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导弹一体化遗传算法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遗传算法能以很高的概率找到全局最优解,适合工程优化设计要求。研究以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导弹的冲仑方案设计,探讨采用遗传算法实现冲压发动机导弹一体化优化设计,给出满足战术技术指标的最优总体方案和冲压发动机方案。算例表明,遗传算法是用于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导弹一体化优化设计的很好的优化算法,通过一体化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冲压发动机和导弹的总体性能。  相似文献   

2.
基于能量法的超声速飞航导弹/冲压发动机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的思路,建立了基于能量法的超声速飞航导弹/冲压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的约束分析和任务分析模型.简述了超声速飞航导弹任务剖面、约束条件的给定、导弹的质量组成以及冲压发动机安装模型.利用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升阻特性,对超声速飞航导弹的升阻特性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冲压发动机性能、导弹升阻比对导弹发射总重的影响.约束分析和任务分析的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一体化约束分析与任务分析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吴家彤 《火箭推进》2004,30(2):48-53
根据与NASA签订的协议,CIAM和NASA在CIAM的高超声速飞行实验室“Kholod“上联合进行了第四次双模式超燃冲压发动机飞行试验.此次试验旨在进行6.5马赫飞行,并在哈萨克斯坦中部Sary Shagan试验场成功完成.此次地面发射的火箭是一枚改进型俄罗斯SA5型导弹,该重新设计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加速后达到高于6.4马赫的一个新的最高飞行速度.此次发射是在真实飞行条件下的完超燃模式下进行的,这项计划的主要目的是获取飞行与地面测量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和风洞试验在俄罗斯或(也可能在)在美国做.本文阐述了该计划的方案设计及其目的,以及为了达到6.5马赫目标试验条件而采用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和SA5型导弹重新设计的技术细节.概述了此次发射的操作过程.最后,对初步飞行试验结果做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涡轮增压固体冲压发动机热力循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未来导弹对推进系统高比冲、宽马赫、大空域的要求,将空速域宽广的空气涡轮火箭(ATR)和比冲性能好的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SPR)进行集成,提出了涡轮增压固体冲压发动机(TSPR)的概念,对其进行热力循环分析,验证此组合概念发动机的原理可行性,建立了其热力循环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在典型弹道上对ATR、SPR和TSPR的...  相似文献   

5.
空射导弹用冲压发动机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固液燃料火箭冲压发动机和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上述冲压发动机在空射导弹方面的适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采用高能金属或硼粉为燃料,兼具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推力可调、比冲高及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等优点,尤其是固体/粉末或液体/粉末燃料组合冲压发动机,粉末燃料的加入不仅可大幅提高传统冲压发动机的比冲等性能,还能改善并增加其原有功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一代导弹动力装置之一。针对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并以此梳理出粉末燃料供给、发动机燃烧组织、发动机点火等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主要关键技术,同时对发动机技术提出了高性能粉末燃料研究、冲压空气作为驱动流化气可行性研究、发动机快速响应和环境适应潜力及工作可靠性研究等几点研究展望。通过对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相关研究技术进行综述梳理,明确了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为发展高性能冲压发动机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法美两国正在联合实施一项称为Rustique的先进火箭冲压发动机研究计划。法国将根据这一计划的结果来确定是否研制一种新的反辐射导弹以及是单独研制还是进行国际合作;美国可能将这项计划中得到的数据用于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该火箭为“无喉道式”的,也就是固体火箭燃气发生器与冲压喷气发动机之间没有喉道。冲压喷气发动机利用火箭发动机的燃火自行点火。 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可以自动调整火箭发动机的燃气发生器性能以使冲压喷气发动机工作正  相似文献   

8.
法国研制隐身巡航导弹法国马特拉公司已开始设计和研究下一代高超音速隐身攻击导弹,并正在进行凤洞模型试验。这种导弹采用冲压式喷气发动机作为主航发动机,固体发动机作为助推器。其前弹体具有明显的边条,弹头与扁平的翼面融为一体。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的进气口安装在弹...  相似文献   

