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针对传统两电平逆变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中大量三角函数运算以及输出电压谐波含量高的问题,研究了基于60°坐标系的SVPWM算法,深入分析了60°坐标系下两电平和二极管钳位型(NPC)三电平逆变器SVPWM的设计方法。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的仿真研究,验证了基于60°坐标系的NPC型三电平逆变器SVPWM算法能够避免复杂的三角函数运算,同时减少了输出电压谐波含量,使输出电压波形更加正弦。  相似文献   

2.
三电平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比两电平逆变器增加一个台阶,其谐波含量低、波形质量好,有利于实现输出电压的正弦化,且单个开关管承受的电压应力小,适合向高压大容量方向发展。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为三相正弦波输入控制,用三电平逆变器来驱动IPMSM,有利于减少IPMSM的转矩脉动,实现高性能的调速控制。对基于三电平逆变器的IPMSM矢量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的三电平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正确,IPMSM的转速能准确跟踪参考转速,电机动态、稳态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模型预测直接转矩控制(DTC)转矩脉动大、功率元件开关频率不恒定等问题,将两电平逆变器的8个电压空间矢量作为有限控制集,应用到PMSM DTC中。设计考虑转矩误差、最大转矩电流比及电流约束的成本函数,利用成本函数来估算有限集合中各电压矢量的占空比,从而求得逆变器的最优电压矢量作为系统控制量。与传统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相比,该方法的电流谐波和转矩脉动显著降低,且转矩动态性能也得到改善。仿真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案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三相四桥臂逆变器可以带不平衡负载甚至单相负载。针对三相四桥臂逆变 器,提出了一种新的重复控制算法。该算法相对于传统恒压恒频(CVCF) 控制算法具 有设计简单, 不需要dq 变换, 在提高电压稳态精度的同时, 还降低了输出电压总谐波 含量(THD)。系统分析了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电路模型,得到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分 析了系统的稳态误差和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了系统输出电压稳态精度高, 谐波含量低,且能有效抑制由不平衡负载引起的输出电压不平衡。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两电平逆变器的死区效应不同,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中双逆变器的开关死区将导致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使绕组电流出现低频次谐波,影响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双逆变器开关死区导致的零序电压的补偿方案,通过扩展占空比最大的一路开关信号的导通时间,来插入一个补偿电压矢量,利用补偿电压矢量产生的零序电压抵消开关死区导致的零序电压,从而抑制系统的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通过在开绕组感应电机驱动系统中的仿真和试验,验证了死区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用于驱动中压电机的模块化多电平逆变器上的直流环节电压。与传统的两电平逆变器不同,即使没有DC Link电容,此驱动器也可正常工作,但是,在直流链路上有大量的、不可忽略、可以预测的开关纹波电压存在。通过对开关纹波电压建模与分析,精确计算出最大开关纹波值,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 电路拓 扑结构分析,对其工作状态原理进行阐述。将MMC 电路拓扑应用到永磁直驱风力发电 系统,使用基于电容电压排序的矢量控制作为逆变器控制策略。通过仿真软件搭建所述 系统,仿真结果证实了控制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目前常见的串联电感式和具有辅助晶闸管单独关断式电压源三相逆变器,以及串联二极管电流源三相逆变器进行了简要分析。详细阐明了串联二极管电流源三相逆变器主电路所有电气参数设计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种逆变器通用的数学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流程图和源程序。在多次设计中实际运用,效果较好。本文计算机源程序可供实际设计直接使用。  相似文献   

9.
航空变速恒频电源系统中优化的SPWM调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修科  王石维 《航空学报》1995,16(1):114-118
 在航空变速恒频系统(VSCF)中,航空发电机发出的变频交流电经整流变换为直流电,再经逆变器变换成恒频交流电。逆变器通常采用固定开关点的优化的SPWM技术,通过调节发电机激磁调节输出电压。由于系统是高阶系统,为了降阶,提出改变开关点的位置来调节输出电压,并提出优化SPWM的定义,分析了调节范围和谐波含量的变化,并给出了实现电路。  相似文献   

10.
Z源中点钳位式(NPC)三电平变换器把逆变和升压两种环节结合在一起,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但是针对这种结构输出的无功功率研究较少。提出了一种Z源NPC三电平变换器的恒功率并网控制策略。首先对这种变换器的结构及原理进行分析;再把恒功率控制引入到这种变换器的并网控制中,并采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实现了变换器的并网控制。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结果证明了这种变换器能够提高电压升压比。该控制策略可使变换器输出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稳定于设定值,且并网电流谐波较低。  相似文献   

