碟”外,还有“隐态”,还有“人类生活在多维宇宙中”等等).所以,本来就热闹的话题,更是沸沸扬扬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