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天员》2014,(1):53-53
2013年12月上旬,“航天员进校园”活动走进广东省广州、佛山、东莞等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航天英雄杨利伟,《航天员》杂志编委会副主任、著名航天科普专家孙锦云教授以及神十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走进当地中小学及高校,与学子们畅谈飞天梦想,开展了别开生面的“零距离”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2.
中国     
《航天员》2013,(5):8-9
神十航天员颁奖授称大会在京举行 据载人航天工程网8月20日报道.20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航天员颁奖授称大会在京举行。7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聂海胜同志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张晓光、王亚平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相似文献   

3.
2012年11月,应欧洲航天员中心(EAC)邀请.中国航天员中心(ACC)一行6人到德国科隆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访问。其中包括中国的两名航天员。EAC为代表团准备了丰富的学习课程和训练体验项目,使我方对欧洲航天员的训练有了更加深入和系统的了解,对于中欧载人航天领域的未来合作,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特意采访了ACC代表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费俊龙。在采访中,他给我们讲述了欧洲航天员中心之行的见闻和感受。  相似文献   

4.
沈羡云 《航天员》2013,(5):66-67
2013年6月20日上午,神十乘组航天员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里给国内8万所中小学的6000多万师生开展了一次精彩的太空授课活动。在太空课堂中,中国首位“太空老师”王亚平给大家演示了5个实验,其中水膜实验和水球实验都很好地验证了液体表面张力的“神威”,  相似文献   

5.
《航天员》2009,(6):54-54
2009年11月3日至4日,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和NSBRI所长杰弗里·萨顿博士等一行5人对中国航天员中心进行了正式交流访问。中心主任陈善广和航天英雄杨利伟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并陪同参观了中心的训练设施。中国航天员费俊龙、翟志刚参加了与代表团的技术交流。NSBRI成立于1997年,  相似文献   

6.
雨轩 《航天员》2013,(4):72-75
2013年6月26日上午,神舟十号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成功返回地面,这距离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首飞太空已有10年之久。10年间,中国恰有10名航天员进入太空,而神十也恰好是我国神舟飞船系列的第十艘飞船。  相似文献   

7.
家乡传音     
《航天员》2013,(4):77-77
威·布朗曾说:“人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来自母亲,来自家乡,来自天堂。”神十任务之际,当得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承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天宫一号时,航天员们的家乡沸腾了,父老乡亲们为3名航天员的壮举感到骄傲与自豪,家乡政府先后给培养这3名航天员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发来贺电。  相似文献   

8.
《航天员》2012,(1):43-43
2012年1月17日上午,由中国航天员中心和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航天员》杂志社承办、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协办的科普励志图书《火星500:“王”者归来》新书发布会在北京航天城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国科协原副主席齐让,中国航天员中心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火星500:“王”者归来》主编陈善广,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苏青,  相似文献   

9.
图片新闻     
正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收官之战正式打响。作为进驻中国空间站"天宫"的第二批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展开为期6个月的太空工作生活,创造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长的新纪录。其中,王亚平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也将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 2021年10月24日9时2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0.
蒋迅 《航天》2013,(11):52-53
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轰动大陆,中国教育部表示,大约有6千万学生和教师观看了这次太空授课。“神十”任务的这一亮点,也成为中国教育的一个亮点。2002年11月,佩蒂特在国际空间站上载人航天的任务之一就是教育下一代。美国航宇局(NASA)在太空授课已经有很多年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航宇局曾经从美国中小学教师里选拔了四位航天员。他们在美国青少年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要介绍的“周六科学实验”是美航宇局的科学家航天员佩蒂特进行的。佩蒂特出生于1955年。  相似文献   

11.
陈曦 《航天员》2013,(1):46-47
莫斯科时间12月19日16时12分,俄罗斯航天员罗曼·罗曼年科(Roman Romanenko)、美国航天员托马斯·马什本(TomMarshburn)和加拿大航天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chriSHadfield),搭乘“联盟”TMA-07M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开始近5个月的太空值守任务。  相似文献   

12.
肖志军 《航天员》2013,(2):26-29
2013年1月15日到22日,欧洲航天员中心(EAC)一行6人(含2名欧洲航天员)应邀回访了中国航天员中心。中欧在航天员选拔与训练方面有什么差异?对于未来中欧的载人航天合作,还面临着哪些挑战,而欧方又有着怎样的期望?为此。我们专访了EAC主任弗兰克·德文(FrankDeWinne)。  相似文献   

13.
天地大课堂     
王一  林言 《航天员》2013,(4):45-46
6月20日上午10时04分,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里,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进行了太空授课。此次授课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使其了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我想让大家看到,我们‘80后’是敢于迎接挑战的一代。”这是即将在太空闪亮登场的80后女航天员王亚平,  相似文献   

15.
11月1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展在香港科学馆开幕,神舟5号飞船返回舱、降落伞、飞船和火箭的模型、杨利伟的航天服、航天食品等悉数到港,与香港同胞见面,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也与航展同期亮相。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访港代表团团长胡世祥,副团长张庆伟、谢名苞、王永志,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主任高祀仁等为航展剪彩。神舟5号飞船和航天员杨利伟的到来,在香港刮起了太空狂飙。杨利伟跃升为人人仰慕的超级巨星,所到之处,国旗、区旗汇成红色海洋,人群摩肩接踵欢声雷动,“做个中国人好骄傲”成为香港各种媒体难得…  相似文献   

16.
《航天员》2013,(3):I0002-I0002
3月28日,以“飞天梦中国梦”为主题的“李锦记航天奖学金启动仪式”在北京航天城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前副总指挥、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张建启中将.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中国首飞航天员、航天英雄、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少将,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旺、刘洋,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先生等嘉宾出席,共同支持这项致力于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李建辉 《航天员》2009,(2):46-47
发射推迟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3月15日19时43分(北京时间5月16日7时45分)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此次共有7名航天员乘坐“发现”号升空,其中李·阿尔尚博担任“发现”号指令长,托尼·安东内利担任飞行员。包括日本航天员若田光一在内的另外5人担任任务专家。若田光一替换美国航天员桑德拉·马格努斯加入国际空间站考察组,马格努斯与“发现”号其他机组人员一道返回地球。若田光一也由此成为首位空间站长期考察组成员当中的日本航天员。  相似文献   

18.
周建平 《航天员》2013,(4):42-44
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随后,神十飞行乘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况良好。至此,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它既是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应用性飞行。  相似文献   

19.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06,(3)
中国我国航天代表团出访比、荷、德2006年5月28日至6月6日,应比利时联邦科技部邀请,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航天员费俊龙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国际合作部一行组成代表团,赴比利时、荷兰、德国3国进行了参观访问。代表团先后访问了欧空局航天研究和技术中心、欧洲航天员中心、德国航天医学研究所等机构。比利时联邦科技部研究和应用部负责人Fonteyn博士介绍  相似文献   

20.
“心中有爱不言苦,绿色年华自己谱,战火青春最风流。”这是神十航天员王亚平的丈夫赵鹏自己编写的自励格言,其间不仅表达了他对飞行事业的钟爱,更流露了对妻子深深的爱。在初次接受我们《航天员》杂志专访时,这位阳刚帅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