11.
供电系统的干扰模式及抑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天顺  王伟  吴超 《飞机设计》2010,30(4):64-70
供电系统的电磁干扰主要由发电机噪声、整流谐波、开关频率和它的谐波,以及在开关转换中高速电流和电压的瞬变所引起,这些干扰可通过传导和辐射的方式直接影响交流电网和用电设备。所以,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就是电磁干扰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TMS320LF2407A的便携式陀螺电源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基于TMS320LF2407A的高性能陀螺逆变电源系统,采用SPWM技术获得了恒压恒频的三相正弦交流电输出,具有集成度高、低功耗的特点,利用DSP对电源输出的各种信号进行监测,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采用陷波滤波和低通滤波相结合的滤波电路,有效减少了电源输出的开关谐波分量。结果表明,电源各项指标均满足陀螺仪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变速恒频电源闭环控制电路的设计。闭环控制电路的目的除保证变速恒频电源达到所要求的动、静态性能指标外,对其中交交变频器输出中存在的直流、次谐波及其它谐波分量要有强的抑制能力,以减小主电路滤波器的体积重量。为此,文中提出了采用微分反馈并联校正、比例积分串联校正及电压调节的闭环控制系统方案,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和验证。  相似文献   

14.
陈仲  陈淼  汪昌友 《航空学报》2013,34(4):919-927
 航空有源滤波器(AAPF)是解决飞机供电系统中电能质量问题的一种先进方案,而模块化设计对航空有源滤波器灵活性、可维护性和可靠性的提升作用巨大。首先提出并研究了一种新型模块化航空有源滤波器,分析了主电路数学模型及其混合载波PWM(CH-PWM)调制方式;其次基于损耗对比分析进行了主电路拓扑优化,推导了模块均压控制律并给出了系统控制策略;最后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模块化航空有源滤波器能够有效补偿航空电网中由典型非线性负载产生的谐波和无功电流分量,三相电网电流的总谐波畸变率(THD)均在5%以下,补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标准的解析以及对典型应用局限性的分析,设计了一种浪涌电流抑制电路。在电路中加入 恒流充电模块以及电压反馈模块,使浪涌电流的峰值及启动时间均可控,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指导具体设计。 通过加入放电回路,使得多次启动特性一致,仿真验证了方案的正确性及有效性,并成功应用于机载设备。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一种性价比较高的电子束表面处理技术,采用定频调压电路,研制出一种新型偏压脉冲电源。这种电源由偏压主电路拓扑、偏压变压器和偏压整流滤波电路组成,其中偏压主电路由偏压基值发生电路和偏压脉冲发生电路组成。偏压基值发生电路控制偏压脉冲基值,偏压脉冲发生电路控制偏压脉冲频率和占空比。脉冲偏压电源的脉冲基值、脉冲频率、占空比均连续可调,相应实现脉冲束流的幅值、束流频率和占空比的调节。检测分析了脉冲偏压电源的输出电压波形,带载时的输出束流波形,并观察分析了电子束轰击后钨合金组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脉冲偏压电源输出电压稳定、可调性好,能满足小束斑脉冲电子束轰击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对以UC1854B为核心组成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电路进行分析,在PSpice平台基础上建立了UC1854B电压环路、电流环路的数学模型,经仿真模型与实验结果的对比,PF值的误差约为0.1%,畸变总失真THD的误差约为2%,从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采用该控制方式的电路能有效降低电流谐波干扰、降低电源模块的电磁干扰(EMI).  相似文献   

18.
Analysis and design of a novel three-phase active power filter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 novel three-phase active power filter is analyzed and designed. A low cost power circuit configuration of the active power filter is proposed, along with a fast peak detector for synthetic sinusoidal generation technique, in order to achieve almost real time compensating current calculation. This technique avoids the use of mains voltage signal in the calculation of reference compensation current. Therefore, the mains current, after compensation, is still a pure sinusoidal waveform, irrespective of the distortion in the mains voltage. Furthermore, a critical value for the magnitude of capacitor voltage on the dc side, and a critical value for the reactor inductance on the ac side have also been derived, for the successful harmonic current tracking in various design applications. Finall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ctive power filter is demonstrated by simulations as well as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9.
Three pulse-width modulation (PWM) control schemes for a single-phase power-factor-correction (PFC) AC/DC converter are presented to improve the power quality. A diode bridge with two power switches is employed as a PFC circuit to achieve a high power factor and low line current harmonic distortion. The control schemes are based on look-up tables with hysteresis current controller (HCC) to generate two-level or three-level PWM on the DC side of diode rectifier. Based on the proposed three control schemes, the line current is driven to follow the sinusoidal current command which is in phase with the supply voltage, and two capacitor voltages on the DC bus are controlled to be balanced.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a 1 kW converter with load as well as line voltage variation and shown to verify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s. It is shown that unity PFC is achieved using a simple control circuit and the measured line current harmonics satisfy the IEC 1000-3-2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20.
与传统的Buck电路相比,基于H桥并联的DC/DC变换器可以实现电压的双极性输出和故障时的冗余控制,非常适合用于大功率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场合。分析了并联H桥型DC/DC变换器的结构组成和双脉宽调制(PWM)模式。为了降低双脉宽调制下H桥型DC/DC变换器的开通和关断损耗,对无源软开关技术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RCD缓冲电路和最小应力缓冲电路之间的性能差异,指出最小应力软开关技术可以获得更好的软开关性能,并就将其用于双脉宽调制下的并联H桥DC/DC变换器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最小应力软开关技术用于双脉宽调制下并联H桥DC/DC变换器时,可以实现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和零电流关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