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叶子 《航天员》2014,(4):73-75
一提到“太太团”,人们总想到明星们的漂亮妻子或女友,而美国ABC近日宣布由同名小说“The Astronaut Wives Club”改变而成的迷你美剧《航天员妻子俱乐部》将在夏季档播出,  相似文献   

2.
《航天》2010,(3):36-39
如果说《哈利波特》是人类想象力的试金石,电影《阿凡达》则是人类未来科技的一面镜子。新年伊始,好莱坞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在全球热映。这部最新科幻大片打造了一个瑰丽神秘的世界,尽管人人知道这是虚拟的,可是它的逼真程度。  相似文献   

3.
《遥测遥控》2024,45(2)
为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科研学术交流合作,《遥测遥控》期刊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号召,特地开辟《人工智能技术》专栏,邀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撰写原创性研究论文及综述,集中反映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及进展,分期出版,为读者提供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平台,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4.
动态     
《航天员》2011,(4):48-49
航天员为《飞天》首映造势 6月29日,我国首部载人航天题材电影《飞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仪式,杨利伟等6位航天员来到首映现场,为《飞天》首映式造势。  相似文献   

5.
李杰信 《航天员》2008,(1):36-37
对凡尔纳的作品,我并不陌生。记得在初中时就看过柯克·道格拉斯演的《白浪滔滔伏海妖》(香港译法),是《海底两万里格》(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的好莱坞电影版本。50年后的今天,电影中的大乌贼和"鹦鹉螺"号潜艇记忆犹新。凡尔纳一生写出50多本以科幻为主体的小说。在1870年写完《海底两万里格》。五年后,又完成了  相似文献   

6.
刘瑞江 《航天员》2013,(3):77-78
明10日,一部名为《遗落战境》的好莱坞科幻大片在国内上映,观影者在享受电影震撼的画面与音效的同时,也被影片主人公驾驶的一架特殊飞行器吸引了眼球。 科幻与现实的关系历来非常微踅比曾经在科幻小说或电影中出现过的很多科技“神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都在科学家的手中从一定程度上转变成了真实存在的科技成果。19世纪,当人们看到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中那些诸如“80天环绕地球”和“人类登月”等想象出来的惊天“盛况”时,除了惊叹之外,剩下的只是疑惑,甚至嘲讽。谁承想,时隔100年。这些存在于幻想中的东西居然真的实现了不少。  相似文献   

7.
美军军事智能试验鉴定技术发展态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智能技术是后信息时代新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军事智能试验鉴定技术是有可能改变未来战争的颠覆性技术之一.近年来,美军出台了《2019年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发展计划》等相关法案和指导文件,明确了军事智能试验鉴定的发展要求和发展重点;试验资源管理中心每年投入约1000万美元支持自主性和人工智能试验项目研发;美国陆、海、空各...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智能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郭凤英,何洪庆一、引言人工智能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科学领域,它包括了计算机硬件、固件和软件的各个方面。简单地说,由计算机来表示和执行人类的智能活动,就是人工智能;或者比较准确地说,人工智能就是机器(计算机)执行某些与人的智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00,(4):16-19
30多年前 ,美国上演过一部科幻片 ,叫《2 0 0 1年 :太空探险》。影片描写了人类乘坐先进的航天运输系统自如地从地球飞往月球和更远的地方的景象 ,引起了很大轰动。在人类还没有登上月球的当时 ,据说该片导演曾求教于美国宇航工业界 ,让他们帮助展望未来航天飞行的繁荣局面。然而科幻毕竟是科幻。当 2 0 0 1年向我们走来之时 ,影片中的那种景象却依然离我们很遥远。美国航宇局最近承认 ,要研制出真正意义上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还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而就在不久前 ,该局还雄心勃勃地要在 2 0 0 5年用洛马公司的单级入轨 ( SSTO)冒险星取代目…  相似文献   

10.
《航天员》2007,(5)
二十年名刊《世界博览》依托强大的海外游历者、外籍作者队伍和丰富的外语文献资源,倾力打造"世界中国相互发现"的深度阅读读物。上半月刊侧重世界题材,下半月刊侧重国际眼光中的中国题材。每期各含一个精心策划的专题。文图并重,全彩  相似文献   