9.
王起飞 《火箭推进》2003,29(3):45-51
在新的世纪里,空空导弹将主要向远程和双射程两个方向发展.对远程空空导弹来说,冲压发动机几乎将成为其动力装置的唯一选择.本文从论述空空导弹的发展趋势入手,重点阐述了远程空空导弹对推进系统的特殊需求,对几种体制的冲压发动机作了详尽的分析和比较研究.本文认为非壅塞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和流量可调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对于未来的远程空空导弹来说是较有前途的选择.非壅塞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技术简单,但性能略显不足;而流量可调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虽然技术略微复杂,但性能优良,适应导弹全高度和超低空作战,是极具发展前景的远程空空导弹动力装置.  相似文献   

10.
整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应用性能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讨了整体式固体冲压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技术难点,建立了整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和导弹运动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分析;研究了整体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精确实现发动机推力控制以获得导弹速度大小的高精度控制,对一种固体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燃气流量指令形成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基于速度反馈的闭环流量控制方法,通过改变发动机推力控制导弹的巡航速度。在固冲发动机工作阶段,建立了包含推力偏量的弹体小扰动线性化数学模型,将导弹速度偏差信号输入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形成燃气流量控制指令,控制固冲发动机的推力变化,达到新的推阻平衡,实现对导弹速度大小的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具工程可行性,燃气流量控制系统有较强的鲁棒性。该方法属于闭环控制,能精确控制导弹飞行速率,在加速段能对导弹加速度进行限幅保护,确保固冲发动机安全。  相似文献   

12.
超音速战术导弹一般采用常规固体火箭发动机,有时也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随着对导弹的各种新要求的出现,目前越来越重视提高导弹发射装置的生存能力。这种生存能力可以通过增大射程、提高速度或降低可见性等措施来提高。能够通过增大射程和提高速度来改善导弹系统性能的推进系统有如下几种:脉冲式火箭发动机,冲压喷气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和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或空气涡轮冲压喷气发动机)。本文介绍了几种吸气式推进系统。  相似文献   

13.
非壅塞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工作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非壅塞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高度特性,速度特性和导弹工作的稳定性。运用直连式实验,考察了这种发动机燃气流量的自适应调节特性。结果表明,非壅塞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冲压发动机。  相似文献   

14.
冲压发动机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压发动机利用大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在高速远航程的飞行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图1示出了冲压发动机的工作马赫数和比冲范围。当飞行马赫数大于3.5时,冲压发动机的比冲高于其它喷气发动机,是大气层内高速飞行的理想动力装置。冲压发动机结构简单,内部没有转动部件,质量小,推重比高,成本低,特别适于导弹和高速飞行器使用。 可以认为,冲压发动机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即冲压发动机的概念研究阶段;普通型冲压发动机发展阶段;组合型冲压发  相似文献   

15.
未来的巡航导弹必须有更大的动力、更远的射程和更高的生存能力,这就对推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综述了吸气式导弹推进系统的技术发展情况,内容涉及桨扇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等,并对美国的先进空空导弹的推进系统方案作了专门介绍。  相似文献   

16.
冲压发动机的性能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控制品质.控制系统通过设置各种极限函数确保冲压发动机在外部干扰和内部扰动下可靠稳定工作,并结合任务特点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进行合理的调节,充分发挥出冲压发动机的性能.本文研究了3种不同控制参数下冲压发动机的稳定工作范围.针对不同的飞行任务的要求,研究了常用的控制策略下冲压发动机的控制路径.  相似文献   

17.
美将用大尺寸超燃冲压发动机进行风洞试验美国即将在美国航宇局兰利研究中心的一座风洞中对一台大尺寸冲压/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进行试验。这些试验将使国家空天飞机的研究人员首次能够确定尺寸因素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已进行的设计计算的影响。在此之前,...  相似文献   

18.
马特拉公司现正在为法国海军研制一种新的超音速发射后不管冲压式发动机导弹.  相似文献   

19.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具有比冲高、重量轻、速度快、射程远等诸多优点,满足了新一代导弹对其动力装置的要求,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高度重视。简要地论述了国外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研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将采用“计算机辅助 X—射线断层成像(CT)系统”检测海军三叉戟—2(D—5)导弹的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这种系统,比现行各种方法所能检测出的发动机缺陷要小得多。洛克希德公司是 D—5导弹的主承包商,这套 CT 个系统是美国科学与工程有限公司为此而研制的。右图是该设备的1/26缩比模型,在旋转升降台上放置着一台 D—5第一级发动机,平台左边的 X—射线源对发动机进行逐次扫描,发动机右边的检测器阵和电子仪器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