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培养能够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合格人才;为了办好国家教委批准试点的四、五套办新的学制,我们曾与各工厂的领导、劳资人事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工厂工学院教师以及我校在各工厂工作的毕业生等进行了座谈,此外还利用函调等形式调查了解关于机械加工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使用的有关问题。用人单位对我们办校反映了一些要求,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和希望,现将调研情况简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清化量具厂广大职工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积极贯彻《形位公差》三项国家标准,全厂成立了有技术、检验,生产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贯彻三项国标领导小组”,由主管技术工作的厂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担任组长,负责领导与检查三项国标的贯彻工作。各车间也分别成立了以技术副主任为组长的“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小组”,负责本车间的贯彻工作。全厂还分期举办了标准化员,检验室主任学习班、技术人员学习班和有厂领导干部参加的干部学习班,各车间也纷纷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六年七月十八至二十三日,航空工业部第一技术交流站在成都召开了飞机行业技术改造工作交流会。部计划司、科技局、建设司、三○一所以及六二五所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和部分飞机厂、所代表参加了会议。部计划司杨墉总工程师到会作了重要讲话,钟明玉同志介绍了部“七五”技术改造规划要点。会议期间交流了各单位技术改造工作经验,座谈了技术改造的方针、原则、重点任务及机构设置和实施办法等共同性问习题,讨论了加强横向联系的倡议并参观了一三二厂技术改造成果。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次技术改造工作交流会开得好,开得及时。会议的主要收获是:提高了对技术改造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明确了当前技术改造工作的主要方向,交流了工作经验,建立了联系。  相似文献   

4.
企业能量平衡是企业从根本上加强能源管理、开展节能工作的前提,这项工作,技术性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在部和四院的具体指导、支持和帮助下,我厂从81年8月正式成立了厂热平衡测试组,并分别成立了水、电、热力、气体、油料、设备、暖通等七个专业测试小组,制定了具体测试力案,安排了进度。前后8个月经历了准备、普查测试、计算、分析、总结五个阶段,到82年4月上旬基本完成,于4月下旬在部召开的企业能量平衡测试现场会上向全体代表作了具体汇报。  相似文献   

5.
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简称工电专业)是电工学科领域内的一个学科型宽口径专业。我校自一九七七年十月建立工电专业以来已有六届毕业生,均分配在全国各地的航空工厂工作,为研究和总结本专业的办学思想,探讨工电学科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近几年来我们利用学生下厂毕业实习和设计的机会,召开了多次座谈会,请工厂有关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各届毕业生代表,对教育质量及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业务规格等提出意见。五年制大专班教学计划就是在面向航空工厂面向毕业生的多年调查基础上制定的。现就专业性质、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业务规格以及培养措施作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6.
《航空仪表通用技术条件》部标准已经部批准作为试行标准于1977年6月1日开始实施。标准编号为HB 6-76-76。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整顿存在于各航空仪表工厂中技术条件混乱、陈旧和落后的状况,使航空仪表具有先进的技术要求和统一的试验方法,以适应科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厂在部、省工办、省三机局等各级组织领导下,在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努力搞好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八○、八一两年共完成技术改造项目88项,其中八○年投资40万元,取得了104万产值价值;80、81两年共实现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344项,攻破技术关键240项,81年实现的技术革新与合理化建议为工厂实现增产节约产值73万元。两年来共取得较大科技成果46项,  相似文献   

8.
热能工程系是原航空工业部(现为航空工业总公司)为了适应国家能源发展计划,改变部属企事业单位内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的状况,逐步做好各单位的“节能降耗”工作,而定点建在西安航专的专业系.培养目标是造就一批在能源工程系统第一线从事运行管理、技术改造和维护修理的高、中级应用型技术人材.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贯彻部标准HB6一76—76《航空仪表通用技术条件》,于1978年6月1日至9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了学习班。参加学习班的有主机厂(所)、仪表厂(所)、空军、海军等有关单位共一百三十多名代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贯彻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落实“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西北工业大学七一专业在学校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根据部陕西地区技术交流联络站的活动计划,调整了专业原有的工作计划,于一九七六年三月至十月派出了有教员和工农兵学员参加的小分队,为部属陕西地区的工厂和其他部兄弟工厂办了四期“机夹刀具短训班”,在各主办工厂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四期短训班都取得了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初期,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一些航空工厂相继对他们的热处理部门进行了技术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航空工厂的热处理技术改造工作,是由下列因素所促进的: 一、热处理技术落后,与实现“未来航空工厂”的兰图不相适应欧美航空工厂虽然在采用先进热处理技术方面作了一定的工作,但一般说来,工艺仍较落后,设备也较陈旧,自动化水平不高。以美国波音飞机公司为例,在该公司所属五个分部中,共有热处理设备245台,包括时效炉,淬、回火炉,盐浴炉,槽,渗碳炉,吸  相似文献   