11.
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自动测试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导引头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导引头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讨论了人工智能(AI)技术与自动测试设备(ATE)结合用于故障诊断的原理,介绍了此专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航天员》2011,(2):F0003-F0003
新华网北京4月6日电(记者周婷玉)在世外载人航大50周年到来之际,今年4月12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世纪金源购物中心的笑傲天宫航天文化艺术中心将开始试运行。届时将有航天题材艺术展以及慈善拍卖等相关活动。据了解,活动中将展示从神一至神七的众多高端航天艺术珍品,其中包括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并搭载神舟一号的《中国神舟飞船首飞纪念》纪念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神舟五号飞船搭载的《中国神舟飞船首次载人飞行成功纪念》纪念封、神舟七号搭拔作品之《和平颂》画册以及  相似文献   

13.
左永亮 《航天员》2012,(6):31-33
2012年5月22日,“龙”太空船飞往太空,成为首个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商业航天器。在那次托举“龙”太空船升空的“猎鹰”9号火箭上,还搭载着一批特殊的乘客:包括在《星际迷航》系列科幻作品中(originalStarTrekseries)扮演首席工程师蒙哥马利·史考特(MontgomeryScott)的詹姆士·杜翰(IamesDoohan)、美国早期“水星”计划最早的7名航天员之一勒罗伊·库珀(LeroyCooper)在内的308个人的骨灰。和“龙”太空船的其他货物不同,这些骨灰装在了“猎鹰”9号火箭的第二级,将在地球轨道上绕行接近一年后,坠入大气层烧毁。  相似文献   

14.
白石 《航天》2011,(12):60-61
《晨舞》、《相会》、《追逐》、《拥抱》四幅作品通过艺术手法,从画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天宫一号与神舟飞船对接时的不同角度和瞬间动人的画面。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工程》2011,(2):8-8
据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2011年2月9日报道,美国“百年星船”(100—YearStarship)研究计划战略计划工作组在2011年1月启动了研究工作。工作组汇集了拥有不同背景的29位幻想家,其中包括航天工程师和科幻作家。他们的任务是开发一种商业模式,创建一份章程并发展组织构造。工作组已经讨论了实现星际飞行的初步研究,并正在规划下一步活动,预计将于2011年年底完成研究时间表。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航天领域应用参考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杰  谭天乐  陈萌 《上海航天》2019,36(5):1-10
针对人工智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和应用问题,梳理了人工智能涉及的技术内涵和技术范畴,分析了在航天领域应用人工智能的近期迫切需求,给出了人类自然智能功能结构,构建了"信息感知、记忆思维、学习适应、行动驱动"的人工智能模型。从基础设施、基础技术、应用技术、产品与系统等层次,给出了人工智能技术参考模型,对需要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进行了描述。该参考模型可为明确航天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重点、建立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孙梦婕  张潜 《航天员》2011,(2):71-74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1903年,苏联的一位科学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部喷气运动理论著作《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提出了液体推进剂火箭的构思和原理图,并推导出了在不考虑空气动力和地球引力的情况下,计算火箭在发动机工作期间获得速度增量的公式;十月革命后,他又在喷气飞行原理方面提出了燃气涡轮发动机方案,解决了航天器在行星表面着陆的理论问题,研究大气层对火箭飞行的影响,首次探讨了从火箭到人造地球卫星的观点。他就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科幻作家、现代航天学和火箭理论的奠基人——康斯坦丁·爱德华多维奇·齐奥尔科夫斯基(Kostantin E.Tsiolkovsky)。  相似文献   

18.
2008年3月10日,日本《国家科学研究院学报》发表日本筑波市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的外籍人工智能和分子电子学科学家Anirban Bandyopadhyay等研究成果,模仿大脑的工作原理,设计出一种仅由十几个纳米级分子构成的微型计算机,其运算速度是普通晶体管计算机的16倍,最终将实现快1000倍  相似文献   

19.
火箭推进     
《火箭推进》2023,(6):F0003-F0003
《火箭推进》创刊于1975年,双月刊,公开发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主办,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火箭推进》作为国内外唯一以“液体动力”为主题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推广空天动力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应用,促进学术交流,引领行业发展,推动相关领域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面向国内外征集火箭发动机、吸气式发动机、组合动力、核推进、电推进、新概念发动机等领域及相关材料、制造、测量、控制、仿真、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学术或技术论文。  相似文献   

20.
从教育学的视角来透视《电工学》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电工学》的定义及地位出发,指出《电工学》不是一门学科课程。它是一个多学科组成的学科群,从课程论的观点分类《电工学》是一门综合课程。文章研究了当前《电工学》改革的各种动向,从中归纳出本课程的改革方向是:打破一本书(一种模式)定天下的局面,发展适应多种培养目标的多种模式教材;大力加强数字技术的内容比重,有的专业可单独对数字技术设课;把计算机引入《电工学》实验,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