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 《航天器工程》2012,21(6):86-86
据ESA网站10月17日报道,ESA和NASA正在测试一项空间网络通信协议。据此协议,航天员可在“国际空间站”上控制环绕行星或小行星轨道的机器人。这次测试为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后续实施遥控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航天员》2012,(3):46-47
莫斯科时间2012年5月17日8点39分,3名航天员乘坐“联盟”TMA-04M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自动对接,与空间站上的3名航天员正式组成第31长期考察组,值守国际空间站。这是2012年人类的首次太空之旅,3名航天员即将在空间站度过126个不平凡的昼夜。  相似文献   

3.
刘苗 《航天员》2012,(3):54-55
近日,第28/29长期考察组成员日本航天员古川聪(Satoshi Furukawa),用图片向公众展示了自己曾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创造发明”——“乐高空间站”,这个空间站模型是古川聪模仿国际空间站的构建,用一块块乐高积木拼合而成的。国际空间站是由16个国家参与研制,花费13年时间建立起来的大型国际太空项目,而古川聪仅仅在两个小时内。就用积木建造了一座“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4.
阳光 《航天》2014,(5):16-16
搭乘两名俄罗斯航天员和一名美国航天员的俄联盟TMA10M载人飞船北京时间3月11日上午离开国际空间站,随后在哈萨克斯坦中部安全着陆。目前国际空间站上还驻有俄、美、日各一名航天员。他们组成了新的第39宇航组,由日本航天员若田光一领导。若田由此成为国际空间站首位日本指令长。  相似文献   

5.
天浪 《航天员》2009,(3):62-63
国际空间站上,常驻3名航天员,到今年5月底,常驻航天员也不过6名,在地球上来说,就如同一个普通之家。这个国际“家庭”,本应像以前一样同甘共苦,和谐相处,如美国航天员迈克尔·芬克所说——“在太空中没有政治的空间”。然而,就在最近,俄美两国就共享国际空间站上的卫生问和健身自行车发生了争执。准备要“分家”。且根据最新的规定,俄罗斯航天员还被禁止与美国航天员分享食物……  相似文献   

6.
易林 《航天》2010,(9):40-41
6月16日,俄罗斯“联盟”TMA19飞船搭载3名国际空间站第24宇航组在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发射,2天后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无论是飞船还是3名航天员身上都有一份来自孩子们的礼物——“联盟”TMA19飞船徽标。这一天早晨,两名设计者叶梅利亚诺夫(左)和奥金佐沃莫宁在发射场见证了飞船升空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江山 《航天》2013,(11):30-30
9月26日凌晨,俄罗斯“联盟”FG型运载火箭发射了“联盟”TMAl0M载人飞船。飞船采用快速对接模式,发射后不到6小时就同国际空间站实施了对接。船上乘有两名俄罗斯航天员和一名美国航天员。他们加入站上的第37宇航组,使驻站人数重新回到6人的水平。这是联盟号载人飞船第三次采用这种快速对接模式,以往则要花两天时间。  相似文献   

8.
动态     
《航天员》2012,(5):44-45
罗伯特·萨斯克宣布离开加拿大航天局;国际空间站3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美国一名前航天员玩摩托艇不幸身亡;ESA女航天员萨曼莎将于2014年飞往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进行航天员选拔改革;两名资深航天员离开NASA;俄航天员完成2012年第二次太空行走;俄航天员队伍或选入两名女航天员;美国首位女航天员萨莉·赖德病逝。  相似文献   

9.
奇航 《航天员》2011,(6):51-52
2011年11月16日,第29/30长期考察组的3名航天员乘坐俄罗斯“联盟TMA-22”飞船与国际空间站俄罗斯段的“码头”号实验舱成功对接。尽管比原计划推迟了近两个月,但他们的到来,使得国际空间站终于摆脱了可能“无人驻守”的空巢困境。  相似文献   

10.
天浪 《航天员》2009,(4):68-69
经过两年的充分准备后,广州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25名学生,在2009年6月11日与国际空间站航天员通过无线电进行了一次直接交流的“天地对话”。这是中国小学生第一次利用业余无线电鱼争里旰空间站航天员通话,也是继2007年8月26日江苏南京第三中学学生通过业余无线电台与国际空间站通话之后,  相似文献   