12.
航空航天部部分企业技术改造研讨会于1988年5月24日至5月27日在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部属13个企事业单位和机关7个司局共69名代表。航空航天部姜燮生副部长,部总工程师张彦仲,各司局的领导同志、有关工厂和研究所的总师以及各单位主管部门的同志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由部计划司徐仲奎副司长、科技局张祥泰副总工程师主持。 姜副部长在会议上就以什么来带动技术改造、技术改造如何搞和如何搞到点子上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 他说:我们和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至少是20~30年。我们要贯彻“航空为本”  相似文献   

13.
九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一一二厂召开了技术工作会议。全厂四百多名技术人员、干部和工人出席了会议。会上传达了吕东部长在部科技会议上的报告;讨论和制定了厂三、五、八年技术改造规划;恢复和新授予了116名技术人员和教师以工程师、付工程师和讲师的技术职称,厂领导  相似文献   

14.
加强干部培训进入认证前期启动阶段五○一厂十分重视质量培训教育。1993年工厂选派34人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学习班。今年6月份又专门组织举办了行政副总师以上干部、部分中层干部和专业技术骨干共50余人的脱产学习GB/T19...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日至十五日,我部仪表制造技术交流站于苏州召开成立会议。部属仪表工厂和三○三所、六二五所、四院和南航等单位出席了会议。会议制订了站的工作条例;选出二一二厂为站长厂,一一九厂和二三二厂为副站长厂;交流了近几年来各单位技术革新情况和今后打算;拟定了一九七六年技术交流活动的计划。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进一步办好我部各行业技术交流站,部技术局和三○一所于二月二十六日在京召开了部各技术交流站正、副站长座谈会。会议总结了一九七八年技术交流站工作;交流了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推扩新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评选了第一技术交流站为一九  相似文献   

17.
12月9日我校首届“能源计量仪表”技术培训班举行结业典礼。学校康书记、张校长、王副校长、教务科周科长及仪表专科全体任课老师参加了会议。王副校长代表学校向学员们表示祝贺,祝贺大家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尤其是一个星期紧张的结业考试,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祝愿大家利用学得的知识在工作中做出贡献。学员代表也表了决心:一定不辜负领导的希望和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回厂后努力工作,在航空工业的节能工作中作出贡献。张校长代表学校给学员们发了结业证书。当大家拿到红皮金字的结业证书时,个个笑遂颜开,不禁鼓起掌来,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二年,一二二厂的科技工作,结合生产任务,突出以新机研制为中心,以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广泛地开展了科研革新,技术改造和新技术推广活动。取得的主要进步是:围绕工厂科研生产的特点,制定了“六五科技发展规划,组织了九十一个重点项目的攻关和开发试验;完成一批具有内涵性特点的技术改造项目;取得了一批重点科技成果,其中有七项荣获了部一九八二年科技成果奖,有两项荣获省、市重大科技成果奖;根据工厂科研和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推广了十四项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的科技成果和先  相似文献   

19.
七月十六日至十七日,三七二厂召开了第二次科技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各单位的领导、技术人员、工人共二百多人。会上由厂长宣读了工厂首批普升十三名助理工程师、六名技师的名单和工厂“技术职称考核办法”。总工程师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总结了第一次科技工作会议以来的几点经验教训,特别强调了新工艺、新技术攻关的收获和问题,提出了今后的任务和要求。会议交流了经验,并组织了现场参观。  相似文献   

20.
在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根据第一技术交流站的建议,部钣金工艺专业座谈会于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六日至十五日在南昌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工厂、有关院、校、所和部外兄弟单位代表共一百三十人。 会议首先学习了毛主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中发(74)26号文件,总结交流了钣金工艺科研、革新的经验和成果,讨论了钣金工艺近期技术改造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