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11月22日零时起,我国开始实施缩小8400米以上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方案。即链我国现行8400米以下飞行高度层实行300米垂直间隔、8400米以上飞行高度层实行600米垂直间隔的基础上,缩小8400米至12500米高度范围内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即8400米至8900米实行500米垂直间隔,8900米至12500米实行300米垂直间隔;12500米以上仍维持600米垂直间隔不变。”这是国家空管委为适应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而进行的又一次重大飞行高度层改革。本文就我国实行缩小飞行高度垂直间隔,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想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RVSM(缩小垂直间隔)实施日期的日益临近,为保证顺利实施。内蒙古空管分局高度重视,按步骤、全方位地对全体管制员进行了RVSM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模拟机训练,确保了RVSM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4.
空气悬架以其优良的减振性能,在汽车振动控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以空气悬架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带附加空气室空气悬架系统的1/4车辆振动模型;分析了空气悬架刚度调节原理和控制特性,本文采用了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精确数学模型的模糊控制策略进行空气悬架控制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控制的空气悬架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悬架以其优良的减振性能,在汽车振动控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以空气悬架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带附加空气室空气悬架系统的1/4车辆振动模型;分析了空气悬架刚度调节原理和控制特性,本文采用了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精确数学模型的模糊控制策略进行空气悬架控制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7.
介绍舰空导弹垂直发射与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两者的关系,指出要完成垂直发射,惯性初制导必须由导航和制导控制两部分组成.对平台式与捷联式惯导系统作了比较,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且较详细地叙述这两种系统的组成、作用和工作原理;给出了速率捷联惯导系统的方案组成及数字仿真结果.最后介绍捷联惯导系统的关键研制项目,它们是:大量程高精度的速率陀螺、弹上快速运行微型计算机、数学模型、程序设计和半实物仿真试验.  相似文献   

8.
就采用垂直发射方式的某型地地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弹台自动对接技术进行了研究。简述了总体方案和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介绍了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对接机构的组成,简述了原理性试验情况。对弹台自动对接技术预先研究的结果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10.
11.
卫星有效载荷系统逐渐开始采用相控阵天线作为收发装置,由于卫星的体积和重量受限,星载相控阵天线必须朝小型化、轻量化方向发展。传统砖块式架构的ka频段64元相控阵天线的剖面高度约60~80mm,重量约2kg。近年来,研究人员从设计、工艺和加工等不同方向探索和研究了瓦片式的相控阵天线,期望能从设计和加工方法上减小相控阵天线体积和重量,从设计方法入手,研究了一种基于系统集成封装技术的有源相控阵天线,该天线的辐射单元材料采用微带介质板,相较于其它形式的辐射单元具有更低的剖面高度,微波射频电路被封装到低温共烧陶瓷基板内部,射频走线与辐射单元平行布局,通过高集成化设计将微波电路和天线辐射单元进行一体化组装,与传统砖块式架构的相控阵天线相比,在具有相同辐射口径的前提下,设计的天线剖面高度缩减到30mm,重量减小到1kg,工作在Ka频段,波束扫描宽度达到±60°。满足了减小相控阵天线体积和重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排烟道出口燃气流直接接触飞出发射箱的导弹。所以排烟道进出口温度分布,对系统设计十分重要。本文采用等离子体测温法,测得了温度分布。发现由于导弹发射位置的变化,排烟道内温度分布是很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13.
为确保RVSM(最小垂直间隔)在今年11月22日的顺利实施,9月5日至7日,重庆空管分局邀请美国TELEPHONICS公司的两名技术专家来渝就RVSM功能对TELEPHONICS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升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动基础垂直发射导弹程序段飞行中控制矢量取得的方法,包括建立起滑动射面,控制矢量的提取、分配和比例限幅。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导弹程序段飞行过程中不定耦合的恶劣效应。  相似文献   

15.
垂直冷发射防空导弹弹道设计中的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川良 《上海航天》2003,20(2):30-32,55
根据垂直冷发射防空导弹的飞行程序,分析了影响弹道性能的主要因素,选取相应的参数对弹道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前后弹道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改善了速度特性,在攻击超低空目标时保证弹道末段俯冲角满足布儒斯特角的要求,是防空导弹弹道的有效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新型“引射同心筒”垂直发射装置理论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毅  郝继光  傅德彬  耿峰 《宇航学报》2008,29(1):236-241
通过同心筒发射导弹过程的理论分析以及验证试验,证明了热环境是同心筒发射方式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引射同心筒的概念,为彻底解决同心筒发射导弹时导弹周围高温环境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靠的技术途径,并且通过求解定常非定常、三维Navier-Stokes方程的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了引射同心筒可以大大降低发射过程中导弹周围的气体温度,同时,通过试验证明了引射同心筒现象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水下垂直发射航行体是工程研制的重要对象之一,水下垂直发射技术是航行体研究的核心与关键。动基座发射与跨介质飞行是水下垂直发射的两个突出特点,特别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空泡现象使得水下垂直发射物理现象异常复杂。鉴于此,系统梳理了水下垂直发射需要关注的问题,介绍了水下垂直发射航行体空泡流研究的主要技术途径和研究手段,探讨了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