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单室双推力固体发动机的各种方案中,同心双层装药对推进剂配方及装药工艺来说是难度最大的一种。本文介绍了在国内现有工艺基础上,采用推进剂预固化的两次浇注技术,成功地完成了小开口翼栏型发动机径向同心双层药柱的快、慢两种燃速配方的装药工艺.研究了尾部开口φ290mm发动机,从原材料进厂验收到制成推进剂,从壳体进厂到发动机总装测试出厂,全过程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2.
固体火箭发动机预固化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依据HTPB复合推进剂界面特性 ,提出改变固化反应温度与时间来调节交联程度 ,使系统的官能团逐步进行化学反应 ,形成化学键和氢键 ,改善了生成物的力学性能。论述了预固化技术和粘接模型。将其应用于固体发动机推进剂 衬层界面粘接、发动机装药成型和推进剂药柱修补技术 ,经地面热试车和飞行考核 ,以及试件的十年储存试验考核 ,性能可靠 ,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粘结衬层系统,提出了在阻挡层/衬层/推进剂配方中弄清化学性质,工艺变量,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界面粘结性能的思路.层间扩散速率和每层固化速率需与界面固化的化学改变最小一起考虑。控制阻挡层固化,以减少衬层和推进剂反应物与增塑剂的迁移,且为衬层提供有效的粘结表面.HTPB 是衬层和推进剂的组分之一,其固化时间的变化会影响扩散速率.壳体粘结衬层系统愈来愈复杂,其参变量也就愈来愈多,当更多的变量接近于规范极限时,就会提高可能失效的统计显著性。对于现行的衬层系统应进行工艺变量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各层界面粘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环境湿度对HTPB推进剂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实验研究了环境因素特别是湿度对高固体含量的AP/HTPB推进剂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度对力学性能尤其是高温力学性能影响显著。这种影响对大型固体发动机装药工艺中力学性能的预示准确度也带来影响,因而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合理调整固化参数。  相似文献   

5.
模拟助推器是为提供××导弹飞行试验而研制的。燃烧时间为0.3+0.05s(+20℃)。为了满足发动机短时间工作的要求,相应地要用惰性推进剂替代大部分真实推进剂。惰性推进剂除有较强的抗燃蚀能力外,还应在力学性能、密度等方面与真实推进剂相一致,并与真实推进剂间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在制造上涉及二次固化整型等工艺过程。文中重点介绍了惰性推进剂的配方工艺以及模拟助推器整个燃烧室的装药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6.
膏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药浆稳态燃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固体推进剂BDP燃烧模型基础上,引入膏体推进剂燃烧效应这一新参数将模型推广于膏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药浆燃烧研究,模型考虑了氧化剂粒度分布,组分配比,催化剂性有和膏体推进剂燃烧热效应等对燃速的影响,以及药浆固化有前后燃速差别,还有靶线法测量了某批次复合推进剂药浆固化前后燃速变化,论文结果可用于膏体推进剂的配方和性能预测,以及利用药浆燃速预示固化后推进剂燃速,监控固体推进剂制造质量。  相似文献   

7.
重均官能度具有按当量数分数加和的性质。利用实验数据统计处理的方法,证明了丁羟胶重均官能度与推进剂最佳固化参数线性相关,为选择丁羟固体推进剂的配方和装药最佳固化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实验,用方坯烧注模拟单室双推力发动机的装药方式,研究了两种不同燃速推进剂在不同的本体强度和采用不同的浇注-固化装药方式对单室双推力发动机内两种推进剂药面结合部位粘接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固体推进剂浇注质量对发动机装药结构完整性的影响,首先采用流平仪对推进剂药浆放置不同时间后的流平性进行了试验,然后通过单轴拉伸试验和微CT扫描试验对相应条件下推进剂的力学性能和孔隙率进行了研究,最后结合有限元计算方法对发动机装药的结构完整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推进剂药浆放置时间的增加,推进剂流平性逐渐变差,药浆放置5 h后药面有条痕堆积现象,但推进剂的单轴拉伸力学性能差异并不大。通过微CT扫描试验发现,推进剂药浆放置时间由1 h增加到5 h,孔隙率由2.65‰增大至7.97‰,使得推进剂泊松比降低,导致发动机装药在低温点火压力载荷下的变形增大,安全欲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对浇注火箭固体推进剂,药浆固化升温是一个不稳定的传热过程。发动机尺寸愈大,固化升温时间愈长。本文用有限差分法计算传热时间,根据实验获得药浆固化时的热性质参数和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计算得到发动机尺寸、升温时间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将具有颠覆性的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合固体推进剂领域,相比于传统设计和生产工艺,增材制造技术不受装药芯模限制,可设计生产出药型结构复杂、推力可变的药柱,能够大幅缩短工艺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并有望实现一体化打印成型。综述了国内外增材制造用复合固体推进剂配方设计及药柱性能、增材制造工艺、增材制造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由于复合固体推进剂药浆的粘性和含能特点,目前大部分研究聚焦在材料挤出成型工艺改进及其相应的复合固体推进剂配方调试、打印药柱的性能提升方面。亟需解决大型复杂药柱配方设计、固化时间长、药柱易变形等一系列问题,以实现复合固体推进剂增材制造工程化应用。  相似文献   