11.
张叶 《航天员》2014,(3):43-44
任务期间,国际空间站全球同步连线休斯顿地面任务控制中心,参与了由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联合英国Channel4制作的两小时特别节目《看见地球:实况转播》(LiveFromSpace),驻站的航天员若田光一和里克,带领观众一起进入太空观看了地球。电影《地心引力》让不少人为之着迷,更赢得今年奥斯卡七个奖项,而《看见地球:实况转播》则更多的是2名航天员介绍空间站日常运作的细节。  相似文献   

12.
陈小春 《航天员》2009,(3):60-61
2008年2月14日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与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进行了天地通话,当时默克尔曾特别关注空间站唯一的女性航天员佩吉·惠特森,并且笑着问她:“现在就老实地说说吧,和一群男人生活在一起,感觉如何?”2009年3月24日,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与国际空间站上的10名航天员也进行了一次视频对话。对话聊的多是生活,也非常有趣,这里不妨与大家共飨。还有,这一次国际空间站上也有一位女性航天员桑德拉·马格努斯,我们不妨也看看,奥巴马所特别关注于她的,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叶子 《航天员》2013,(6):46-47
莫斯科时间9月25日6时59分俄罗斯“联盟号TMA-10M”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实现对接,将3名航天员送至国际空间站,与之前在国际空间站值守的36/37期航天员费奥多尔·尤尔奇欣(Fyodor Yurchikhin),  相似文献   

14.
《航天》2011,(7):F0002-F0002
5月24日凌晨6时27分,搭载着国际空间站第26-27长期考察组三名航天员的“联盟”TMA20载人飞船安全降落在哈萨克斯坦的草原上。这三名航天员分别为俄罗斯航天员、指令长康德拉吉耶夫、美国女航天员凯瑟琳。科尔曼和意大利航天员保罗。内斯波利,他们已在国际空间站工作了159天。载人飞船飞越大气层轨道时,超负荷飞行耗费了航天员们很多体力和精力,  相似文献   

15.
杨孝文 《航天员》2014,(3):34-35
国际空间站在距地面约400公里的高度环绕轨道运行。俄罗斯的这一惊人决定并不会影响当前在空间站上工作的2名美国航天员和3名俄罗斯航天员,也不会影响已在计划内的将在未来几年实施的任务。据最新计划,空间站将至少服役到2024年。但由于俄罗斯因制裁而被点燃的怒火——尤其是禁止出口可能帮助俄罗斯军方的高科技产品——空间站的这一延期计划似乎成为一种不可能。  相似文献   

16.
《航天》2009,(3):40-43
据说当新航天员上天之前,老航天员要给他们上一堂“文明礼貌课”。因为无论是在航天飞机上或是在国际空间站上,几名航天员一起工作和生活,由于空间狭小、工作繁忙、而且一待就是十天或半个月,要保证大家和睦相处、不发生矛盾,就得遵守一些不成文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航天》2014,(11):F0002-F0002
9月26日,俄“联盟”TMA-14M载人飞船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女航天员叶连娜‘谢洛娃进入空间站,成为驻站的第一位俄罗斯女性。这也是17年来首次有俄罗斯女航天员进入太空。上一次是在1997年,航天员叶连娜·孔达科娃飞赴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  相似文献   

18.
常玉燕 《中国航天》1997,(6):39-40,45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现有4名航天员,其中一名曾搭乘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参加过空间实验。到2000年前后,当美国、俄罗斯、欧空局、加拿大和日本联合研制的阿尔法国际空间站升空后,日本将有数十名航天员与其他几个国家的航天员联合编组,每次连续在空间站上工作几个月。日本宇宙  相似文献   

19.
阳光正好 《航天》2009,(12):40-41
2009年9月30日,加拿大亿万富翁盖·拉利伯特和另外2名航天员乘坐俄罗斯“联盟TMA-16”载人飞船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并于10月11日脱离国际空间站,成功返回地球。拉利伯特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七位太空游客。  相似文献   

20.
回谷 《航天》2010,(9):56-59
现在,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器之间的空间交会对接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为了建造国际空间站,1994~1998年,美国航天飞机曾9次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飞行,送美国航天员到“和平”号上工作,以取得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经验以及美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长期生活和工作能力,降低建造国际空间站的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