12.
高燃速推进剂燃速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影响高燃速推进剂燃速的主要因素,分析了配方调试与装药生产之间的相关性,试验了新的发动机点火方法。通过工艺试验,制定和实施了细粒度AP预粉碎及在线粒度监测工艺,确定了推进剂配方预示与生产之间的间隔。新的发动机点火方法成功地应用于某助推器的装药,燃速批次合格率达到100%。顺利保障了地面抽检、高低温地面试验以及独立回路弹和闭合回路弹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13.
采用振动浇注技术克服了复合固体推进剂在真空花板浇注过程出现的缺陷,并对6种高粘度丁羟推进剂配方进行了浇注实验研究,给出适用的振动频率和加速度范围。该浇注技术已应用于小型发动机装药生产中,成品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用旋转粘度计测量推进剂固化系统(即药浆分散相)粘度的方法,进行丁羟推进剂适用期延长剂筛选的实验研究,以及用推进剂药浆验证的结果,发现最有效的适用期延长剂是四环素.  相似文献   

15.
固体推进剂推进与毁伤一体化技术,可以在战略战术临时更改而导致推进剂未燃尽的情况下,通过起爆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的余药,达到提高导弹毁伤效果的目标,具有拓展导弹的战略用途、充分发挥导弹性能和高效利用高附加值资源的意义。目前,受国外的技术封锁,固体推进剂推进与毁伤一体化技术尚有关键技术亟待突破。首先,基于固体推进剂点火后的反应增长过程,提出了固体推进剂在燃烧时可控向爆轰状态转换是实现推进与毁伤一体化技术的关键,其中燃烧转爆轰机理和燃烧性能控制是重要支撑技术。然后,进一步阐述了能量性能控制对固体推进剂推进及毁伤性能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采用可控起爆或发动机-战斗部一体化实现固体推进剂推进与毁伤一体化的设想。未来应加强复合含能材料燃烧与爆轰可控转换机理、可控起爆原理及控制方法、发动机-战斗部结构及装药一体化等的研究,以支撑固体推进剂推进与毁伤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NEPE推进剂装药界面粘接问题是制约NEPE推进剂推广应用的技术瓶颈之一,急需有效的细观结构表征技术,以揭示NEPE推进剂装药界面形成机理。采用Micro-CT技术,开展了NEPE推进剂/衬层/绝热层界面细观结构研究,发现Micro-CT图像可明显区分界面各相以及各相的基体与填充物,可识别不同的固体填充物;绝热层/衬层界面存在有锯齿状的镶嵌结构的扩散层,厚度不超过10μm;推进剂与衬层之间有一定的扩散,存在明显的推进剂与衬层基体富集层,在推进剂一侧,还形成40~80μm的HMX颗粒富集层。  相似文献   

17.
GAP(缩水甘油叠氮聚合物)是一种热稳定和钝感的含能端羟基聚合物,可应用于以下先进的固体推进剂领域:a.1.3级非爆炸微烟推进剂;b.固体火箭助推器的洁净推进剂;c.气体发生器/飞行器起动器装药;d.低成本ASAT机动推进系统装药;e.轨道飞行器的高性能推进剂.本文介绍了从洛克达因公司开始研究到空军赞助下GAP现阶段的高度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药浆燃速,药条燃速(也称静态燃速)发动机燃速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药浆燃速的测试方法及试样制作。药浆燃速的测试是在推进剂装药之前,若能应用于预示,它将防止装入不符合设计指标要求的推进剂,从而保证装药质量,根据实验结果发现,目前的药浆燃速测试结果能反映因配方改变而导致的燃速差别,药浆燃速与药条燃速,实验发动机燃速有较好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某单室双推力发动机串联装药两级固体推进剂界面力学性能差的问题,通过热力学理论计算,采用优选燃速调节剂,优化匹配两级推进剂的固体物级配、键合剂组合、增塑比、固化参数(NCO/OH摩尔比或R)等方法优化推进剂配方,对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分析了各助剂对推进剂界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拉伸速率2 mm/...  相似文献   

20.
药条燃烧器是研究固体推进剂装药燃烧的一种重要的实验室装置。本文评述了药条燃烧器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简要介绍了作者在此基础上研制的一种多功能燃面恒位药条燃烧器系统的原理、性能和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